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浮漂的选择与如何调漂,是台钓的关键。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浮漂有孔翎漂、巴尔沙漂、塑料漂、芦竹漂、芦苇漂乃至木漂等等。相对而言,材质的选择对台钓的确有一定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却是浮漂的加工,也就是浮漂的浮力、形状、规格等几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钓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  相似文献   

3.
苗延迅 《中国钓鱼》2003,(12):42-42
钓场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它们会破坏漂体的防水层,造成浮漂渗漏,所以,每次使用完毕,必须用湿润的棉布将漂体擦干净,晾干后放置。对于好的浮漂,可以选用日本“钓空间”生产的浮漂专用清洁剂,它可以有效除去漂体上的污垢、杂质,同时在漂体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漂体老化。  相似文献   

4.
自制大浮漂     
市场上销售的大浮漂,都是空心浮漂,外出垂钓时必须仔细保护,否则容易损坏和变形。下面介绍一种自制大浮漂,其特点是:实心漂体,携带方便,抛投及收线时阻力小,浮力大,瞭望方便,制作简单,经久耐用。  相似文献   

5.
《钓鱼》2007,(19)
作为一个钓鱼人,竿线漂钩必不可少,而这其中画龙点睛的是浮漂。浮漂分广义浮漂,狭义浮漂。广义浮漂指凡是为钓鱼提供鱼讯的一切东西。浮漂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各种浮漂像链漂、立漂、球漂、夜光漂自不必说,海竿的铃铛,竿梢的抖动,竿子被拉倒,甚至海钓时上鱼的手感都可以认为是  相似文献   

6.
冰钓浮漂长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多选用通草制成,因为孔雀羽或芦苇受低温影响,极易破裂。选购时,注意漂体光滑无气泡,防止渗漏。漂尾的荧光漆一定要醒目,形状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风大,应选择稳定性较好的倒水滴形,浮力要小:细长漂更能准确提供鱼吃饵的动作。  相似文献   

7.
漂的语言 浮漂是感受鱼就饵,并将鱼讯通过漂体的运动传递给钓者的信号显示器。 各种浮漂因造型和材质不同,垂钓的方法和水域不同,在感受和传递鱼讯时,表现出的动作也各有  相似文献   

8.
一支浮漂,不管是何种材质,只要其体积相同,其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便相同;在水中悬浮时,其浮力所能承载的包括其自重在内的重量亦相同。我认为,减轻漂体自重,使其浮力能多点去承载悬浮时的配铅,是悬坠钓法的浮漂应具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同体积的浮漂,漂体自身的比重小些,自重轻些为好。下面所谈的漂体形状与浮漂的倬用功能.亦与这一问颢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校 《中国钓鱼》2007,(5):38-38
为提高浮漂的灵敏度(使单位浮力变化相应漂体上下移动的长度大),漂体(膨大部分)上方的漂尾(柱体)制得很细。带来的缺点是浮漂离钓手远了,看不清"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  相似文献   

10.
浮漂筒巧改     
李致奎 《钓鱼》2010,(8):49-49
渔具店出售的圆柱形透明塑料浮漂筒,因价格低、携带方便,是很多业余钓鱼人的首选。但这种浮漂筒容易损伤浮漂。一是几支浮漂装在一个筒中,浮漂与浮漂,浮漂与筒壁相互摩擦碰撞容易磨损浮漂的漆皮;二是携带时注意不够,漂筒倒立,容易使漂尾折弯损坏。我做一小改,方法简单,使用起来以上弊病也全解决了。  相似文献   

11.
使用长竿短线钓草缝,最让人烦 脑的事儿是解决浮漂问题。使用蜈蚣漂距离远些就不易看清楚,使用长身立漂入水困难出水还容易将漂折断。因此大多数钓友都使用短身浮漂。但短身浮漂的灵敏度不高,因此十分矛盾。我使用长身立漂钓草缝的方法是:用1厘米长细塑料电线外皮一段套在主线上充当漂座(漂脚粗可用气门心),漂座上端再套2~3毫米长一段气门心,浮漂插入漂座后将上端气门心套在视漂根部(见图),这样组装后浮漂与主线平行,在草缝中可直出直入,灵敏度也很高。此方法也适用于钓冰洞。望众钓友不妨一试用长身浮漂钓草缝@李世贤!呼…  相似文献   

