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魁  向青平 《传媒》2023,(9):44-46
宫廷剧往往会对社会伦理价值与审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多部宫廷剧进行研究后发现:通过对有象征意义的宫廷景观的打造和叙事模式的嬗变,宫廷剧满足了普通人的戏剧想象。利用“善”的道德认同与“谋”的戏剧张力,宫廷剧实现了其大众传播的路径。本文认为创作者要跳出传统宫廷剧的叙事窠臼,重塑宫廷剧的伦理价值,深挖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精髓,以实现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宫廷剧作为一种以历史背景为主题来演绎发生在古代人物身上的生活和情感的艺术形式,春笋般地涌入了大众的视角。时至今日,宫廷剧已经发展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文化。借助皇家秘史,揭开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和权力的运作机制;借助耐人寻味的情节,拉近受众对宫廷剧的情感纠葛;借助人物的原型化塑造,缩短了古代与现代的时空距离。本文旨在挖掘宫廷题材电视剧中的审美特征,揭示其受宠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宫廷剧《上官婉儿》刚刚“淡出”东南台,同是描写武周王朝宫廷故事的《大明宫词》,又在中央台8套的黄金时段隆重登场,或叫“强档推出”了。宫廷剧再一次充当了这个频道的主角,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4.
张璐璐 《今传媒》2012,(10):80-82
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对塑造国家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宫廷剧中后宫争斗、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影片叙事内容不胜枚举。这种叙事角度虽然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但却容易在国外造成一种文化扭曲。当今影视剧中极其流行的宫廷剧,像《宫》、《美人心计》、《步步惊心》这些"穿越剧"很容易让他国对中国文化造成曲解。本文就这一现象,以中国古装宫廷剧为切入点,思考在全球化视野中,如何制作优秀的国产影视剧作品以及建构正确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林丹汗宫廷音乐始于"北元"时期,盛行于元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宫廷音乐体系。研究林丹汗宫廷音乐,有助于从不同侧面了解林丹汗宫廷音乐与民间歌舞的关系,为传承与保护宫廷音乐,推动林丹汗宫廷音乐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彭璟  谌种华 《兰台世界》2014,(7):106-107
"俗讲"是承袭僧人讲经而慢慢在社会上兴起的一种讲经形式,不仅遵循着讲经的正式规范,而且通常是由法师、讲解僧共同讲合作组成。在唐时,"俗讲"文化不仅在民间,在宫廷也极为盛行。  相似文献   

