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冲激光具有大能量、短脉宽和高峰值功率的特性,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很多重要的需求和应用。大能量存储能力和宽光谱的激光材料是脉冲激光的理想选择。无序激光晶体结合了玻璃和晶体的特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石榴石和黄长石类无序激光晶体的生长、基本物理性能和脉冲激光应用进展,指出了该类晶体在脉冲激光技术及器件发展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与近距离无线传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系统,说明了其结构、功能、软件、硬件及其实现.系统采用高性能无线收发模块、AD转换.AT89S52单片机,串行通信等模块实现了一种可靠、高效的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李丽霞  申嘉宝 《科技风》2014,(17):51-51
研制了一组经济型太阳能充电与蓄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对太阳能充电系统中的电能转换进行研究,采用UC3845脉宽调制控制与微处理器结合来做电能转换的控制单元,使系统具有太阳能最大功率追踪与蓄电池充电管理的功能,对比于采用信号处理器来作为电能转换的控制单元,该系统具有转换器切换频率高及制作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接地电阻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二电极测试原理并结合修正系数法,通过AD7705来进行A/D转换,以ATMega8为控制核心,实现了接地电阻在特殊测试环境中的测量并具有读数修正功能。  相似文献   

5.
吕可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65-65,67
介绍了一种由光电二极管、集成运放OP07、数字万用表中的A/D转换器7106和液晶显示器LD-B7015组成的针对单一波长的激光功率测量电路。有效合理利用废弃的万用表,降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情况下激光功率计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开放视觉图形处理EMGU CV的外轮廓边缘识别定位系统的实现方法,系统包含信号采集、信号放大、AD转换、图像平滑滤波,图像二值化、边缘识别及特征识别,其中信号采集部分应用穿透式激光传感器获得轮廓数据,边缘识别部分应用Canny算法获得样片的外轮廓边缘特征,特征识别部分实现了圆及直线基本图形元素的识别定位,系统具有采集速度快,识别精准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09,(11):91-91
院校: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发动机与能源转换实验室 课题:如何让一台功率1800千瓦的巨型内燃机更干净地工作 职业前景:机械工程师、化学工程师 特色课程:为新型天然气发电机设计一套激光点火系统  相似文献   

8.
电子钟在人们生活中应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智能化,并且融入到了周围的各种电子设备之中。利用高速1T单片机STC12C5A60S2的快速处理速度,配置丰富的内部资源(如AD转换、双串行UART、SPI总线)进行了多功能数字电子钟设计。系统具有时间显示、定时、整点半点报时、时间调整功能,且带有数码管、LCD1602和LED点阵显示功能与语音录放提示功能。设计的电子钟更加智能方便,增强了用户交互体验、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AD9954和频率合成器ADF4106的基本原理,采用单片机控制AD9954、ADF4106和HMC424,实现输出频率和功率可调整的S波段2FSK信号,系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分辨率和使用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在仪器仪表领域。  相似文献   

10.
该系统采用TI公司的DSP微控制器TMS320F280277作为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的控制核心.DCAC电路采用由控制器TMS320F28027产生的SPWM波控制的电压型全桥式电路,开关功率元件选用功率场效应管IRF3205.输入30V直流电压,经过逆变器DC-AC转换后用工频隔离变压器进行升压.系统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输出电压的频率与模拟电网电压的正弦参考信号的频率以及相位保持一致,即具有频率跟踪和相位跟踪功能.DC-AC变换器的效率η≥80%,输出电压失真度THD≤5%.系统具有过流、欠压保护功能以及故障排除后自动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基于电力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终端设备,利用AD7865为主要芯片,设计完成硬件电路及软件算法。本装置集测量、通信、控制等功能于一体,能实时提供电网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  相似文献   

