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全有全无的邻接矩阵法是进行最短路径计算的一种方法。矩阵迭代可以用来计算带权有向图的最短路径,迭代可以及时调整适应性,利用改进算法可以直接由D2r计算出D2r+1,最多只需骔logn-1」次。拓扑排序用于找出图中的环路,减少瓶颈。连通性用于找到图中无关节点,减少计算量。介绍了环路检测算法,无向图中一个点和其余所有点的连通性判定,更新后的最短路径计算。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交通网络等抽象的图结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面对数据量大、结构复杂的图数据的最短路径计算,原始的最短路径算法已经不再适用,数据的并行化处理是大规模图计算较为常用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计算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因此多源最短路径算法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本文参考Floyd算法思想,提出一个并行处理的大规模图多源最短路径算法,该算法将图中节点与边的关系抽象为矩阵,再通过矩阵分割的方式,将超大规模的矩阵切分为多个子矩阵进行并行处理,减少最短路径计算中算法迭代时间复杂度以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选址问题目前学术界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大多数是将总费用作为目标函数,一般要求事先给出网络结点的位置坐标,且无需考虑结点间的最短路程,旨在确定新的地理几何中心。而对已有网络,在不改变原有路径及各结点位置的条件下,以总路程最小为目标函数,在现有网络结点中寻找其中某些结点的最优位置却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某高校校园卡充值点为例,将校园示意图转化为赋权连通图,求得该连通图的邻接矩阵,利用Floyd算法及图论软件包构造一个最短路径矩阵,得到一个赋权完全图,利用穷举法或混合整数规划法及数学软件求解,得到各学院、楼栋、学生宿舍区到三个校园卡充值点的最短总路程及三个校园卡充值点的最优位置。  相似文献   

4.
最短路径问题是指在一个赋权图的两个节点之间找出一条边权和最小的路径,是图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该问题和TSP等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也属于组合优化问题.蚁群算法是一种新型的模拟进化算法,为求解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应用蚁群算法求解最短路径问题,对选择策略、信息素挥发系数进行白适应地调整,避免算法出现早熟和停滞现象,并能较快地收敛到全局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最短路径搜索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事故救援的最基本问题就是对出行路径的选择,其本质也就是最短路径的选择。本文通过对经典最短路径的算法进行分析与对比,总结了其各自的优缺点;介绍了空间方向关系的特性,利用方向关系在查询上具有的约束性,研究了基于空间方向关系的最短路径算法,这种算法克服了传统算法Dijkst-ra的盲目搜索,提高了最短路径算法的效率,并验证了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机场停机位分配的特点,以停机位使用数量最少、航空器在机场滑行距离或时间最短且充分考虑机位均衡利用为目标,建立了机场停机位分配问题的优化模型。应用图论的原理将该问题转化为对图的顶点着色问题,在随机序列启发式搜索求解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蚂蚁径路搜索规则的迭代寻优算法,即通过设置邻接矩阵,使每只蚂蚁在可行域内一步步构建有化解,该算法有效地避免了启发式搜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最后构造了算例,验证了该模型与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物联网环境下无线传感器路由节点的准确探测实现节点的定位识别,将在传感器节点的故障监测和目标识别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传统的传感器路由探测算法采用源结点追踪定位方法实现传感器路由探测,当源节点受到外界电磁场干扰时,路由探测准确性不好。提出一种基于最短路径搜索的物联网环境下无线传感器路由探测算法。构建了物联网环境下的传感器网络分布结构模型,进行传感器路由信息的量化分析,采用最短路径搜索方法进行路由传输信息的跟踪探测,采用线性阵列结构部署路由节点,能实现路由节点探测和定位的最短路径搜索。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物联网环境下传感器路由探测提高了传感器节点的生存概率,路由探测能量消耗较小,路由节点定位准确,提高了目标节点的识别和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一个分支的最短路径探索仍值得做更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最短路径问题是给定的网络图中寻找出一条从起始点到目标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在最短路径的算法之中,各个算法也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性。针对Dijkstra算法、蚁群算法、A*算法的特点,经过分析与研究得出,A*算法在最短路径寻优方面比其它路径寻优效率更高,对A*算法的程序实现,为人工智能领域以及机器人路径应用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分析了Dijkstra算法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得知,在搜索效率上改进的算法优于Dijkstra算法。  相似文献   

10.
