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一生为恢复中原、统一祖国而奔波,但仕途坎坷,壮志难酬。1182年至1191年,他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由词前的小序可知写作的具体情景,词人在游览鹅湖之后,趁着酒兴挥笔抒怀,留词  相似文献   

2.
《八声甘州·故将军》围绕西汉名将李广一生的坎坷遭际 ,剪裁史传 ,隐括杜诗 ,以南宋朝廷不思恢复中原为忧患 ,抒写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概。读此词 ,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本色是将军的爱国词人  相似文献   

3.
爱国词人辛弃疾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的<美芹十论>和<九议>充满浓烈的爱国热情,智略辐凑,是一个完整的恢复中原的计划.在风格上笔势浩荡,英伟磊落,显示出南渡之后功利派作家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时金人入侵,山河破碎,中原人民饱受涂炭,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抗金斗争风起云涌。这一时代特征使辛弃疾从青年时期就树立了抗金卫国、恢复中原的远大理想。但由于统治阶级集团的卖国投降,辛弃疾报国无门,只得将强烈的爱国感情,满腔的忧愤感慨注于笔端,于是就有了大量充满爱国激情的词作。对于辛词,历代学者和读者多从爱国思想的角度来加以肯定和表扬。以今天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标准来衡量,我们仍认为辛词是爱国主义的诗篇,但是,在肯定它的进步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金人入侵,山河破碎,中原人民饱受涂炭,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抗金斗争风起云涌。这一时代特征使辛弃疾从青年时期就树立了抗金卫国、恢复中原的远大理想。但由于统治阶级集团的卖国投降,辛弃疾报国无门,只得将强烈的爱国感情,满腔的忧愤感慨注于笔端,于是就有了大量充满爱国激情的辛词。对于辛词,历代的学者和读者多从爱国思想的角度来加以肯定和表扬。以今天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标准来衡量,我们仍认为辛词是爱国主义的诗篇,但是,在肯定它的进步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山东历城人,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从小在金人占领区长大,立志要收复失地,为民族复仇雪耻。因此,他把一生精力都投放在抗金御敌,中原一统的奋斗当中。符离之战大败后,南宋统治者一战丧胆,情愿进贡求和。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被歧视不受朝廷重用。因此,他的词多数表达想要收复失地的爱国热忱,吐露报国无门的愤懑。在他的词中我们能读出浓郁的英雄情结。  相似文献   

7.
中原大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自1978年少先队组织恢复以来,共青团河南省委坚持带领少年儿童开展学英雄、创建“英雄中队”活动,让“英雄中队”火红的队旗在中原大地上空高高飘扬,使“英雄中队”活动成为河南省三大青少年教育品牌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光宗绍熙四年(1143年)策进士,擢第一,授建康府佥判,未至官而卒。原有<长短句>四卷,已佚。今人所辑《龙川词》仅存词七十四首。 陈亮是南宋词坛上著名的爱国词人。虽身为布衣,却胸怀天下,无时不以国家大事为己任。他一生力主抗金北伐、恢复中原,反对  相似文献   

9.
[《示儿》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用将尽的生命写下的绝笔,诗人怀着至死不见中原统一的遗恨,借对儿子的遗嘱书写出自己一生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爱国愿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具有一定的古诗自学能力,要弄懂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并不是难事。但这首诗的内容涉及到北宋末年金兵入任中原,没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南宋统治者据半壁江山而不图恢复失地的历史背景,由于诗歌所反映的生活距今年代久远,小学生的历史知识又很有限,学生对这首诗中所表达的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较难理…  相似文献   

10.
彭敏 《文教资料》2010,(30):8-9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记录了他心灵深处的孤独体验与痛苦挣扎,流露出深沉的孤独意识。辛弃疾在词作中哀叹无人与共的孤独、世无知音的寂寞,透露出不被知遇、叹惜流年的深沉感慨,使其词满含沉痛的英雄泪.显示出一种沉郁悲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坎坷,但矢志不渝地主张北击女真,恢复中原。他61岁时,回顾过去,  相似文献   

12.
贯穿辛弃疾全部词作的基本思想和主线,就是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辛词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辛弃疾与苏轼相比,有英雄与学士之别。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周济说他:“南北两朝,实无、其匹。”他怀着统一祖国的壮志,率领农民起义军自北归南,以图恢复中原。谁知南归以后,由于投降派的疑忌和排斥,虽也炸过军政大员,但一直不能实现此志,相反还一再遭到贬谪。所以他往往将这不平之气,发之于词,遂成为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强音,成为词中豪放派的泰斗,为中国文学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稼轩词固多形于慷慨悲歌,但也有不少清新秀丽的佳篇,对祖国河山  相似文献   

14.
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风流"最具独特的个性:英雄失志,报国无门,慨叹"风流";缅怀历史,追慕反思,寄托"风流";吟诗发愤,借酒浇愁,叙写诗酒"风流";叛逆礼教,追求自由,描画儿女"风流";抗金复国,壮心不已,抒发烈士"风流".  相似文献   

15.
正法脉薪传党怀英的祖上是北宋名将,到他父亲这一代,流寓到山东泰山脚下。也正因为此,党怀英才能与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成为同学。然而,这两位同学的人生轨迹却完全相反。辛弃疾抗金归宋,终老林泉;党怀英参加金廷科考,成为一代文坛宗主。辛弃疾北望中原,写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中流露出深沉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来自于辛弃疾多重身份造成的他深沉浩茫的忧患意识。来自于受到排挤和打击后无所依傍的境况。这种孤独意识反映了他的故土情结和那种怀抱利器而不得用,英雄报国而无门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那气吞万里如虎的辉煌词章,以豪放风格冠冕词林,为词体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后世尊之为豪放派的领袖。而这位气势豪放、赤胆忠诚的爱国词人也有很多清而  相似文献   

18.
《念奴娇·赤壁怀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豪放",其文风更偏向于"旷达"。前人解读此词,或以为表现作者对祖国山川之热爱,进而提升为爱国之情,显然失之偏颇。细读全词可知,词人通过艺术的重组加工,因如画江山而展开对三国英雄之追思,直面早生华发之多情与人生如梦之虚无,以臻于精神超脱之达观境界。  相似文献   

19.
辛弃痰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中流露出深沉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来自于辛弃疾多重身份造成的他深沉浩茫的忧惠意识。来自于受到排挤和打击后无所依傍的境况。这种孤独意识反映了他的坟土情结和那种怀抱利器而不得用。英雄报国而无门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0.
阿痕 《中文自修》2007,(10):9-11
公元1140年,宋朝江山风雨飘摇,已经被金兵占领的山东省历城县在乱世中又迎来一个小生命。这是一个不平凡的男孩,他在祖父的教育下从小立下了抗金复国的远大理想。他曾横刀立马、驰骋沙场,立下了不少战功;他也爱填词作诗,将满腔爱国情怀倾注于音律文字之中。他一生都渴望在战场上抗击金兵,这一抱负至死未改;他的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词最为引人注目。这些词充满爱国激情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恨,历来被称作"英雄词"。他,就是与大文豪苏轼并称"苏辛"的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