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遵循科学指引,提升党史学习教育"高度"; 统整课程内容,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度";推动深度融合,延伸党史学习教育"广度";凸显独特价值,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温度"。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诸多论述和指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青年教育理论体系,是站在时代高度的关于青年工作的精辟论断.综观整个理论框架,可归纳成六个方面一,在青年本质特征上高瞻远瞩,做到"三个需要";二,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上切实倡导"五个加强";三,在青年学习内容上情恳意切,强调"四方面学习";四,在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上,提出"五方面素质";五,在青年成长基本规律上坚持科学辩证的"四个统一";六,在青年干部培养教育上语重心长,明确"四点要求".  相似文献   

3.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必须抓好思政课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三个平台":思政课堂是主阵地,校园文化是有效载体,社会实践是关键环节。从三方面入手,使青年学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为理想信仰,外化为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易陷的误区有:(一)喜欢从自我出发;(二)讲课发"飘";(三)"课件依赖综合征";(四)职业倦怠;(五)喜欢做"工蜂",不会做"啄木鸟"。针对上述误区,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引导、帮助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逐步走出误区,不断成就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5.
"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群)建设计划,是国家提升高职发展质量、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倡导立德树人,充分发挥高职思政名师引领力的作用可极大激发全校师生投入到"双高计划"任务建设中。在探讨思政名师引领力内涵与特征、重要意义与面临的现实挑战等基础上,提出了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发挥思政名师引领力作用的实现路径:坚定理想信念;创设共享服务平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打造"思政名师工作室"或"名师团队";做好保障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青年社会化中的"文化反哺"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同时对父辈进行着"文化反哺":青年对社会的新器物的使用和新潮流的了解上拥有优势的"话语权力";青年在日常生活层面影响着父辈的行为取向;青年在价值观、人生观上"反哺"父辈.文章立足于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急剧变迁的社会大环境是"文化反哺"现象发生的社会宏观背景;青年同辈群体的交往、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是青年"反哺"能力形成的主要社会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仍面临着重教书轻育人、重科研轻教学、思政课"单兵作战"等问题的困扰。为此,必须进行思想上的彻底革新,确立"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定机制,引导教师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打破思政课"单兵作战"的现状,构建"大思政"新格局,以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习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怀要深。有家国情怀,思政课教师才能引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有传道情怀,思政课教师才能把思政教育当成"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有仁爱情怀,思政课教师才能让思政课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树立思政教师的"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是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度,在道德方面,工匠精神的培育抓住了思政教育的"灵魂";在精神层面,工匠精神强化了思政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以工匠精神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需要通过构建二者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身体力行等途径来实现,从而提高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92):97-98
2017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质量年,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大力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本文主要探析规范参观类实践教学来助推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而当前思政课堂存在语言枯燥无味、理论色彩浓厚等问题,必须实现思政课语言转换工作,从而增强思政课堂的实效性。鉴于此,从师生互动视角出发,构建高职思政课语言转换机制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教材体系语言转换为授课语言,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时事政治语言要转换为教学语言,真正做到"接地气";三是社会焦点语言要转换为课堂语言,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阐述了思政课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思政课教学现状,最后论述了思政课教学优化策略,包括转换话语体系,提高亲和力;以学促教,让大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教学内容做到"精、准、深、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应将国际贸易"课程思政"纳入"国家总体安全观"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在于:以习近平国家总体安全观应对国际资本与商品市场动荡;以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国际分配与转移理论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缓和贸易争端和地缘冲突;以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提出的"中国主张"抗辩"中国病毒论";在"六稳六保"中加深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解。利用疫情新鲜素材构建国际贸易"课程思政"更具现实性和说服力,有助于树立超大规模国家治理优势理论自信并成为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志愿精神集中体现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青年时期是进行志愿精神培育的关键时期。网络作为现代话语权的主导空间,对青年志愿精神培育具有的优势体现在:开放的网络空间增强青年志愿精神内化为自身品质的主动性;网络"场域"有助于形成青年参与志愿活动的"惯习";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青年志愿者进行人力物力的优化整合。通过网络促进公益类青年自组织团体的发展、利用网络建立虚拟社区、促进青年网络志愿者团体的发展,从而拓展培育青年志愿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键盘侠"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网络现象。"键盘侠"现象的出现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网络的特点为"键盘侠"的形成提供了"捷径";青年网民的个性易使其成为"键盘侠"的"急先锋";相关法律法规和救助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做"键盘侠"相对"保险";有些"键盘侠"受雇于某些集团或组织,带有特定目的性;"旁观者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键盘侠"在"线下"做出义举。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的性质、目标和价值,决定高校思政课教材的解读和讲授必依赖于特定界域的"地本资源";也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材"地本资源"的选取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坚持培育和坚定学生共产主义信仰为引领等指向。高校思政课可以采取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审视理念、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研队伍和建立主流意识形态考评机制等路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材"地本资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7.
党史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弥足珍贵的教育素材。党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着力史论结合、"论"出史实;注重锚定"点"、把准"面"、掌控"度";立足"活""新""实",切实改革教育方式、丰富教育载体、提升教学效果;挖掘地方独特红色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追溯信仰之源。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作为对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在诸种因素的影响下,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不强、实效性不高,甚至受到青年学生的质疑和排斥,教育教学效果亟待提升。究其根由,一个重要原因是情感教育不深入,难以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心理诉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因此,需要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嵌入"情感,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使命担当是"四史"教育根据高校思政课的内在属性与青年学生思想行为发展规律而设定的新教学目标。在使命担当视域下,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其目标在于让青年学生更好地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使命;进一步提升自身担当能力;增强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在实践层面,教学内容上的整合化与个性化、教学方法上的多样手段融合、多主体育人格局及"四史"教育常态化开展,是"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呈现新特点,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要与之相适应。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当好"凝聚者";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当好"导航员";以职业活动为依托,当好"规划师";以成长成才为指归,当好"筑梦者"。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升价值引领能力,确保引领有力;提升日常管理能力,确保管理有序;增强系统思维理念,确保育人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