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为中心不够凸显的现状,进行了基于课文题目为抓手进行问题教学的实践研究。其具体操作策略是在凭借情境导入课文题目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提出问题,并进而梳理、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为中心的理念落地生根,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自主阅读,以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或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1.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题目,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课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它的价值,巧用课题,利用“眼睛”为课堂教学引航。  相似文献   

4.
阅读导入不可忽视,但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程式化、割裂化、空泛化、独霸化的阅读导入倾向。这样的导入往往难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难以打破学生与作者的情思阻割,难以营造文本阅读的背景情境,因而无法激起学生的深入阅读的热情。其实,教惯了的老课文有很多途径和方式让导入鲜活起来,让课堂阅读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自主阅读,以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1.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折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作者…  相似文献   

6.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尽量还原真实生活,让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将课堂教学活动放进逼真的大生活的背景之下,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学习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课堂教学返璞归真(一)导入——营造生活氛围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导入如果设计得当,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阅读教学导入应遵循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读课文:上新课前,布置一些预习题目,要求学生阅读新课内容,了解新课将要讲哪些内容,其中哪些自己可以看懂,哪些存在困难,以做到心中有数。每节新课结束以后,学生做作业前,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将一节课所学内容完整地、仔细地阅读。边读,边回忆、思考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读题目:让学生在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有的学生第一遍做题时,出错较多,重新做后,老师不讲解也能做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做第一遍前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即在没有弄…  相似文献   

8.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精彩的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自然活泼。笔者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十分注重对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与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高中语文的课堂导入。一、歌曲影视导入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的中学生很爱听歌曲,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Ⅰ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点,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戴望舒的《雨  相似文献   

9.
正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的基本方法,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一、巧妙导入好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段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云房子》时,我这样设计导入:先让学生跟随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成功的导入往往能成就一节成功的课。教师采用悬念式导入方法,能够在上课伊始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是常见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生活类课文的导课贴近生活的课文最能吸引学生们的  相似文献   

11.
黄云岩 《考试周刊》2013,(87):24-25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所教课文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导入形式多种多样,设计时必须结合教材、学生和自身实际,遵循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因此,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方法,应该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兴趣等,结合课文重点内容、主题思想来设计导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总结了几种导入法,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步骤,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头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可让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还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因人因事而异,教师面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说来,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去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蒋军 《浙江教学研究》2006,(6):28-29,32
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艺术,精确的导入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故事诱导;创设情境导入;板书导入;冥想导入,介绍作者,背景或有关知识导入,迷语,诗歌,典故导入;入乐,歌曲导入等七种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堂开始的前奏’好的课堂导入 不仅能让学生将注意力从课间转移至课堂’同时也能让学生产 生课堂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中也能投入自身的更多思考,从而 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因此为数学教师应精心设安徽省天长市杨村小学计课堂 导入方案,为课堂教学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我觉得大致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导入诱趣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如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对联导人、谜语导人、故事导入、影视导入、赏物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对比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制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吸种方法,只要能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  相似文献   

18.
课文的题目是作者行文的思路、脉络,文章的中心和内容的精髓体现,它像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窥探到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和把握课文题目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引课解题的情境感染 “引课解题”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应注重它的吸引力。教师在教一篇新课文时,用情境导入法往往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导入,可以启发学生:认真的端详过自己的父母吗?对亲情的感受有过吗?尤其是逆境困难时的亲情体会过吗?从题目中“爸爸”所引出的亲情的情境感染,会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带来好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阅读期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题导入、创设情境、关注差异、恰当评价、积累拓展等手段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期待的品位,拓宽阅读期待的视野,让课堂教学更有活力,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