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蹇莉 《新闻记者》2005,(12):50-51
2005年8月4日,四川成都的《天府早报》宣布下午出报。而此前为了争夺早报市场,《成都晚报》1997年就改为早晨出报。《天府早报》此番“早报晚出”的改版,据说是开全国先河,令业界和学界一片哗然,外界纷纷议论“早报晚出能奏效”吗?果然,今年10月13日,《天府早报》又重新改为早上出报,回归到了传统的早报竞争市场。和当时宣布下午出报的高调宣传相比,《天府早报》此次回归显得务实而低调。《天府早报》此次改版仅仅坚持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市场效果显示: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2.
但敏  吴军 《青年记者》2005,(9):48-49
5月中旬成都三报竞相改版的热潮尚未退却,7月下旬成都报业再次传来重大消息:《天府早报》要改为下午出报。紧接着,《华西都市报》和《天府早报》连续数天出现了天府早报“全新改版”的系列广告。7月29日,《天府早报》又开始了“距本报全新改版还有6天”的倒计时。  相似文献   

3.
姚劲松 《青年记者》2005,(11):58-59
8月4日,《天府早报》逆势而行,创全国报界先河,打出了“看当天新闻,读天府早报”的口号,改为下午出版.然而10月13日,《天府早报》却草草收兵,恢复早上出版,国内首家下午出版的早报也由此夭折.  相似文献   

4.
日益加剧的媒体竞争,使得不少晚报纷纷“缴械投降”,报业市场吹起一股早报风。如今,国内只有几家大的晚报,如《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今晚报》、《扬子晚报》等不为潮流所动,仍坚持走下午出报的路线,用实践证明着晚报的生存潜力。  相似文献   

5.
增加批评报道的份量、加强舆论监督的力度,就会引起一些麻烦甚至是新闻官司。这是《南国早报》创办三年多来成功背后的问题之一。 《南国早报》是由广西日报社主办的一张新型都市报,于1995年10月19日创刊,至1998年底,日发行量已达15万份,年广告收入达2000多万元,被广西新闻界视为“黑马”和新闻改革成功的范例。但同时,由于对一些社会新闻、批评报道的把握处理不准,导致《南国早报》创办三年多来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6.
刘玉兰 《新闻记者》2000,(10):61-62
最近,《新闻晨报》在上海报业 市场放了一颗“卫星”:自6月1日改版以来,在100天的时间内,新闻晨报的发行量从原先不足7万份,连续冲“关”,至9月上旬已达到25.5万份;其中的零售发行更是节节攀升,由原先的9000多份,一举突破了17万份,改写了日报发行订阅唱“主角”的历史。 《新闻晨报》的发行何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多级跳”?又是什么原因使它的零售发行超过征订数的一倍以上,从而打开了上海报业的早报市场?一句话,市场经济催生了早报的读者市场;读者的需求又为报纸挖掘早报市场的潜力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06,(4):17-17
版式理念体现为“简约”和“优雅”,大局简约,细部优雅,以此来树立一种新时期的大报风格,既不同于传统严肃类报纸略显沉闷的布局,也不同于都市类报纸哗众取宠的轰炸式做法,通过图之问的相互关系,来体现内在张力,一切以“尽可能快捷全面传播信息”为标准。《东方早报》新闻版版式规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记者摇篮》2008,(5):F0003
《浑河早报》节目开办7年来,以其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民生味浓而深受欢迎。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社会新闻,都选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广大市民感兴趣的内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7,(1)
一幅书写着“全国性金融商业日报——《金融早报》”字样的巨型招牌最近在深圳市繁华的深南中路旁竖起。这一句在朴实无华中透出创新锐气的广告词,恰是该报在时下拥挤的报林中为自己确立的定位。《金融早报》1992年5月诞生在深圳以来,凭借其立足特区、毗邻港澳的独...  相似文献   

10.
扬子突围     
改版:南京从此无晚报“风雨人生路,扬子伴君行”。2006年8月29日,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全新改版并改在早上出报。一位网友在西祠记者的家讨论版发出这样感慨:一份报,一代人,一个习惯,一段时代,在一个清晨,画上一个句号。就在今天,扬子正式改成早晨出版,晚报变早报。自此,南京告别了最后一份晚报。曾几何时,扬子一纸风行,晚报地位无人可撼。七年前,南京报业江湖告  相似文献   

