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过程量,能是状态量,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的转化只有通过做功实现,做了多少功,能量就转化了多少,做功的数值就是能量转化的数值,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与不同形式的功相联系,如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弹簧弹力做功,弹  相似文献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并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因此求功可以求能量转化,求能量转化也可以求功,这一点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常出现,但是运用功与能的关系分析处理问题。首先要认清功能的几个重要关系,如动能的变化、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与什么力做功相联系,它们遵从什么规律.下面就高中物理中常出现的八种对应关系做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功和能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物理量,功是过程量,与时间对应;能是状态量,与时刻对应.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而且,做了多少功,就有某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等量的其他形式的能,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  相似文献   

4.
1概述功和能关系几乎贯穿于整个物理学。可以这么说:能否正确、熟练地运用功能关系解题(包括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原理等)是学生物理学习是否入门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判断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程度的试金石。深刻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突破口。下面以表格形式讨论几个重要的力的做功特点与对应形式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名称重力功计算公式WG=mgh做功特点与能量转换关系重力做功的特点是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动能等);重力做负功,其它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剖析电与磁的综合问题时会涉及到安培力做功和反电动势问题,我们要溯源安培力做功与反电动势的本源问题,理解它们的物理本真.做功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安培力肯定是成对出现的,能量到底怎样转化,最终是要求出这一对安培力做功之和,也就是安培力对系统所做的总功,即安培力做正功,则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安培力做负功,也就是克服安培力做功,则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而反电动势的本质是把电能成功地转化为机械能,电源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那部分能量就是反电动势对应的能量.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但对于安培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学生往往不是很清楚,尤其在不同的物理情境中,安培力做功的效果容易引起混淆.很多学生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安培力做功的效果是把其它能量转化为焦耳热”.本文通过几个常见的物理情境从宏观角度分析一下安培力做功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电磁感应中的功能问题时,几乎所有教学辅导资料上都是这样讲的:依据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的过程,就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外力”克服安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同理,安培力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安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中不同形式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而在这种转化和转移中,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规律,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做功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二是做了多少功,能量就转化了多少.不同力做功可量度不同形式能的转化多少,小结高中阶段所学功能关系,有这么几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9.
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虽然电流看不见,摸不着.但电流通过导体时,有许多效应,每种效应都有对应的能量转化发生,即电流做功时,要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且不同的力做功,对应着不同形式能量的变化,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只有理清它们的对应关系,才能迅速解答.常见的功能对应关系如下:1.重(弹)力做功对应重力(弹性)势能的变化.重(弹)力做正功重力(弹性)势能减少,反之克服重(弹)力做功,重力(弹性)势能增加.即W重(弹)=Ep1-EP2  相似文献   

11.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间能量发生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对应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12.
功和能的关系为:“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改变,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能量就改变多少,即W=ΔE”.但公式W=ΔE解题并不方便,因为不清楚到底什么力做功等于物体什么能量的改变.所以我们有必要知道功和能的详细情况,下面我们对各个力的功能关系详加分析.一、引起动能改变的力做功情况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即W合=ΔEk.并且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动能增加;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小.二、引起势能改变的力做功情况1·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改变,即WG=-ΔEP.并且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  相似文献   

13.
<正> 功和能的关系是中学物理的重要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重要的应用。功和能的基本关系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的变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功是能变化的量度。在实际应用中,要善于利用功能关系来解决问题。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WG=Ep1-Ep2,或者说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的负值。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这个关系与物体是否受其他的力无关,也  相似文献   

14.
一、摩擦力做功的特点1.摩擦力既可以做正功或负功,也可以不做功.2.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化(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在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既有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又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3.在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在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总功总是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也等于该系统增加的内能,即ΔE机械能=ΔE内能=fs相对.二、应用1.判断摩擦力做功的情况及计算摩擦力做功…  相似文献   

15.
功是一个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能是一个状态量,它与一个时刻相对应。因此,既不能说功是能,也不能说功变成了能。但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而且能量的转化必须通过做功来实现,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其含义是:"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反之,转化了多少能量就说明做了多少功。"那么,常见的功与哪些能...  相似文献   

16.
功和能量是物理中两大重要物理量.功是过程量,涉及力和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能量是状态量,不同的状态有不同数值的能量.高中物理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分支学科中涉及到许多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电能、内能、核能,这些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并且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同时,能量的变化是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来实现的,而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又离不开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相似文献   

17.
周霞 《物理教师》2013,(11):83-83,86
能量始终是物理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电磁感应中始终渗透能量的转化,弄懂电磁感应中能量转化是搞懂电磁感应本质的关键.产生和维持感应电流的存在的过程就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感应电流电能的过程.导体在达到稳定状态之前,外力移动导体所做的功,一部分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为产生感应电流的电能或最后转化为焦耳热,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导体的动能.当导体达到稳定状态(做匀速运动时),外力所做的功,完全用来克服安培力做功,并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或最后转化为焦耳热.  相似文献   

18.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尽管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但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二者的区别是:1.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单纯由做功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其实质是;机械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外界对空气做多少功,外界的机械能就会减少多少,而空气的内能就会增加多少,即外界减少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空气的内能,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单纯由热传递引起的物体内能的改变,其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例如,温度不同的两…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功是能量转化的原因和量度,即做功的结果是"能量发生变化",做功的多少与能量转化的多少在数量上相等,因此就形成了功和能量的变化的一一对应关系,即不同的力做功,对应不同形式的能转化。在处理高中阶段的动力学问题时,如果可以做到合理应用功能观点,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分类介绍功能观点的具体应用。1.弹簧模型:在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弹力做功的过程经常与动量、能量  相似文献   

20.
有时物体受到几个外力作用,但这些力均不对物体做功,此时,物体是否能对外做功呢?现在我们分析一例:人上楼梯时,人受到重力、支持力的作用如果人的体重为G,登的高度为h,我们都知道人克服重力做的功为W=Gh.但此功是什么力做的呢?重力的方向向下,而物体向上运动,可见此功不是重力做的.支持力的方向向上,虽然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但两者不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支持力也没有做功.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火升高了,重力势能增加了.这个势能肯定是其它能转化来的.课本上说:“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从这个角度上看,肯定有力做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