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邱琳 《教育研究》2012,(5):42-47
人作为价值性存在,经历着一个被价值塑造的过程。价值并非独立于人之外,而是内在于主体的人格、思想和行为;教育不仅是价值塑造人的首要方式,也是人追求和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自现代以来,教育的价值本性随着价值基础的危机而渐趋流失,要遏制现代性价值危机、消解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必须还教育以价值本性,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价值教育引领人的价值生存。  相似文献   

2.
价值虚无主义是传统形而上学设定的最高价值的贬斥,上帝之死带来了社会价值失序以及人心价值迷茫的精神和文化危机。面对虚无主义的历史运动,尼采主张以生命的权力意志克服虚无主义。海德格尔从存在论出发,认为尼采的价值哲学由于耽搁了存在之思仍在虚无主义之中。施特劳斯批评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推进,认为只有以"自然正当"作为价值的确定性基础,人们才能走出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沼。事实上虚无主义与现代性同构。在现代性语境下,虚无主义是随传统共同体的解体、人的自我理性在原子式自我观的支撑下价值独断的结果。只有回归价值的生存论根基,建构在共享式自我观主导下的构成性共同体,人才能走出价值虚无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审美现代性思想是西方现代思想语境的产物。西方现代思想语境中的(启蒙)现代性构成了海德格尔的基本反思立场,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张力结构则是海德格尔的基本批判向度。海德格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批判意义则在于它代表了20世纪欧陆人文主义哲学对于审美现代性问题探讨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4.
与古代哲学从自我以外的本原或上帝当中寻求确定性的做法相反,早期现代哲学选择了从自身寻找确定性根据的道路.无论是笛卡尔的实体性自我,还是康德的功能性自我,都体现着这种确定性追求的努力方向.然而早期现代哲学在从自我当中寻求确定性的根源时,也将人本身的感性的、流动的成分宣扬开来.因而从自我本身出发寻找确定性的根基,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内在的矛盾和冲突,而后现代主义恰恰又将自我当中感性的、流动的成分推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最终导致自我的解构.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的关系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认为现代性的两个主要特征是工业主义和市场经济。现代性的发展导致了三个相关联的结果: 时空分离、社会关系分化与重组、反思维控制机制的形成。自我认同是自我对个体生活经历的反思性投射的产物。现代性通过对个体日常生活经验、权威系统、思想文化的解构, 使个体自我认同产生困境。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背景下,人们精神世界的诉求正在被边缘化,现代人正经受着个体"精神分裂"、自我认同危机以及生存意义失落等精神困扰.美德伦理强调出于美德的动机而行动,通过社会历史性的角色身份构建个体的道德自我统一性,追求实践的内在利益,这与精神和谐的吁求多有契合.美德伦理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立场为现代人精神和谐的培育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7.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艾里克森心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主张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对社会及团体价值的认同,是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发展起来的,关键期是人的青春期。中职生处在同一性的危机期,通过研究中职生同一性危机的状况、成因,有助于为构建中职生健康人格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中国仍具有巨大价值,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的理想人格思想超越传统,成为国人反思自我的"镜子".本文结合鲁迅的个体人格,论述鲁迅心中的理想人格特质,表明鲁迅个体人格思想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一直是西方现代学术领域的主流,在众多的反现代性话语中,海德格尔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从"存在"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现代性哲学基础--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对现代性根源--科学与技术的批判,为处于现代性危机中的人们指出了一条归家之途,即艺术与诗的道路.这样一种思路对中国的现代转型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是一种时代精神,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人的思想和感觉、行为和举止的方式。现代性的主要特征是理性、自由。具体表现为:人积极追求自由权利,彰显个体主体性,进行自我意识、自我理解、自我生成的确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封建文化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现代性仍是一项未竟的事业。文章认为,对于中国人的现代性建构,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途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秦原始儒学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将社会和谐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孔子的和谐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排斥个人选择等级的自由,压制个性的发展.奥古斯丁以上帝的至上性、普遍性消解了个性、人性.空想社会主义试图给予人们以人文关怀,但脱离了现实的物质基础,人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指出以人自身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充满着人性的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论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非常人性化的发展观,是在和谐中求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特征,与科学发展观一样,共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更加深刻,而它的科技负载所带来的有害作用,已成为人们必须要深入思考的内容。