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①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初出茅庐的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同的生活。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景象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里尔克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有工作。还要有耐心。"②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罗丹说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相似文献   

2.
罗丹的童年     
1845年,罗丹刚满5岁,由于聪明过人,父亲提前把他送到了离家不远的耶稣教会学校上学,但是罗丹对宗教方面的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却非常喜欢画画。一次,在餐桌上罗丹发现父亲脚边上有一张纸,他便趴下去,用笔画出了父亲皮鞋的样子。坐在他边上的哥哥发现罗丹趴在地上不吃饭,就叫了起来:“罗丹,你不吃饭趴在地上干什么呢?”父亲一看趴在自己脚边的罗丹,也忍不住吼了起来:“站起来,你这个鬼东西,吃饭不好好吃,看我怎么收拾你。”当父亲发现罗丹趴在自己的脚边画画时,更是生气了:“你学习这么不好,原来是在干这个玩艺儿!”父亲非常生气地把罗丹打了一…  相似文献   

3.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学习之前请你们看一幅照片,照片上是一件非常有名的雕塑作品。同学们有知道的吗生:(一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这是罗丹的《思想者》。师:真好。谁能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罗丹的情况。生:我知道罗丹创作一件作品做完以后让别人来看,人们特别赞赏他作品中的那只手。但是他觉得这只手有些喧宾夺主,就把那只手砍掉了。师:好,你讲了罗丹的一个故事,罗丹创作的那件作品是《巴尔扎克》。(出示投影片:罗丹头像)你看这就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板书罗丹)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雕塑艺术,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许多…  相似文献   

4.
星星姐姐: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成为一名诗人,用你斑斓的笔去描绘生活;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成为一名诗人,用你真挚的情去抒写生活;只要你愿意,你我就能在浓浓诗情画意中享受生活带来的欢愉。  相似文献   

5.
说到著名的雕塑家罗丹,人们也许不会陌生,可是他的雕塑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845年,罗丹满5岁,由于聪明过人,父亲提前把他送到了离家不远的耶酥教会学校上学,但是罗丹对宗教方面的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却非常喜欢画画。一次,在餐桌前他发现父亲脚边上有一张纸,便趴下去用笔画出了父亲皮鞋的样子。坐在旁边的哥哥发现罗丹趴在地上不吃饭,就叫了起来:“罗丹,你不吃饭趴在地上干什么呢?”父亲一看也忍不住吼了起来:“站起来,吃饭不好好吃,看我怎么收拾你!”当父亲发现罗丹趴在自己的脚边画画时,更是生气了:“你学习这么不好,原来是在干这个玩艺!…  相似文献   

6.
一能倾听。教育需要倾听,需要教师蹲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世界。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欣赏。一个会倾听的教师,他没有话语霸权,他不会粗暴地去侵占属于学生自己的言语空间,他时刻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育的平等和尊重。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古诗《游园不值》时,就有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生1:我想提一个问题: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怎样?师:你敢于提出问题,真能干!同学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生2:我觉得诗人这时会感到很扫兴,我们从“不值”和“久不开”中就可以感受到,诗人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多扫兴啊!师:你的意思是诗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生3: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诗人是很高兴的,尽管他没遇到要访的人,但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生4:我觉得应该很扫兴,因为他只看到了“一枝红杏”,没有看到里面的景色,一定感到很遗憾。生3:我反对。尽管他只看到了“一枝红杏”,但是他能想像到园子里“万紫千红总是春”,能想像到里面“光景一时新”,他的心情一定很高兴。师:你真不了起,还能联系《春日》中的诗句说自己的感受,你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了“一枝红杏”,就像是———生3: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春天!师:你的想像多有创意!春天就...  相似文献   

7.
魏艳是去年刚分到幼儿园的新教师。一天,儿子一回家就对我说:“我们新来的老师喜欢佳佳。爱和佳佳说话,还让他坐在她腿上。佳佳的妈妈和老师认识,她们说过很长时间的话。妈妈你也去幼儿园和老师说话去,那样老师就认识你啦,也会偏向我的。你非去不可。”我拗不过儿子,和儿子一同去了幼儿园。 进了幼儿园,映入我眼帘的是魏艳老师周围全是  相似文献   