7.
王冰  张霁 《兰台世界》2014,(12):112-113
1741年,为了遵循祖制,乾隆皇帝下诏编修《律吕正义后编》,蒙古林丹汗宫廷乐曲"笳吹乐章"与"番部合奏"等乐章一并载入了《律吕正义后编》,并被列入国乐,成为清代时期宫廷宴乐主要的组成部分,得以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8.
汤力  闵小梅 《兰台世界》2014,(12):127-128
裕德龄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翻译,也是光绪的英文老师,她以"德龄公主"的笔名用英文向西方世界讲述了真实的中国和宫廷。本文将对这位传奇女子的传奇经历和历史贡献作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9.
周婷 《声屏世界》2014,(7):35-37
2012年《后宫甄嬛传》(以下简称《甄嬛传》)自播出以来引发收视狂潮,口碑极佳,被称为宫廷剧的终结篇,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有观众认为这是对职场生活的映射,反映了都市白领女性的形象。本文从宫廷剧女性形象的角度切入,结合社会学与传播学相关理论,解读《甄嬛传》中对都市白领女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李婧  周箐 《兰台世界》2014,(12):53-54
唐中后期宦官专政,利用职务之便管理宫廷之乐,使宫廷乐从高雅艺术成为俗乐。宦官"薄雅扬俗"对待音乐,使得宫廷之乐散落民间、军营,引起民俗乐和军营乐很大反响,对整个唐代的音乐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肖明 《新闻前哨》2012,(3):103-104
学堂乐歌的诞生及发展,标志着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开始,从此,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然而这个"崭新的里程"却没有那么令人欢欣鼓舞,它是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时"以西为师"求来的,因而学堂乐歌的兴起令人思索。西方音乐传人中国历史相当久远,从唐代"景教"的圣咏诵唱到明代钢琴出现宫廷,多年来中国对待西来音乐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历史上的中国大多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接受异族的,纳为己用。然而到了清末,中国知识分子却积极主动地东渡日本,学习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清代宫内演剧之盛为历代所不及,戏剧成为宫内诸多娱乐文化的主体,是宫廷文化的主要部分之一。宫内演剧与民间演剧是有所不同的,作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宫内演剧不可避免地带有宫廷文化的意味。这种宫廷文化意味,主要表现为内容上的封建意识、功能上的礼仪性质、表演上的尽善尽美和形式上的皇家气派。一、 内容上的封建意识宫内演剧内容上的封建意识,在一些“大戏”中表现最为突出。这些大戏,内容乏味,有的一本长达240出,演完一本要十几个昼夜,经常是许多台同时开演,除了喜庆热闹之外,没有多少戏剧味儿。有些大戏是据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3.
林丹汗宫廷音乐是蒙古族宫廷音乐中保存较完整的音乐之一,在蒙古族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加强林丹汗宫廷音乐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林丹汗宫廷音乐与其他民族音乐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蒙古族宫廷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王继龙 《兰台世界》2014,(11):96-97
在我国历史上的明代后期,欧洲的美术作品和绘画技法开始传入我国宫廷,随后在民间得以广泛的传播。在这一时期艺术上的"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也为我国现代及当代美术的发展确定了基调。  相似文献   

15.
江洋  章明 《兰台世界》2014,(12):23-24
本文通过蒋廷锡对宫廷花鸟画风的继承和创新,以及自身风格多样,宫廷意味浓厚的宫廷画风的形成,还有以皇帝为中心的宫廷画创作生涯的分析,最终得出,蒋廷锡确为清代宫廷花鸟画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蒋廷锡对宫廷花鸟画风的继承和创新,以及自身风格多样,宫廷意味浓厚的宫廷画风的形成,还有以皇帝为中心的宫廷画创作生涯的分析,最终得出,蒋廷锡确为清代宫廷花鸟画家。  相似文献   

17.
东汉初期宫廷文学之观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武十二年刘秀灭公孙述,削平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到和帝永元初约六十年间,为东汉一朝承平时期。当时活跃在文坛上的主要人物,是以班固、崔驷、傅毅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本文拟结合其活动环境,对这一文人群体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进行考察,希望藉此揭示这一时段的文学风貌,并界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宫廷文学与文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就文人活动环境及大部分作品的创作背景而言,东汉初期文学主要是宫廷文学。这一判断基于如下事实:首先,文人的主要作品多在宫中所作,或为献呈皇帝而作并因此成名。如班固于永平中除兰台令史,迁…  相似文献   

18.
刘甲爽 《兰台世界》2015,(3):150-151
清代满族人继承和发扬了先祖冰嬉运动的传统,宫廷冰嬉运动盛况空前。冰球、速度滑冰等冰嬉项目深受人们喜爱。乾隆皇帝是清代统治者中对宫廷冰嬉运动推动力度最大的一位,为宫廷大规模开展冰嬉运动提供了各方面保障。  相似文献   

19.
记者拉广告弊端面面谈陈国胜记者拉广告的手法颇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搞有偿新闻,即以新闻的面貌出现.为企业做广告的所谓"软新闻"。二是利用手中的"曝光"权力讹诈经营者,逼其做广告。三是以"面子"拉广告,以对企业宣传有功自居,不管企业有无意向,硬向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清朝宫廷服饰设计为切入点,在概述服饰设计中传统元素构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论述了清朝宫廷服饰的特点,并着重阐述了清朝宫廷服饰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