11.
早晨到安定门换乘地铁,在地铁站内的报摊上偶尔也买上一份报纸,买的次数多了,才知道三种早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卖得很火,被称为地铁的“快餐”。这类都市早报版面多、信息量大,消息报道简明扼要、贴近百姓生活,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不禁想来个大搜索,仔细查询一下快餐早报。  相似文献   

12.
至今年7月7日,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东方早报》在上海创刊一周年。《东方早报》的创办,以“上海启动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之一的条目,列入去年上海市十大新闻。在这个背景下创办《东方早报》———一份财经类综合性日报,其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必须在“  相似文献   

13.
“风雨人生路,扬子伴君行。” 2006年8月29日,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全新改版并改在早上出报。一位网友在西祠“记者的家”讨论版发出这样的感慨: 一份报,一代人,一个习惯,一段时期,在一个清晨,画上一个句号。 自此,南京告别了最后一份晚报。 曾几何时,扬子一纸风行,晚报地位无人可撼。7年前,南京报业江湖告急,群雄纷起,早报市场尽遭瓜分,扬子冷眼旁观,晚报风景独好。7年后,早报市场痒未现,晚报市场风向变。 民众读报风,兴于晚报,7年间,早报风劲吹,民众口味亦变。扬子转身,身后,已无回头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7,(3):26-27
今天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东方早报决定从明天,也就是2017年1月1日起,不再出版纸质版. 但是,今天我们不说再见. 东方早报虽然休刊了,但东方早报原有的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功能,将全部转移到澎湃新闻网. 2014年7月22日,上海报业集团所属东方早报团队打造的时政类新媒体——澎湃新闻网上线.两年多来,澎湃新闻网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品牌.东方早报向澎湃新闻网彻底转型,水到渠成,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15.
继去年停刊的《新闻晚报》之后,连月来,《竞报》、《天天新报》也相继直布休刊,行业性的严冬,让报纸从业人员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寒冷,嗅到了衰亡的气息.然而,“报纸未死邀你读到地老天荒”、“报纸还没有资格死”——《东方早报》两次在该报一版的“发声”,同时也彰显出报人在行业严冬里的不放弃.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读者,谁都想早点看到报纸;作为一张综合性日报的办报人,努力做到按时出报,是分内的事。为了适应报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人民日报再次强调出早报,并将其提到增强报纸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出早报是个老问题,影响按时出版的原因也很多,这一次人民日报编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0月5日,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兴西居委会的活动室里,一块由王家扬同志题写的“早报茶室”匾额挂到墙上。这是《今日早报》开张的第一家早报茶室,王家扬老人亲自来到这里,为这个“第一”喝彩。而此  相似文献   

18.
沈阳广播电视台《沈视早报》栏目创播于1999年4月19日,是辽沈地区首个自创的电视早新闻栏目,每天早上6点半到8点播出。13年来,节目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一直在辽沈地区同时段电视新闻栏目中名列第一,创造了早间收视奇迹。作为一档早间新闻资讯节目,《沈视早报》以"更新、更快、更全"的新闻信息播报为己任,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节目更新的速度上,强调"快字  相似文献   

19.
晚报与日报在出报时间上存在一个时间差,常使晚报处于劣势,但《羊城晚报》“中国新闻版”前称国内新闻版却抓住这个时间差做文章,把劣势变成了优势,打造出一个风格独特、在读者和同行中都颇有口碑的好版面。出报晚半天,大做当天新闻近几年,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一些晚报无法守住  相似文献   

20.
7月16日,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东方早报》双年展暨2005《东方早报》视觉传播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报纸总编辑、视觉总监、图片编辑、摄影部主任,以及部分专家、学者、教授共200多人出席。东方早报副总编辑常河以多媒体形式向与会者介绍了东方早报的概况和《东方早报》的视觉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盛希贵、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铮、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振平、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贺延光、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网络中心主任张蔚飞、《新闻战线》高级编辑许林、大众日报图片总监孙京涛等发言,对《东方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