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了语境顺应。语境关系顺应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Verschueren把语境划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Verschueren认为交际语境属  相似文献   

2.
周浩 《新闻爱好者》2010,(10):46-47
翻译不仅是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上的转换,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信息间的转换。中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能简单而机械地翻译。广告的目的是宣传产品,如果一则广告翻译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产品的特性和优点,就发挥不了其宣传的作用。因此广告翻译应根据广告语言本身以及目标市场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宣传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趋势下,人们的多语能力使各类语言进行交错,新闻标题中出现语码转换的频率越来越高。本研究在维尔索伦的顺应论及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的框架下,从语用学角度对时政新闻中出现语码转换的代表性标题进行语用顺应性分析,认为新闻编辑者在拟定标题过程中顺应了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以达其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邹巍 《大观周刊》2012,(46):26-26
在如今这个各国之间交流频繁的网络时代,网络给各国展现自我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网络外宣英文新闻质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通过网络外宣新闻的实例分析.在关联顺应理论的视角下对外宣新闻的翻译过程与方法做出了语用学角度的诠释,得出了这一理论结合对网络外宣新闻英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5.
论新闻采访中的语言顺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卫 《新闻知识》2012,(7):94-95,111
本文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依据,探讨新闻采访中的采/受双方如何顺应特定交际语境,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使言语表达更恰当,使新闻采访顺利、成功。全文旨在证明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这两个主观语境因素,对新闻采访交际语境中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顺应现象具有很强的阐释力。记者和采访对象在新闻采访中要实现成功交际,语言选择必须做到与双方的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顺应。  相似文献   

6.
赵姗华 《青年记者》2012,(20):28-29
在广告传播模型中,通过广告的传播来给予接收者信息,一方面可增加接收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另一方面能影响接受者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广告信息被一个或多个"接收者"通过各自以往的经验,将象征性的广告语言翻译为自己的理解,①本文对广告传播过程中消费者个性化行为进行探索,从而研究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卜薛婧 《今传媒》2015,(2):173-174
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较为常见并且非常受欢迎的修辞手段。由于语言、文化及表达习惯的差异,双关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较为艰难,并也在翻译界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对英语广告和双关语的特点、功能及其对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解,从翻译学的角度,利用翻译学理论,对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翻译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毕莹莹 《大观周刊》2011,(13):95-96
维索而论(Verschueren)在80年代开始酝酿、90年代后期推出的语用学理论,语言顺应论,该理论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它向我们阐释了语言运用的本质。本文将在此理论的基础上,论述该理论对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及对针对学习词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锦 《报刊之友》2011,(8):107-108
本文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等角度探讨了新闻报刊语言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变体所受到的外部生态影响。文章认为新闻报刊语言翻译必须树立生态意识,尊重和顺应翻译生态规律,促进翻译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控制生态平衡,达到翻译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刊语言的生态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锦 《今传媒》2011,(8):107-108
本文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等角度探讨了新闻报刊语言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变体所受到的外部生态影响。文章认为新闻报刊语言翻译必须树立生态意识,尊重和顺应翻译生态规律,促进翻译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控制生态平衡,达到翻译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杜雯 《大观周刊》2011,(31):126-126,150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广告中的隐喻进行尝试性的探讨,认为广告中的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广告标题是广告内容和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本文对主要翻译理论进行了回顾,提出以关联理论为指导,选择最具隐喻语言特色的广告来探讨隐喻翻译,尝试对隐喻翻译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词汇应用于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告的最终目的。而广告中模糊词汇的成功翻译也将直接影响其在译语读者中的宣传效果。本文分别从形容词、动词、拼写变异词、比喻词、模糊限制语五个方面探讨英语广告中模糊词汇的语用功能并就实例对其翻译进行详细的分析。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英语广告中模糊词汇在译文中的宣传效果,在翻译英语广告中的模糊词汇时,译者既要正确理解和推断其基本意义,又要结合交际情景、原文和译文的文化背景等再现模糊词汇在原文中所产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视角透视广告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翻译作为信息编码的一种应用语言,已逐渐从普通语言家族中脱颖而出,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独具特色的应用性语言。广告的翻译应首先考虑广告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其次是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尽可能地忠实原作内容,用译中最贴近而又最简洁、自然的对等语将原作信息表达出来。应当强调的是广告的翻译必须是在符合受众主流化背景的前提下进行。对于每一个消费而言,都不可避免地要受他所处的化氛围的熏陶,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而变得根深蒂固,从而影响他的行为、决策,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其购买决策,因为化因素对消费的购买决定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所以广告翻译也应具有鲜明的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语言形式的转换,也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中西方在价值观,风俗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广告的传译,探讨广告翻译的策略,并提出了在广告翻译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5.
陈雪梅  金源 《大观周刊》2011,(18):167-167
近年来,学界对广告翻译的研究并不缺乏,但大多学者还是坚持从翻译的技巧性切入,而将文化的差异性处理模糊化。本文认为,只有对广告语言的文化现象做进一步的分析,才能对广告进行更好的翻译。本文参考陈宏薇教授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的三个文化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具体研究广告翻译体现的不同的文化层次,并提出适合的翻译方法.从而达到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媒体使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其所具有的人际互动本质为语用学提供了大量的语料.文章以微博的语料为研究对象,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选择和语境顺应理论分析了微博语言选择的特点及其语境顺应.文章认为微博语言选择的特点体现在新词的大量使用,结构的套用、模仿和活用,以及流行语体的形成和网络造句现象的出现,微博语言的选择顺应了网民心理、社会交际以及网络虚拟空间三个语境.  相似文献   

17.
郑志红 《大观周刊》2011,(17):111-111,128
随着语篇指称在话语交际中的日益突出性,语篇指称这一确保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是似乎都不够深入。本文尝试结合传统的可及性(Accessibility)理论和语用学中的顺应(Adaptability)理论提出可及顺应模型(AAM)来分析这一语言现象,旨在为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语音的调配、词语的妙用是广告创作中两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手段。语音调配主要是对汉语音节本身以及对音节中的声母、韵母、声调进行调配。广告语言中词语妙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新词创造、旧词新用。广告语言中不论是语音调配还是词语妙用,都要顺应受众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9.
王艳丽 《新闻世界》2013,(7):332-333
【摘要】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存在一个重要现象,即在见到“老乡”时很快恢复乡音或者用家乡话交流。因为司空见惯,人们已经认为这是一种惯性的本能。其实这种“本能”后面有着语言学的深层原因。本文以语言学的认同和顺应理论为基础,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从语用角度讲,广告宣传是一种语用行为。具体地说,是一种说服性语言行为。翻译时力求等效再现原文内容,广告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原语与译语分属两个文化圈.互文性(两种文化的交融)的关联往往不为处于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知晓。成为语际转换中的超语言因素和理解与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