海德格尔的技术观独特而丰富,首开了技术现象学研究之先河,对20世纪的技术哲学和人学研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细致梳理海德格尔技术思想从技术之思到存在之思再到诗意之思的思维路径,对处理我们现在面对的诸多全球性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基督教哲学思想深受柏拉图思想及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充分阐述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与柏拉图思想的连贯性,从而使我们从源头上把握奥古斯丁的伦理思想基础,全面研究奥古斯丁这位伟大的西方哲学家.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江敏  郭刚 《云南电大学报》2009,11(2):25-27,3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一方面可以防患于未然,把有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能增强大学生自我抵御危机的能力,健全个体心理机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情绪、学习、人际交往、生理、人格和社会环境等指标确定心理危机的情势、发展、原因,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体系。即:立足教育,学会自助;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研究规律,增强互助;建立三级预警机制,保障有效干预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的转型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压力和危机。“人格危机”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传统人格失效,现实人格失范,理想人格失落。它引起了广大教育专家对现实人格的反思和对理想人格的探讨。本文拟从对现代人格的评价入手来探讨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While most educational practices today place an excessive amount of attention on discourse, this articl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ciprocity between speech and silence by drawing from the writings of Plato's Socrates, Augustine, and Paul Gauguin for whom this reciprocity is of the essence in learning. These three figures teach that we learn to speak, listen, and act in relation with the silence of our thoughts. This article claims that Socrates' dialectic is nothing but inward or silent dialogue, which reappears in or is advanced by Augustine, and which is also shared by Paul Gauguin. Yet its manifestation differs one from the other: in Socrates, it manifests itself as silence of thought; in Augustine, as inner vision or contemplation; and in Gauguin, as creative thought or activity. By neglecting or separating speech from silence, today's educational methods do not prepare students to respond to life's questions; neither do they enable students to infuse their conversation with an appreciation of life's beauty.  相似文献   

17.
感觉无法判断事件的本质,表面的直观反映具有欺骗性,由此笛卡尔提出一种普遍怀疑论,认为一切皆可怀疑,而怀疑本身并不是他的目的,而是通过怀疑去寻找一种无法怀疑的东西,笛卡尔认为无法怀疑的是作为思想主体的“我”。在微信中多元的分享世界中,作为主体的人,想要去寻找一种自我的存在感,便要去寻找一种工具,微信后的时代,人们用发微信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就是微信工具的所在,给现代人一个便捷的渠道去肯定自己,引起他人的关注,从而证明自我的存在,是一种自我存在证明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庐隐为现代文坛奉献了一系列颇具"现代性"的小说。一方面,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其小说革旧鼎新,敢于批判封建思想,揭露社会弊病,具有启蒙现代性;另一方面,受到西方悲观主义哲学、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其小说反思启蒙理性,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忧郁感伤,具有审美现代性。庐隐小说的二重现代性既是她个人思想与个性矛盾、情感与理智纠葛的体现,也是现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精神体验和多元的思想倾向的写照,对当下未完成的现代化建设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三遂平妖传》中的“把”字句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分析了书中“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并将《三遂平妖传》中的“把”字句与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进行对比,探求“把’’字句从明代到现代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从个体人生的视阈探讨道德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个体人生的视阈①研究人的发展的道德问题,说明道德与人生、人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发展过程,折射出人的人生历程。人的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道德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人生历程,体现着人的本质的发展过程。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需要的发展。道德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精神需要,在人的人生中具有精神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