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得源  李彦青 《科技风》2015,(6):228+230
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日渐成为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标志着旧的的工业文明开始走下坡路,生态文明将成为一种新的文明将之取缔,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农村居民生态意识不强,个人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草场退化、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在生态伦理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的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爽 《大众科技》2013,(7):188-190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被重点提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典巨著中生态观的回顾,介绍了马克思生态观的核心内容和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精神,并分析了马克思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和生态恢复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桉树人工林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桉树人工林土壤的退化、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力下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恢复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方法,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的恢复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黄河首曲地区草地生态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在甘肃玛曲县境内形成了一个长433km“U”字形的第一弯,这里拥有大面积亚高山草甸类草场和沼泽湿地,被誉为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但是,近50年来黄河首曲草地生态逆向演替,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弱化。利用黄河首曲玛曲县草地与湿地气候资料和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研究表明: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玛曲县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而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草地生态环境退化。为此,提出了适应高原草地生态环境演替规律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恢复是近年来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介绍了生态恢复的内涵以及理论与方法,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主要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并展望了生态恢复学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大指出,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问题。文章通过阐述和分析我国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提出了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镇绿化生态的规划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绿化生态随着城市扩张,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空间规划混乱、区域功能退化等现象。以小榄镇绿化现状为例,从区域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区域生态恢复等角度,探讨城镇绿化生态的规划建设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保护城镇和乡村景观格局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海洋生态面临着近海污染严重、海岸面积缩减、典型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灾害频发、海岛开发秩序混乱等问题,在阐述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海洋生态问题提出的各项海洋生态保护政策的同时,从政府系统、企业系统、民众系统和行业系统等角度提出进一步推进海洋生态保护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管理》2018,(5):46-51
水生态系统对维持人类健康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均面临着严峻的污染问题。随着新《水污染防治法》的再次修订与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的深入推进,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逐步建立,为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提升水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然而,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仍然面临着排污权交易的法律政策依据缺位、管理体系不顺、缺乏水体污染的风险评价指标等发展困境。应当完善水权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组建生态环境部的同时整合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的管理权限,加强对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的发展引导,并完善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的相关技术标准。从而有机结合市场机制与行政管理两种手段,促进污染水体生态恢复产业的良性发展,加强水体污染的防控与生态修复,从而实现水体生态的保护和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对长汀河田地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生态水文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采用分割森林水文生态作用过程的研究方法,将森林水文过程分为林冠截留、灌草层截留、凋落物截留、土壤截留、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壤中流、蒸散等几个过程,并对长汀河田地区森林生态水文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生态水文学观点的河田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贫困山地的生态重建:区域范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喀斯特山区的贫困与环境退化的现状,提出了喀斯特山区以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人类生态系统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重建战略,其核心是整体人地系统的生态优化。基于所提出的生态重建战略构想,本文以贫困和环境退化均很典型的贵州织金县为区域案例,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针对土地退化为主要形式的环境退化,确定以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为该地区生态重建的主要内容。并且采用目标规划模型,针对不同的工农业产出要求,对土地配置和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为该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生态重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是北方农牧交错带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环境动态。文章从生态缺水的角度,以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为例,探讨了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缺水是造成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2006年武川县天然草地、灌木、乔木、农作物生长季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50.3mm、193.4mm、213.3mm、158.6mm,最小生态缺水量分别为93.1mm、38.2mm、251.5mm、96.6mm,植被生态系统继续向退化方向演替。合理调整植物品种结构,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是当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分的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是北方农牧交错带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环境动态.文章从生态缺水的角度,以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为例,探讨了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缺水是造成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2006年武川县天然草地、灌木、乔木、农作物生长季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50.3mm、193.4mm、213.3mm、158.6mm,最小生态缺水量分分别为93.1mm、38.2mm、251.5mm、96.6mm,植被生态系统继续向退化方向演替.合理调整植物品种结构,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是当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6,他引:68  
生态空间占用是由生态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它根据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气物所需要的生产性空间进行估算。并与给定区域实际生物承载力进行比较,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该文评估了中国自然资产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情况,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人均占用生态空间为1.848hm2,中国实际人均生物承载力为0.65hm2,有1.198hm2的生态空间赤字。这一结果大致可以反映我国的自然资产利用状况,说明我国目前的人均生态空间占用已超出实际可利用的生物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环境问题绝大多数是人为问题,人为问题需要人来解决,生态现代化理论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分析了地球环境的三种影响因素,估计了21世纪的世界环境压力,介绍了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现代化的环境压力和国际差距,阐述了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路径图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   总被引:113,自引:5,他引:113  
罗明  张惠远 《资源科学》2002,24(2):60-63
土地整理是在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紧缺性日益突出的形式下 ,国家为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而提出的、以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率为目的的重要举措 ,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展开 ,并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实现国土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下 ,该文首先探讨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内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并对当前我国土地整理活动的内容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总结 ,在此基础上 ,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为全面评价土地整理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和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森林生态效益资产评估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根据作者调查资料 ,在与国内外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以长白山汪清林区为例 ,提出了森林生态效益 (包括生命系统效益、环境系统效益以及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统一的整体综合效益 )的资产评估方法与计量 :森林涵养水源价值评估与计量、森林CO2 固定价值评估计量、土壤保护价值评估与计量、污染物降解的评估与计量、森林病虫害防治价值的评估与计量等 ,并对此进行了计算 ,为汪清林区和我国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鹏 《资源科学》2013,35(2):455-461
生态修复是全新的采煤塌陷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模式,主要指在人工条件下对原有被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建和修整使其更适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修复法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公众社会正义、分配正义需求的满足.生态修复不仅仅追求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恢复和重建,更体现了它对生态环境影响下人们权利和义务的修正,这一过程也同时反映出人们对于环境正义的述求,而环境正义的实质就是分配正义.这种正义价值的选择决定了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应当包括经济利益的实现和环境利益的保障这两个基本方面.目前,生态修复实践已经在多个煤炭开发城市里广泛开展,但是理论研究尚局限在技术和管理领域.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研究存在理论研究不深入,相关法律制度欠缺等问题.选取安徽省淮南市采煤塌陷区的生态修复作为典型案例,深入研究生态修复理论,探索其理论的社会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完善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现实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信息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中分析了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信息化管理的意义、信息的数据库组成、信息的标准化,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提出了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集GIS、DBMS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并通过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关联,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查询,使得用户直观、全面、准确地了解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20.
唐建  沈田华  彭珏 《资源科学》2013,35(1):207-215
评价耕地生态价值有利于了解耕地生态外部性大小,为政府制订合理的耕地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采用双边界二分式CVM法的Logistic模型,从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和农民的受偿意愿两个角度评价耕地生态价值.研究结果显示:①按5%的折现率计算,在WTP和WTA法下重庆耕地生态总价值分别为876亿元和2132亿元;②耕地资源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③城镇总体支付意愿和农民总体受偿意愿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情况下政府应采取农业补贴等形式解决耕地生态外部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