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相较于传统中立帮助行为,呈现出愈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借助于网络环境,逐渐淡化了传统共犯理论中的犯罪意思联络要求,从而致使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成立犯罪时也呈现出愈发独立的特性。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性问题始终是刑法理论中极具争议的热点。为了明晰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范畴,需要从行为的性质出发,将客观归责论与折中说作为把危害结果归因于行为人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引入特殊认知作为行为人主观认识层面的界限,再结合对其意志层面的具体评价,以合理限缩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范围。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对于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法律定性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中立帮助行为正犯化说、量刑规则说、积量构罪说等理论,各有合理性与局限性。有必要明晰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的法律性质,既要借鉴共犯限制从属性理论,将网络中立帮助行为置于传统共犯框架范围内初步筛选,又需综合考量帮助者的主观犯意与受助者所实施行为的法益侵害程度,肯定其介于独立性与从属性之间的法律地位。同时,以类型化方式实现对帮信罪的限缩适用,在司法适用上以法益论为内核摒除积极入罪思维,在此基础上区分可罚的中立帮助行为与不可罚的中立帮助行为,为网络中立帮助行为设定多元出罪路径,既要发挥帮信罪兜底性罪名的立法期许,又应对本罪名进行限缩解释,以防其沦落为网络空间口袋罪。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9,(3):63-70
中立帮助行为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中立帮助行为并非都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而中立的诈骗帮助行为亦是如此。对于可罚的中立帮助行为的判断,应当从事后观察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应从中立帮助行为对于正犯行为或者结果产生作用大小的角度来评价该行为之性质。应当认为,只有对正犯行为的实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或者对构成要件结果的出现产生重大影响的中立帮助行为,才是可罚的中立帮助行为。  相似文献   

4.
对中立的帮助行为的处罚应当进行限制性解释,只有该中立的帮助行为创设了法所不容的,且在具体结果被实现的中立帮助行为才可以入罪化。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7,(7):32-37
中立帮助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果刑法将其统统置于帮助犯的范围内进行评价,必然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中立帮助行为可罚范围的界定,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有极大的争议。在界定可罚性范围时,帮助者只要认识到犯罪意图即可,主观方面的认识程度和意志强弱仅作为量刑考虑因素,因此应当从帮助行为和正犯之间的客观联系来确定中立帮助行为之可罚范围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出租运输和货物承运本身具有正当业务行为的一面,具有中立性质;根据中立的帮助行为理论,考虑到业务自由与法益保护之间的平衡,即便运输行为符合传统帮助犯的构成要件或形式上符合运输型犯罪的正犯的构成要件,通常也不应作为犯罪处罚.出租车司机明知乘客杀人的犯罪意图仍将其载至犯罪现场的,只要不存在事前犯罪计划制定阶段的意思沟通.行驶过程中也没有融入正犯的犯罪计划,就不宜科处司机帮助犯的刑事责任.即便承运人知道所承运的系伪劣商品,承运人也不承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帮助犯的刑事责任.按照传统帮助犯的构成要件作出的大量司法解释因为完全无视运输行为的中立性质,其合理性大可质疑.  相似文献   

7.