12.
贺建成 《钓鱼》2011,(14):32-32
四.走漂的漂相差异 沉坠钓的走漂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坠体贴底行走,一种是坠体离底行走。这两种走漂漂相,都是由鱼的乞食动作习惯构成的,比如草鱼、鲤鱼、青鱼都有边吃边走的习惯,通过子线拖动坠体形成走漂,是十分自然内事。沉坠钓走漂是钩饵入口漂相,扬竿是可以上鱼的。而且多数沉坠钓走漂是大鱼咬钩的漂相,特别是使用弋饵重坠钓鱼,形成走漂非大鱼莫属。悬坠钓的走漂,坠体也是平移的,平移中上下的宽度是有变化的,如坠本被鱼拉着平移向上,浮漂就会很快平躺在水面移动。如果坠体被鱼拉着平移向下。只要超过浮漂深度,浮漂先会沉入水下,出现沉漂。  相似文献   

13.
巴尔沙漂又名“轻木”漂,是采用巴尔沙轻木制作漂体的一种浮漂。其比重小质地轻,具有较大的浮力。由于易于切削,自制和工厂制作均比较简单,所以近些年来被比较广泛使用于淡水钓。其  相似文献   

14.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 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的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编者 一、材料和工具 1.漂身稍粗的木质立漂1支。 2.废底片1段,长度10厘米以上。 3.绿色、黄色、黑色油漆少量。最好是荧光漆。 4.502胶、强力万能胶或树脂胶。 5.直尺、刀片、钳子…  相似文献   

15.
范宁 《钓鱼》2012,(22):18-19
怎样选购、收藏保养浮漂选购浮漂的三步曲一、外观检查购买浮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浮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浮漂不是支做工精细的优质产品。  相似文献   

16.
朱伟 《中国钓鱼》2001,(2):16-17
我习惯用七星漂垂钓,并摹仿钓线有“水线”和“风线”之分,把七星漂也分为两种:入水的浮漂称作“水漂”.漂浮在水面的浮漂称作“风漂”。平常人们垂钓都是通过观察“风漂”的变化来掌握提竿时机,在这里我介绍一种观察“水漂”而得知鱼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二、漂的设计标点 用于手竿的浮漂,一般在漂体上部都标有一些色段,作为视漂,俗称漂尾、漂尖子。钓者就是通过观察它在水中的升降来了解线组和钓饵在水中的状态和变化;并感知鱼就饵时的情形。如果我们在了解了浮漂自身标点之后,根据浮漂的性能,在漂体上设定几处标点,就能更细微地观察线组在水中的全部动态,发现更多的鱼讯,使垂钓越发精彩诱人。  相似文献   

18.
台钓(这里指塘钓)主要特点之一是:鱼咬钩时,浮漂反应灵敏。究其原因,除了使用的钓线比较软和细以外,主要是由于台漂构造比较合理,垂钓的人既重视选漂,又讲究调漂,使钩、坠、饵与浮漂的匹配尽量调整得当。为了取得适当的灵敏度,选漂和调漂是缺一不可的,有了灵敏度高的浮漂,不等于垂钓时反应就灵敏,还要看调漂好坏,调得不好,好的浮漂反应也会不灵敏。 一、台漂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9.
配漂与选漂     
北京钓友吉利问:怎样根据不同的钓场和不同的鱼来选用浮漂?选用浮漂时与季节有无关系? 使用手竿垂钓,应根据不同的钓场——如流水静水、水深水浅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浮漂。垂钓时也应讲究钓什么鱼配置什么钓具,其中也包括浮漂在内。就是在不同的季节,用漂也要有所区别。下面就配漂和选漂等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配漂。这里所说的配漂,就是在垂钓时选用什么样的浮漂。 流水与静水的区别 钓静水漂子讲究精巧灵敏,而钓流水时由于水有很大的推动力,所以就要加大浮漂的浮力。这就要根据水的流速,配相应的浮漂,不能用一…  相似文献   

20.
钓友们,别来无恙。一个月未见面,听说老余头瘦了许多。原来他学会了连华绑钩,却不会调漂,整日对着水桶里的浮漂发呆,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人家的浮漂扔在水里是直立的,而他的浮漂却是斜躺着的。看来老余头还真有一股钻研精神,令本猪好生感动。今天,本猫就讲讲这调漂。其实,调漂并不难。初学钓鱼一般是钓底,也叫沉底钓。钓的对象主要是鲤、鲫等底层鱼。钓底要求铅坠沉底,同时漂尾直立,露出水面数枪。调漂的要领是浮漂的浮力稍小子铅坠的重力。浮力大了,铅坠沉不了底S过小,浮漂反应就会迟钝。调漂的具体步骤是:一、将浮漂下拉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