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当下“幸福童年”缺失的再思考
  近年来“,幸福”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孩子的幸福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欣喜的同时,我们却无奈地发现,教育并未给学生带来必然的幸福,童年文化日趋边缘化、异化,儿童经典阅读缺失,出现了所谓的儿童失语、游戏成人化、儿歌粗鄙化、阅读快餐化等令人忧虑的现象;学生的时间被作业所占据;电子媒介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正破坏着童年生态。  相似文献   

2.
儿童幸福生活是儿童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一种总体上感到满意的生活状态。作为学校教育的新形态,正念教育通过形塑儿童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德性幸福,增强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注重正念教育实践、培育儿童幸福素养,开发正念教育资源、增进儿童幸福体验,构筑正念教育生态、保障儿童幸福生活,是正念教育促进儿童幸福生活实现的可行路径和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教育之所以被当作一项道德的事业,是因为其根本价值在于能够增进儿童的幸福。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框架下,儿童幸福难以成为教育目的,因为单调的、强制的、工具化的受教育过程,导致了儿童“完全性幸福”、“内在幸福”和“过程幸福”的失落。要想完善儿童德性与增进儿童幸福,则需要重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之所以被当作一项道德的事业,是因为其根本价值在于能够增进儿童的幸福。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框架下,儿童幸福难以成为教育目的,因为单调的、强制的、工具化的受教育过程,导致了儿童"完全性幸福"、"内在幸福"和"过程幸福"的失落。要想完善儿童德性与增进儿童幸福,则需要重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儿童幸福”是古今中外教育者一直谈论的话题,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以“儿童为本”,指出了儿童幸福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对儿童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关注和研究儿童幸福感,追求教育的“儿童化”境界,为儿童提供生理、心理和伦理层面的幸福体验,让教育真正成为儿童幸福的来源,是教育者们责无旁贷的职责与使命。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下“三大视角”对儿童幸福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儿童教育是为了儿童的幸福。但是如今的儿童教育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给儿童幸福。儿童要想得到真正的幸福要靠儿童自身的努力。在这个儿童走向幸福之路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成人要给予儿童需要的东西,还要耐心地、充满爱心和希望地、带着教育智慧地等待。  相似文献   

7.
伦理文化中的教师幸福是一种基于德性的幸福,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在当代物欲化的社会中,教师幸福逐渐失落,其根源在于德性缺失,即教师缺失追求内在幸福的心态、缺失以德性为主体的幸福能力。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不仅需要外部客观条件的支持,更需要自身德性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幸福的回归路径在于重塑德性,即确立积极的教师幸福观、提高教师内在幸福能力和构建以幸福为取向的师德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8.
师爱出自责任,源于道德,充满理性,在儿童幸福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涵与实践价值。师爱是儿童幸福的必然需要.是儿童幸福的必要条件,更是儿童幸福的必备要素。教师应以师爱为媒介,引领儿童发现幸福;以师爱为助力.促进儿童表达幸福;以师爱为主导,助推儿童享受幸福;以师爱为平台.启迪儿童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9.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对孩子们来讲,幸福既是快乐的现在,又是美好的未来,是快乐的现在与美好未来的结合。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幸福,就要从儿童的现在出发,重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利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儿童的意愿和要求;要让孩子们真正在知识上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0.
一切有利于儿童精神世界成长的活动,一切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有可能给儿童带来幸福。真正的幸福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地创造、探究和成长。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教师在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有意识地带着让学生幸福学习的本真去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思考。只要是课文中涉及到的,能让学生感受幸福、获得幸福、体会幸福的地方,他们就要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学生,用独特的方法引导学生,第一时间让学生获得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11.
朱葆桦 《现代教学》2008,(11):24-24
一切有利于儿童精神世界成长的活动,一切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有可能给儿童带来幸福。真正的幸福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地创造、探究和成长。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教师在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有意识地带着让学生幸福学习的本真去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思考。只要是课文中涉及到的,能让学生感受幸福、获得幸福、体会幸福的地方,他们就要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学生,用独特的方法引导学生,第一时间让学生获得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12.
儿童幸福感是指儿童对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得到满足、生活圆满这种人生状况总体上肯定的评价。儿童对幸福的体验应包括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的七个方面,提高儿童幸福感就是需要不断改善儿童物质性需要、人际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  相似文献   

13.
推动学校课程儿童化、儿童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绵竹紫岩小学以丰厚的课程文化构筑生命成长的基石,凸显了课程“三化”的教育价值:突出课程的儿童特性、学校特质、时代气息.以兼具丰富性、选择性、品质性的学校课程,适应了儿童全面、个性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幸福教育是素质教育下应当推行的一种教育理念,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构建幸福课程、打造幸福校园、促进教师幸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提出"儿童栖居课程"的概念,儿童栖居课程就是倡导一种诗意的自在的生命化教育,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过程中自由地生活、诗意地栖居。本文主要就幸福教育理念下"儿童栖居课程"重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儿童体验幸福成长、奠基一生幸福的过程.“新课标·新课堂”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展示的三节语文课,是深受儿童喜欢的语文课,是有利于儿童美丽生长的语文课,让我们和学生一起经历了一次幸福的语文之旅.具体而言,这三节课注重激发和培养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重视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能力;引导儿童学会“审美”,培养儿童良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童年误用"问题。笔者采用国际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试图对基础教育的度与舵进行中观化的把握。提出儿童需要儿童的方式,基础教育中的误用比童年的虚置更可怕。基础教育的最大贡献就是提供一个最适时、最匹配的教育,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为此,基础教育需要激活多样化的嬉游活动,全铺年段性的教育产品,迟延进驻套装知识,科学地设定入学门槛以及真性化运作"儿童CE"。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童年误用”问题。笔者采用国际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试图对基础教育的度与舵进行中观化的把握。提出儿童需要儿童的方式,基础教育中的误用比童年的虚置更可怕。基础教育的最大贡献就是提供一个最适时、最匹配的教育,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为此,基础教育需要激活多样化的嬉游活动,全铺年段性的教育产品,迟延进驻套装知识.科学地设定入学门槛以及真性化运作“儿童CE”。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教育不仅仅为了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追求幸福人生。那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呢?我们大连市实验小学认为,必须要从儿童文化的视角出发,让儿童在儿童文化中幸福快乐地成长。儿童文化是儿童内隐的精神生活和外显的文化生活的集合,基于儿童文化观的教育强调:儿童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尊重儿童的兴趣、需  相似文献   

19.
迷茫与抉择:当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面临着种种迷茫和困境。建立当代正确的家庭教育价值取向,要求家长以及社会重新审视儿童的发展需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围绕儿童的健康、快乐、幸福,实现儿童童年时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儿童观是站在成人的世界对儿童——这个人生发展特殊阶段的整体认识和把握,需要回答谁是儿童、儿童生活、童年的价值、儿童的幸福与快乐、如何认识儿童等诸多问题,其中儿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