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祖先是人类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并且创造了数千年灿烂的农业文明。时至今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多次工业化的改革与尝试,但农民、农业和农村“三农”问题的现代化始终没有解决。非但如此,几乎每次工业化的尝试均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我一直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问题也是最后难题,就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问题,我们的农民不再是一家一户一个生产单位的农民,我们的农业不再是小农经济的农业,我们的农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3.
总体讲,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8亿多,“三农”问题依旧是最突出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国家的建设要注重农村的发展,广播电视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农民。但是这些年来有的地方的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善对农村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善对农村的舆论引导于战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  相似文献   

5.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成为中国人的共同夙愿.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更不同于西方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抓住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抓住了中...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业的小康和现代化,必须加大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力度。(一)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新闻媒介对农村的经济报道很重视,这是完全正确的。相比之下,农村精神文明方面的宣传则显得较弱,份量不够,针对性不强。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要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关注,多侧重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探讨,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政治素养问题。事实上,农村政治现代化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制约着“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当前,要推动我国农村的政治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农村的政治主体——农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田潇 《传媒》2010,(11):61-62
进入新世纪,由于极端恶劣天气频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急剧恶化,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的粮食问题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且没有亿万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的观点已经成为国民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发布了多个涉农“一号文件”,足见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适时提出农村改革和科技兴农战略,引导农民走脱贫致富之路。党中央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做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向全党发出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号召。党的十六大又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广大农民实现了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各行各业都要从“三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央宣传部、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在农业和农村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农村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没有变,我们党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基本方针没有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江苏的现代化;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江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世界》2005,(3):65-66
应该警惕重点大学成为富家子弟的乐园。毕竟,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部分,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现代化建没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同志非常关注中国农民问题,是公认的我党早期从事农民运动的杰出代表。对于农民问题理论的研究,是他一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之一,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对旧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思索。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作为直接面向农村的县级广播电台,加强“三农”宣传应是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但是,如何使“三农”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并不断引向深入,这是摆在县级电台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近几年,海门人民广播电台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的做法是:一、适时组织…  相似文献   

16.
黄雄 《档案时空》2003,(6):26-27
我国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农民奔小康,这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繁重的任务。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对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草案》。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从我国的经济结构、人口分布、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方面来考虑,农村、农业、农民都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曾经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江泽民进而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毋庸置疑,“农富则民富、国富,农康则民康、国康”,这应当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  相似文献   

18.
保障人民群众的化权力,是宪法的承诺。人民群众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基层化是大化的坚固磐石。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别忘了听众的耳朵”,是广播人的一句口头禅。中国人口的8%是农民,广播应全心全意搞好对农民的服务,而不是板着面孔“教育农民”。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广播记者怎样落实全会精神,搞好当...  相似文献   

20.
组织策划“农村两元钱实用知识丛书”,是我局1998年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所做的一项工作。这次党中央的会议做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向全党发出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号召。根据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面对3100余万人口中的2000万农民,尤其是还没有越温脱贫的360万贫困人口及12个连片的国家级贫困县、8个省级贫困县的现状,我局党组把新闻出版界如何面向“三农”、如何为“三农”服好务,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怀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