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词教学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选取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素材,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在涵咏古诗词的过程中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观看经典节目,营造诗词氛围要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就要创设一个诗词环境,形成一种诗词氛围。我把近几年媒体上出现的经典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华好诗词》《我爱古诗词》等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2.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大型文化类节目,在音乐创新与文化传播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和诗以歌,诗画合璧,深化“思想—艺术—技术”的传播。节目以经典诗词引发其中的精神内涵,带给观众文化的新记忆,为传统诗画作品赋予新时代的表达。诗词教学和《经典咏流传》的完美结合,能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让经典诗词与音乐相互交融,为其注入一汪活水,使其吐故纳新,绽放芬芳,也让学生对古诗词教学产生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美妙。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它不仅创造着"文化过年新方式",更见证了中华文明悠远绚烂,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经典咏流传》的开播,是我们对文化自信的最好注脚,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践行。《经典咏流传》中的表演,或"和诗以歌",或"歌以咏  相似文献   

4.
<正>《经典咏流传》是央视综合频道2018年推出的一档文化节目,它以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宗旨,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文化+音乐"的独有安静气质,"和诗以歌"的艺术感召力,使《经典咏流传》在一众文化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之作。这档大型文化节目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相互交融,让上下五千年的诗词穿越时光长河,缔造了一场文化盛宴,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央视推出的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对传统诗词的继承与创新进行阐述,以《红楼梦》中的《枉凝眉》为例,从音乐专业的角度讲述了《枉凝眉》的历史渊源与时代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刘青 《教师博览》2023,(11):28-31
<正>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诗词文化音乐类节目《经典咏流传》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愉悦视听的音乐和触动心灵的古诗文结合起来,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诗”“歌”盛宴。其实,《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和很多学校所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看似花开两朵,实则殊途同归,都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经典的古诗文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用我国经典诗词并以音乐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听众能够体会到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为了提高高中生音乐鉴赏水平,在课堂中把音乐鉴赏与《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做了有效的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眼界,还能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基于《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的意义所在,我们提出了《< 经典咏流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个课题,让小 学生学习经典时,不再枯燥无味,而是用唱或吟诵等多种方式 来记忆经典、传承经典。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孩子自己写诗、编曲,用一己之力唤醒经典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宋建军 《现代语文》2007,(11):36-37
《孔雀东南飞》是产生于建安时期(公元196年—219年)的一首民歌。它长期流传于民间,不断为人增饰,经六朝而写定,后被徐陵编入《玉台新咏》。从它问世以来,一直被人广为传诵,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光辉篇章,是长篇叙事诗的杰出代表。因为时代原因,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欣赏存在一些难以把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它对建设文化强国有重要作用。增强文化自信迫切需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外在压力和传统文化的内生要求催生着传播载体的创新发展。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在内容选取、表现形式、传播效果和价值传递方面破局创新,使受众品味诗文之美,旋律之雅和情感的熏陶,重焕了文化经典的生命力。在节目基础上从主题转换、返本开新、媒体融合和动态式呈现四个维度提出传播载体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新春,一档充满人文静美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以走心的演唱形式,让中华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而生动起来、流行起来。《经典咏流传》在呈现诗词美学特质、发挥音乐怡情功能的同时,更有着深刻而厚重的教育意蕴,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了启示与借鉴。一、以诗育人,修炼诗意品质诗意是人性深处的精神原型,也是道德教育的应然追求。德育若缺少了诗意的浸润,就如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87):9-10
中央电视台CCTV《经典咏流传》节目以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绎经典诗词,获得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好评,他希望经典更多走进校园,让儿童和青少年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此,我们成立了"小学古诗词美育渗透研究"课题组,以"古诗词美育渗透研究"为抓手,进行了课题研究,寻找到了古诗词教学美育渗透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们引领着学生读诗成曲,传唱经典,让经典咏流传!  相似文献   

13.
<正>《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化节目,其"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音乐相融合,为传统诗词经典的传承和表达开辟了新的途径。传统诗词经典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  相似文献   

14.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家已有众多的评论佳作。狗尾续貂,我想换个角度说说文中的“异”字。《记》前面一段文字交待《记》的缘起:“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咏罢这段文字,深感范仲淹这篇《记》很难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咏岳阳楼景观的诗赋刻在上面,让你再去写《岳阳楼记》,这不分明要和唐贤今人比个高低吗?唐贤今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中国的文字之美一次次地通过荧屏让众人惊艳感慨。演绎"和诗以歌"的《经典咏流传》,自播出后更是赢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央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这一次对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视听盛宴,将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创新传播。  相似文献   

16.
李慧琴 《河北教育》2005,(24):42-42
《红楼梦》里有一回,写大观园里的女孩儿们填词咏柳絮。  相似文献   

17.
潘健 《师道》2021,(4):57-58
女儿:“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主持人用此句开篇,为我们拉开了历史的帷幕。一首首经典诗词被现代人演绎出来,酣畅淋漓,如天籁之音,余音绕梁。我特别喜欢陈彼得老先生演唱的《青玉案·元夕》———抱一把吉他,坐在舞台中央,脚打节拍,右手挥舞,震撼全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相似文献   

18.
《经典咏流传》以歌和诗,掀起了大众关注中华经典文化的热潮。其背后既蕴含着时机、制作等表层原因,又蕴含着与经典、汉字、音乐等密不可分的深层原因。同时,五季节目以新的方式打开了经典文学的库藏,为经典文学篇目的学习蓄势,不仅创设了学习氛围,还为语文教学提供教学灵感、方法和素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玉台新咏》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在理论建设和实际操作方面都体现出了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引进了各种理论和方法,尤其体现在《玉台新咏》的成书时间,《玉台新咏》与《文选》的关系,《玉台新咏》的编选问题,《玉台新咏》与音乐的关系等方面;但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有待深入挖掘和开拓,比如《玉台新咏》和《文心雕龙》、《诗品》的比较研究,《玉台新咏》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宫体诗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校语文课堂作为诗词教学的重要阵地,通过借鉴央视诗词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在题材选择的"经典性"、表现形式的"音乐性"、技术手段的"现代性"等方面做出大胆尝试,这对革新中职语文诗词教学、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将会起到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