学界基本认同从限制处罚的角度限定中立帮助行为入罪标准,认为"中立性"代表正常业务要求,不宜扩大归罪路径,但是肆意限定可罚行为的入罪条件,也有规避刑法处罚的不良态势。只有在充分理解"中立性"的本质上剖析中立帮助行为入罪的合理构成要件,才能保证法制环境下日常生活秩序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涉及刑法中的"中立行为"。运用客观归责理论否认中立行为违法性的观点,割裂了构成要件和违法性的关系,混淆了"技术开发"和"技术运用"的行为属性。在"快播案"中,快播公司及其责任人员滥用P2P技术,使公司内部服务器成为淫秽视频源,提供检索和播放服务,并通过文件碎片技术、虚置信息审查机制等方式逃避监管,符合《刑法》第363条规定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在网络技术滥用的法律应对中,应完善前置性的技术操作规程,衔接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使法律在犯罪风险控制和互联网创新保护中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6,(8):79-85
快播公司的P2P软件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积聚了许多风险,助长了淫秽物品等的传播。基于网络发展带来的利益和刑法的谦抑性,刑法在介入P2P软件的治理时应当极为谨慎:一方面,不能因为软件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而对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坐视不理;另一方面,更不应该因为P2P软件存在弊端,就对运营市场进行过度规制,阻碍整个产业的发展。法律对网络视频播放平台的规制,需要严格审查中立行为对犯罪的促进作用、中立行为的可替代性,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度以及确定中立行为的审查限度,划分出正常的运营行为和犯罪的界限,实现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法官“中立”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和体现,它贯穿诸多诉讼原则和制度中。阐明了法官中立的基本含义和法官中立在我国现行法中的主要体现。尽管,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中设立了一些保证法官中立的法律制度和程序性规定,但是,仍有诸多不足之处,甚至有些制度和原则偏离了法官中立的基本理论,亟待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术界缺乏专门对人文科学的“价值中立”问题的探讨。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马克思·韦伯的“价值中立”理论的内涵实质进行探讨并对“价值中立”理论进行全面地梳理。在人文科学研究中,人文科学研究者应该以价值中立即纯客观的态度考察和描述经验事实,同时以人文精神作为价值取向来选择对象、评价对象的价值和意义,使二者能够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从事了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听过很多心理辅导活动课,在观课、议课环节中好多教师会讲到心理辅导课要保持价值观的中立。但对于为什么要价值中立,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中立的度如何把握等问题思考得很少。本文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一些梳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价值中立”是个充满争议的理论主张。为了反对传统政治学研究的意识形态倾向,提倡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行为主义主张政治学研究不仅应该“价值中立”,而且可以“价值中立”。对此,行为主义政治学派内部不同学者的立场各有不同,同一学者在其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持有不同的观点。从历史来看,“价值中立”代表了政治学研究的一种科学理想;从现实来看,“价值中立”也只能是政治学研究的一种理想,并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义要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的程序正义不仅是保证查处结果公正性的必要条件,而且维护了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和查处结果的公信力。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的制度设计,可以借鉴程序正义理论,遵循程序参与性原则、中立和程序对等原则、程序理性原则、程序及时和终结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程序缺陷。优化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要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健全调查的空间要求、完善调查的临时性行政措施和查处工作的完成时限。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重视"以来访者为中心",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价值参与是和价值中立相对立的一种态度。我国很多学者认为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价值参与是必须和必要的,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策略和方法,如价值澄清、价值归因、价值选择、价值认同、行为反应等。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中小学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6.
高校心理咨询"价值中立"的不可能性及非应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慧莲 《江苏高教》2005,(3):100-101
价值中立是西方心理咨询理论特别是人本主义学派的一条重要的心理咨询原则。但是,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咨询者保持价值中立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它会对高校心理咨询产生消极的影响。高校心理咨询需要科学合理的价值干预。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重视"以来访者为中心",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价值参与是和价值中立相对立的一种态度。我国很多学者认为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价值参与是必须和必要的,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策略和方法,如价值澄清、价值归因、价值选择、价值认同、行为反应等。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中小学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8.
对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价值中立”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来访中心疗法“价值中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来源来看,“价值中立”与来访中心疗法理论的人性观、人格理论和治疗条件密切相关。它既是来访中心疗法的核心思想,也是来访中心疗法的操作技巧,贯穿于来访中心疗法的始终。通过理解“价值中立”的来源和深刻含义,把握其精神实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来访中心疗法的理论和操作技巧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存在现状、理论渊源、教育视域和实践层面来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全面强调"价值中立"原则,是一种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导向.辩证地加以分析和认识,"价值中立"原则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它更适合被定位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价值"的把握,应该提倡"小中立,大导向"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20.
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奉行了"局外中立"的政策.本文对"局外中立"政策奉行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后果作了一些简略的分析:主要由于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这一政策得以实现;而这种自弃主权的行为又给清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