邓凯英 《科教文汇》2010,(3):205-205
本文描述了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分析了Dijkstra算法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应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得知,在搜索效率上改进的算法优于Dijkstra算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求解TSP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思想的混合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大-最小蚁群系统框架,在选择下一个城市时采用局部搜索策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在每次循环结束时用演化交叉策略优化得到的全局最短路径,从而提高求解TSP问题的求解精度及收敛速度。TSPLIB中不同规模的TSP问题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最短路径算法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地图设计中,最短路径算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最短路径研究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基于图论的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并在此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最后给出了这种改进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无人机技术在军事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飞行航迹规划直接影响飞行能力.在考虑到雷达威胁和航行路径情况下,建立多目标动态优化模型.首先针对雷达威胁,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及局部点搜索法找出所有威胁点中的最小威胁度点,所指定的路线要尽可能多的通过这些局部最优点,以达到减少航行威胁的目的.然后利用1stopt软件将其拟合成一些航行曲线.在考虑航行路径时,采用对路径积分的办法,选出这里面的最短路径最为最用航迹.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对私有云计算平台上资源最优路径匹配,实现对资源的有效调度和检测,提高资源共享能力。传统算法采用云平台的资源置换算法实现云资源目标匹配,受限于机器学习技术自身的复杂性,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委托管理节点角色量化合成的私有云计算平台上资源最优搜索路径匹配算法。构建私有云计算平台终端数据访问和资源调度模型,根据贪心算法的收缩原则,在资源访问管理中引入互斥锁机制以保证资源共享操作的完整性,路径匹配有向图模型,提高资源路径匹配搜索能力。以全局度量为中心节点,计算逆向追踪搜索频度,实现算法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私有云计算平台上资源最优路径匹配优化,能有效提高私有云平台上的资源路径匹配准确度,从而提高资源搜索成功率,实现资源优化共享,展示优越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AODV路由协议以最短路径优先为原则,在节点负载的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AODV路由协议是路径最短协议,却不是性能最优协议。为减轻路由负载,提高协议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寻路算法,在路由发现过程中考虑各个节点的负载情况,通过丢弃负载过高节点,避开负载过高节点,从而实现整个传输系统的负载均衡。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协议与原AODV协议相比,降低了端到端时延,提高了包传输率,网络传输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在纷繁复杂的城市公交网中,如果想寻找到一条从当前某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目的站点的最短路径,应该怎样实现呢?针对这个问题,采用数据结构中最短路径的思想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采用Dijkstra算法来实现搜寻计算操作和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最短路径算法与遗传算法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最短路径搜索的改进遗传算法,介绍了遗传算法的相关概念及原理,及拓扑结构的构建,并对算法各参数选择,算子设计和优化做了研究,由于到遗传算法是全局随机搜索的,速度不能保证,且对初试种群的选择有一定的依赖性,将结合一些启发信息进行改进,并通过简单实例说明改进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Apriori算法是关联规则挖掘的一个经典算法,针对Apriori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邻接矩阵的算法,该算法首先用邻接矩阵将事务数据库表示出来,然后基于邻接矩阵生成频繁k_项集。以高校图书馆借阅历史数据的挖掘为例,详细描述了事务数据库相应的邻接矩阵生成算法、k_项集生成算法以及相应的数据结构设计,算法均采用C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机场场面飞机滑行路径的优化模型,该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作为优化算法,并通过实例仿真进行了验证。遗传算法与最短路径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其避免了最短路径算法中存在的滑行路径冲突现象,可以保障机场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0.
自驾游时,由于时间有限且旅游景点较多,因此游客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游览更多的景点,就需要预先规划好外出旅游的最优路径。目前常用的地图导航软件一般只提供从游客位置到单个旅游景点之间的最优路径,并不能规划多个旅游景点间的最优路径。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对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改进,在算法中加入了指导函数h,实现了多个景点间最优路径的计算。最后该文以河南省部分代表性景点为例,采用改进后的Dijkstra算法,成功实现了多景点间最优路径的规划,验证了该算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