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育儿金点子     
思弦:我家宝宝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一个人独享,除非那东西她不喜欢吃了,才给别人吃。我想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孩子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让他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给妈妈送一点,给爸爸送一点,每个人拿到孩子送来的食物都会对他说声:“谢谢,真能干。”得到鼓励后他都会很高兴.记得有一段时间,孩子突然有些“小气”了,好吃的东西不肯送了,我们也不强求她,但每次都会对那她说:“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你不应该一个人吃,快去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一段时间后,现在孩子又像以…  相似文献   

2.
正有天晚上从幼儿园接女儿回家,发现她正吃一块巧克力,我就问她:"哪来的巧克力?"她说:"我朝一个小朋友要的,她的书包里有好几块呢。"我又问她:"你要人家就给吗?"女儿很得意地回答我:"不是我自己要的,还有两个人呢,我们一伸手,她就给了。"我明白了,看来这个"要"还有点"恐吓"的意味。于是我耐心地给女儿讲道理,告诉她,是不能随便向别人索要东西的,更不能欺负别人,要和小朋友处好关系,相互帮助才对。女儿听懂了,说以后再也不向别人要东西了。  相似文献   

3.
女儿3周岁了,平时乖巧听话,只是比较小气.特别是她心爱的玩具和喜欢吃的零食,别人休想从她手里拿到.静下心来想想:平时都教育她对人要大方,要舍得给予,好像也没有什么地方暗示过她好东西不要给别人,怎么她就那么小气呢?  相似文献   

4.
<正>几次公开课都有苏教版第九册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执教老师对于课文的"点睛之笔"——"‘给',永远比‘拿'愉快……"有着大同小异的认识。兹举一例:师:(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你是怎么理解"给"和"拿"的?生:"给"就是交给别人,"拿"就是从别人那里取走。生:把自己的东西送人叫"给",把别人的东西要过来叫"拿"。……师:大家的理解都很好。"给"就是给予,将自己的东西奉送他人:"拿"就是索要,跟别人要东西是不  相似文献   

5.
2岁的乐乐是家里的心肝宝贝。一天,王阿姨带4岁的天天到家里来做客,妈妈要乐乐把自己爱吃的薯片拿出来招待客人,可乐乐磨蹭了半天,只拿出了一些自己不爱吃的、放了很久的瓜子给天天吃。妈妈叹气:乐乐就这点不好,太“小气”,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不给别人,别人给他的则照单全收。  相似文献   

6.
金利波 《父母必读》2009,(1):124-124
宝宝不肯把玩具给小伙伴玩,你担心别人会说他太小气,不愿意和他玩。也许,你还会感觉有些尴尬。  相似文献   

7.
6岁的女儿俏俏是个自私小气的小女孩,把玩具和故事书看得紧紧的,生怕别人抢走她的好东西.女儿有个小钱包,里面装着我平时给她的零用钱.  相似文献   

8.
1.家长出谋划策镜头1:大人的口是心非宝宝心语:妈妈买来糖果,对我说:“宝宝,这些都是你的。”可是她又要我送一些给别人吃,说这叫分享。“我的东西,为什么要分享呢?真不明白。”小雨妈妈支招:大人为了表达对宝宝的爱,时常采用简单的物质满足方式,并对宝宝说“给你的”、“是你的”等;而同时家长对宝宝的物品所有权并不放在眼里,不经商量和同意,随意处置和转移,并美其名曰“分享”。最后引起宝宝的不愉快,甚至恼怒,而家长还认为宝宝小气,不会分享。  相似文献   

9.
《父母必读》2014,(1):120-121
我家孩子快2岁了,特别小气。平常有小朋友到家里玩,让她把玩具给小朋友玩一下,她都不肯,拼命说:“是我的,我的!”别人动一下她的东西,马上就会大哭,还打人家。就连大人逗她玩,说把她的玩具拿走,也要大哭,怎么会这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她改改呢?  相似文献   