8.
听见我自己的名字就高兴,我不是孩子,究竟是什么呢,我一遍又一遍地将它重复;我站在一边去听——那声音决不会让我厌恶。对你来说,你的名字也一样;难道你曾经认为在你的名字的声音中,除了两三种读法,就什么也没有了吗?【推荐者说】惠特曼(1819—1892),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民主诗人,他的《草叶集》被公认为世界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认识你自己     
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特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你认识你自己吗?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我认识我自己,我知道自己很无知。大约在苏格拉底40岁那一年,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去神殿里求神谕。朋友问: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神谕答复说没有。苏格拉底听到这个消息,大惊,这怎么可能呢?于是,苏格拉底到处访问雅典城内以智慧著称的人,包括政客、诗人、手工艺人。结果他发现,这些人都凭借自己的专长而自以为是,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很无知。于是他明白了:我起码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们却以不知为…  相似文献   

10.
听见我自己的名字就高兴,我不是孩子,究竟是什么呢,我一遍又一遍地将它重复;我站在一边去听——那声音决不会让我厌恶。对你来说,你的名字也一样;难道你曾经认为在你的名字的声音中,除了两三种读法,就什么也没有了吗?【推荐者说】惠特曼(1819—1892),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民主诗人,他的《草叶集》被公认为世界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他气势磅礴地歌颂民主和自由、劳动和爱情,强烈抗议奴役与压迫,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我认为在见面的前五分钟就可以听到人们心灵深处充满想象力的愿望。去地方一家小卖部拿了处方回来后,我告诉丈夫说,新来的药剂师希望成为一名诗人。“你怎么会知道?”他问。“我不知道,我只是感觉他们有故事要讲。”  相似文献   

12.
杰米是我在澳大利亚参加国际夏令营时候认识的同龄人,17岁的他在我们眼中简直是天才诗人。他告诉我,在他们的国家黑山共和国,几乎人人都是诗人。在他的热情邀请下,热爱写作的我去了一趟黑山,亲身感受了一些文化品味颇浓的诗歌节和文艺表演大赛。  相似文献   

13.
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在欣赏罗丹的著名雕像《思想者》。女孩:你猜他在想什么?男孩:我认为他在想他把自己的衣服放哪了!  相似文献   

14.
有关《豹》的写作,据诗人自己说,是他在罗丹的影响下所受的“一种严格的良好训练的成果”。当年罗丹曾经督促他“像一个画家或雕塑家那样在自然面前工作,顽强地领会和  相似文献   

15.
弟弟夫妇去外地探亲。临走时把侄儿小明交给我照应两天。小明小学二年级了。他上学去的路线挺复杂,要拐好几条小巷子,所以一直是由家人接送。他自己不敢一人走,说是不认识路。这样,他的爸爸妈妈也愈发不放心让小明自己走。我接送小明的第一天,就明确告诉他:“今天你必须自己记好路,明天大伯伯单位有事,不能接送你。”他怯怯地看着我,然后就皱起眉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问:“你是不是个小男子汉?”他犹豫了一会,点了点头。我笑道:“既然是个小男子汉,明天开始就自己上学吧!”第二天他上学,我是悄悄跟着他的。他很顺利地就走到了学校。第…  相似文献   

16.
罗丹( 1840-1917)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位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欢美术,其他功课却学得不怎么样。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资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罗丹进的美术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信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在这里他遇到了终身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这是一位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原野 《初中生》2015,(5):38-39
[诗人简介]里尔克(1875—1926),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征入伍,1919年后迁居瑞士。代表作有长诗《杜伊诺哀歌》等。[经典诗歌]那时我是个孩子梦见了很多可还没有享受过青春;一天有个人演奏弦乐唱着走过我家院门。那时我是个孩子(奥地利)里尔克  相似文献   

18.
根据要求作文。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悟美,用你的妙笔去描绘美。  相似文献   

19.
因为我属虎     
爷爷得了重病,爸爸很着急。他隔三差五就去乡下看望爷爷,却从没说让我跟着去。一个星期天,爸爸又要去看望爷爷,我也要跟着去。爸爸脸一沉,说:“不准你去看爷爷。”我想:为什么你能去,我就不能去呢?爷爷得了重病,作为他一向疼爱的孙女却不去看他,那不太无情了吗?我生气地问:“爸爸,为什么不让我去看爷爷?”我一问,爸爸的语气更生硬了:“不让你去就不让你去!是不是我打你一顿你才听话呢?”我感到很委屈,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趴到床上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我在剧团到处演出的时候,认识了一户姓陈的人家。陈先生是瞿秋白的学生,是上海一所大学毕业的,他的夫人是上海美专毕业的。我在剧团的时候就常常到他家里借书,他有很多很多当年从重庆、桂林、上海带回来的好书。到了剧团解散时,陈先生大概觉得我这个孩子还是有一些可爱的吧,就对我说:"你不要到别处去了!大伙儿都走了,你就住在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