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较大的伤害,森林植被破坏也较为严重,森林数目不仅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生态环境健康的保障,因此应解决我国绿化面积小和植被覆盖率低的主要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改善我国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森林生态发展以及林业经营逐渐为社会所关注,有关部门应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推动森林发展以及林业经营的可持续化发展。本文探讨了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对策,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江泽慧 《学会》2002,(10):25-26
建立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就是要以恢复森林植被为重点,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建立包括水体安全、土壤安全、大气安全、生物安全在内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69%,由于森林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承载力显著下降,水、旱、沙灾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成为国土生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推进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大江大河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严重区、风沙源地治理区以及沿海、平原农田耕作区分别进行大规模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防护林建设,减缓温室效应,治理大气污染,遏制荒漠化蔓延,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赋予新世纪林业的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9)
本文针对辽西干旱地区绿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并且提出了辽西干旱地区的绿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区别于传统的绿化方式,对以往的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提出更加实际的针对辽西干旱地区绿化方式的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林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林业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为了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各地都在积极的加强林业工程的建设,以扩大森林绿化面积,发挥森林对于生态保护与调节的重要作用。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提高苗木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保证造林效率,科学运用林木育苗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基于此,本文就将针对林业工程建设中林业育苗技术的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森林与人类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地球多…片森林,人类与大自然也就多一份和谐。森林资源在我国的林业建设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的良好保护是促进林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森林的地位、认识及森林对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注意森林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维护植物基因库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森林的保护工作。同时,人类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弹性较小,森林资源的缺乏会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森林资源却严重匮乏,且分布不均匀,难以满足我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市场供给的要求,所以,如何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就成了政府和林业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议题。文章将从我国的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生态林业建设对环境和经济的重要意义,找出我国林业发展的问题和顽疾,并给出切实可行的策略途径。  相似文献   

9.
林地是森林、林木、野生动植物及森林景观的重要载体,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使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加速了我市山区、丘陵区及广阔草原荒漠化进程,如不加以治理必然会造成“沙进人退”丧失人类生存空间。自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退耕还林(草)有关政策:指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我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启动了退耕还林(草)的试点试范工程。开发利用坡耕地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种植了山杏、沙棘、果树、优良牧草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草)并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增加当地农牧民收入。将生态建设与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结合起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本文对退耕还林的生态意义及对退耕地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长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有效盘活林业资源,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的唯一出路,运用SWOT方法分析贵州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规划森林康养产业布局、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做好试点示范带动工作、开展对外合作,推进森林康养宣传引导等实现贵州森林康养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林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它的核心是追求生态经济的最佳平衡.在理论上可用森林环境保护工程、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工程和林业生态产业工程来"圈层"构建.在实践中则可采取建设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公园、循环经济、构建森林分类经营的林业管理体制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基础,是自然与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互相弥补。生态林业建设是按照"生态利用"的标准而进行的森林经营利用。它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科学利用原有自然条件与各类资源,在促进木材、家具、造纸等产业发展的同时,给人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将就生态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推广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了解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认识当前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便为生态林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岚岚 《科教文汇》2009,(5):215-215
医巫间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辽西地区唯一完整的森林生态保护区,又是辽宁省著名旅游胜地之一,曾被誉为辽西走廊上的“绿色明珠”。但是近几年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对其影响也日趋严重。本文在调查研究该保护区现状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针对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特点,提出对其保护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建设及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问题,这些问题目前收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我国正提倡低碳环保经济模式的建设,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必要。造林绿化可以有效的增加城市及乡镇地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可以增强林地的生态效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现状,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果。因此,造林绿化工作要放到重要的管理日程上,重视造林技术的应用,强化生态林业的环境改善功能。本文首先指出了造林绿化遵循的原则,指出了造林绿化的生态环保对策,最后对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植树造林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生态林业建设,森林生态环境对林业发展至关重要。而由于长期过量采伐,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地控制森林面积越来越大,其危害性日益突出。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恢复和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应建立测报体系,提高检疫水平,明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切实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人民群众对于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在林业种植和管理、养护过程中,森林病虫害是主要的灾害,不仅阻碍了林业发展,同时导致了巨大经济损失发生。在林业工作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重要的工作。在开展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必须要从源头入手对各种病虫害进行预防和应对。本文就对我国林业病虫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防治林业病虫害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我国林业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林业会计核算制度当中,这样不仅有利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控制管理,还使得林业行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本文对森林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人们在森林生态效益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森林生态效益在林业会计核算当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增加和保护森林植被的方式增加碳汇,既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林区农民收入、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大力发展碳汇林业,积极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林业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森林提供给人类丰富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提供所需,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营造健康的生存环境。强化对森林管理的工作在现代林业发展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并且推动林业建设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的主要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促进森林调查,同时也是一种使林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琪  刘康  张慧 《资源科学》2012,34(9):1781-1789
基于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布局分区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系统估算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大小并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生态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陕西省乔木林碳储量为23852.704万tC,其中天然林占84.36%,人工林占15.64%;平均碳密度为30.919tC/hm2,小于全国平均值,森林发育水平较低是造成陕西省森林碳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天然林是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且天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碳密度普遍大于人工林;②陕西省从南向北自然地域的干湿条件,对森林植被碳储量整体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工林碳储量比重较大的区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受干扰较小的秦巴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陕西省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将在未来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及碳汇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③刺槐、油松、杨类是人工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着,而天然林中,栎树、硬阔林、油松占主导地位;主要优势树种碳储量的集中分布对区域生态功能的发挥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