12.
激光技术的发展使其在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凭借着亮度高、能量密度大、精度高等等特有技术优势,激光技术的运用日益普遍,这也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有效助力。我们在工业、军事、医药等等领域都能够发现激光技术的身影,激光功率检测自动化装置是激光技术应用的重要呈现。围绕激光检测自动化装置研制的意义及具体构成设计展开分析研究,期待能够能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激光功率检测自动化装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17)
相比于其他方法实现的AD转换器,并行AD转换器由于具有非常快的转换速度而被应用在像视频转换器和高速信号采样等对速度要求非常高的场合。这种高转换速度是使用大量的硬件电路,且占用较大的芯片面积实现的。本文提出一种并行AD转换器设计思路,通过将AD转换信号前端比较器输出的数字信号分组后,对每组信号采用局部优先编码,并对编码后输出的信号进行修正,然后通过超前加法器进行快速累加,从而得到最终结果。通过对比较器输出数字信号的分组处理,能在保障转换速度的前提下,减少使用硬件电路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Δ模/数转换芯片AD7715的优点和在生化分析仪中的应用。设计了AD7715与单片机间的接口电路和数据采集程序。应用实例实现了高精度的生化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网络病毒对网络危害大,需要被及时检测并进行处理。路由器作为重要的网络设备不仅具有路由、NAT转换等功能,同时具有访问列表控制、调试、日志等功能。技术保障人员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可在网络病毒检测与防范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描述了如何利用路由器功能结合show、debug、access—list等路由器命令来检测与防范网络病毒。  相似文献   

16.
采用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对45钢表面进行强化处理,研究工艺改变对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光斑直径)对45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硬度而言,激光功率为主要因素,光斑直径为次要因素;对层深而言,扫描速度为主要因素,激光功率为次要因素。光斑直径的增加硬化层的深度是不断减少的,淬火硬度随着激光光斑的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并不明显,激光功率过大,光斑直径过小或者扫描速度太慢时,都将引起材料表面温度升高的太高,进而使得材料表面的硬度降低和硬度分布不均匀。通过试验激光淬火的优化工艺参数,P=1400 W,V=10,D=2.5 mm。在上述优化工艺参数下,材料的平均硬度达到了42HRC,淬硬层深达到了0.62 mm。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微弱信号采集系统抗干扰能力差、采集精度不高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AD7714的微弱光电信号检测系统。通过单片机,利用转换精度高达24位的AD7714对微弱光电信号进行采集、放大及隔离,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显示。该系统具有成本较低、抗干扰能力强以及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徐晓林  刘四新 《大众科技》2009,(5):62-63,40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是现代频率合成技术的一种高新技术,以其频率分辨率高、相位噪声低、频率转换时间短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宇航、电视广播等应用领域。文章以DDS芯片AD9851为基础,采用AT89S51单片机分别对AD9851进行串行与并行控制,然后阐述了如何利用AD9851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探地雷达的步进信号源。  相似文献   

19.
光伏发电效率较低,电池组的输出特性受气候、天气变化的影响大,为了更为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定位技术的光伏发电最大跟踪点定位测试方法研究。利用光强传感器和激光方位传感器对太阳的移动轨迹进行光电跟踪;引入基于灰度重心和边缘拟合的激光定位算法,确定光斑的精确位置;最后基于最优梯度法,选定光伏系统目标函数正确的梯度方向,并进行每一步迭代寻优,实现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的精确跟踪和定位。结果表明,提出的激光定位测试方法具有更高系统稳定性和定位精度,同时光伏阵列也能够获得更高的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20.
智能温度测量仪在生产实践中拥有广泛的应用。本设计是以单片机系统和传统的温度检测元件——热电偶结合的温度测量系统,可担任测量变送中最常用的组成部分,在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利用AD590测量冷端温度进行补偿,热电偶和AD590测得信号分别通过隔离放大经A/D转换器ADC0809通入单片机AT89C51进行数据处理,然后由D/A转换和电压电流转换后输出信号,并通过键盘——显示接口芯片8279实现在线显示。设计主要分为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各个部件通过功能整合实现模块化设计。另外也特别就电源转换做了说明。软件设计主要是依据硬件和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通过中断服务子程序来实现。该设计解决了热电偶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冷端温度不为零的传统问题和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值之间的非线性问题,而且由于采用了单片机技术,简化了硬件电路,提高了软件设计的灵活性和仪表的性能,功能的扩展也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