10.
问:我女儿3岁半了,每次看到别人手里拿着好吃的东西,她总是跟人家要着吃,但是自己的东西却舍不得给别人吃。这孩子应该不缺吃的,只要我认为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食物,我都会给她买。我给她讲了很多分享的故事,希望她能变得大方一点。她现在知道了应该跟别人分享的道理,但是每当要把自己的玩具、食物拿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小气。每次从爷爷奶奶家住几天回来就表现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玩的、吃的都要归她或者由她来分配。怎么才能让她不那么自私呢?江苏常州熊晓雅  相似文献   

11.
<正>人们常说:"一个快乐,与人分享会成为两个快乐;一个痛苦,与人分享就成为半个痛苦。"与人分享是一种优秀的品质。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规范与持续深入发展,幼儿的分享行为日渐凸显,在幼儿的一日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生道路成长的基石。如今的孩子在家人的精心呵护和百般疼爱下,在生活上他们什么都不缺,可是却越来越小气,越来越自私。大多幼儿易于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家庭拥有独生  相似文献   

12.
冰夫 《小学生》2009,(5):8-9
11杜沙芸:"小小少年,没有烦恼……"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便要情不自禁地说:"谁说少年就没有烦恼啊?"我最大的烦恼就是视力不佳。因此,我的书包里总比别人多放了一样东西——眼镜,它给我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上课时,老  相似文献   

13.
<正>孔夫子有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他人。而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我想说,"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即使是你觉得好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韩非子》中的郑人,是一个"我把我觉得好的都给你"的典型代表。郑人爱鱼吗?当然爱!他买了一缸鱼,放在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对别人和自己说"不"。以前的我,是个不会说"不"的女孩,别人跟我说什么,我就满口答应,从来不会和他们说"不",因此,我也就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麻烦。星期五上午,郝玉要我下午放学后跟她从后门走,她去买文具。我听了,答应得很爽快:行!行!行!陪你从后门走。下午,闻悦也对我说:放学后跟我从前门走,我请你吃东西。我还没听清,便也答应了晚上放学陪她从前门  相似文献   

15.
授表示授予、给予、受表示接受和得到,在汉语中,我们给别人东西,或者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都只用一个"给"字,但在日语里,别人给我,我给别人,我从别人那里得到,在表达这三种关系时,使用的动词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菜刀侠(下)     
上期提要:阿鲤的水平可不怎么样,比试失败就得烧东西给别人吃,太辛苦了!阿鲤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不行,我明明能烧得很好,却故意烧得一塌糊涂,这是欺骗,是捉弄别人,我不能这样!"  相似文献   

17.
微闲话     
《少年文摘》2015,(3):104
有大志向的人,无小是非。任何人都要经历一段充当别人"垫脚石"的时光。我们一直说"好",是为了将来终于有一天能有底气说"不"!而说"不",是需要积淀的。你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的。你若想被爱,就要先去爱别人;你期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关心别人;你要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对别人好。  相似文献   

18.
窗户和镜子     
一位很富有的年轻人去见拉比,向他询问以后日子应该怎样过。拉比把他领到窗户前,然后问他:"透过玻璃你可以看到什么?"年轻人说:"我可以看到人们来来往往,看到一个盲人在大街上乞讨别人施舍。"然后,拉比给他拿来一面大镜子,对他说:"看看这面镜子,然后告诉我你看到的东西。"年轻人说:"我可以看到我自己。"拉比说:"而你看不到别人。请注意,  相似文献   

19.
陈红芳 《家庭教育》2005,(10B):57-57
2岁多(26个月)的乐乐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天,王阿姨带4岁的天天到家里来做客,妈妈要乐乐把自己爱吃的薯片拿出来招待客人,可乐乐磨蹭了半天,只拿出了一些自己不爱吃的、放了很久的瓜子给天天吃妈妈叹气:乐乐就这点不好,太“小气”,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不给别人,别人给他的则照单全收。  相似文献   

20.
愿望与梦想     
迩半坡 《下一代》2013,(4):29-29
幼时很喜欢玩玩具,有一次我要买一架飞机模型,父亲很不以为然地说:"儿子,我有能力买,但我不会给你买。"我感到十分不悦:"为什么不给我买?难道你不爱我吗?你真是和别人不一样的爸爸。"父亲极有耐心,继续说:"其实,你的这个愿望很轻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