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泉州安溪李光地故居为例,在分析其旅游开发可行条件、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旅游开发提出几点构想:建立李光地故居旅游开发协调机制;深入挖掘李光地故居文化内涵;形成李光地故居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李光地故居联合开发模式。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旅游产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地方传统民居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安溪县以茶产业为振兴经济的第一产业,通过品牌塑造和高效营销实现了从低端农业向高端农业的飞跃,进而实施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向第二、第三产业跨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茶产业集群,进入全国经济强县的行列.安溪的经济实践是农业产业化的成功典范,说明根据地区的资源优势,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项之一.  相似文献   

3.
福建安溪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已成为中华茶文化和闽茶文化一朵亮丽的奇葩。安溪县如何深化茶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安溪茶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分析借鉴其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做法及启示,希望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协同推进福建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兴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54-56,62
对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不显的县域,可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注入相关产业,开发旅游,促进县域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以柳城县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相关旅游产业品牌,在促进产业提升发展的同时,文化遗产也在保护传承中得以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七彩朝霞的辉映下,安溪县第七小学教学楼的"厚德致诚博学衍新"八个校训大字熠熠生辉,昭示着这所学校的灵魂和追求——教育有道德修养、做事做人一本诚心的合格小公民;培养知识丰富、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追梦人。2009年,安溪县凤城镇美法小学——这所简陋陈旧的农村基层小学,转型为县直小学——安溪县第七小学(以下简称"安溪七小")。短短五年间,该校独特的学校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秉承"厚德致诚博学衍新"的校训精神,安溪七  相似文献   

6.
福建安溪是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产茶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末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多,茶产品的文化性成为茶业竞争的重要元素,文化附加值作用于产品,品牌经济应运而生。茶文化对安溪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福建教育》2023,(18):2+65-66
<正>近年来,安溪县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盯创建教育强县目标,扎实推进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工程,推动全县基础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安溪县围绕一个目标(打造“学在茶乡”教育品牌),坚持两条主线(一是“有学上”,二是“上好学”),紧扣三大抓手(一是城区扩容、农村改薄,二是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三是强师强校、内涵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丰富课后服务载体;开齐开足上好思政、体育、美育等课程,打造“清溪素养·艺体双修”特色品牌,深化“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推进“安溪好先生·十百千万”工程,出台基础教育人才引进方案,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加快构建富有茶乡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树立“学在茶乡”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8.
通过论述泉州晋江鞋业、石狮服装、安溪茶叶、德化陶瓷4个县域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认为其特点有:以流通为先导,批发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批发市场的品牌建设,批发市场与泉商文化的契合性,批发市场经营职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于绍映  逯艳 《文教资料》2020,(5):78-79,85
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为传统特色村落地域产业开辟了新的市场渠道。本文借助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视频平台,以岱崮镇为例将线下商务机会与线上销售相结合,为特色农业文化进行宣传,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降低营销的成本,让受众直观了解当地文化,以此开辟新的市场渠道,推动当地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镇品牌根植于城镇特色,如特殊区位、特色风光、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等;城镇品牌与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服务品牌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目前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和制度性障碍的存在,城镇生产要素还不能在城乡之间、城镇之间以及城市与城镇之间顺畅地流动,从而制约了品牌城镇的产生和城镇品牌的经营。城镇政府只有充分发挥城镇居民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的积极性,经过长期悉心经营,才能创出城镇品牌、维护和发展城镇品牌,增加城镇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大力扶持发展文化产业之际,肇庆市政府紧抓机遇,将地方特色经济端砚业当做文化品牌产业来开发扶持发展,使之市场规模扩大,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也渐渐增多。本文以端砚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端砚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应提出了一些举措以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应该倾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一批具有科技含量和文化特色的产业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专有性和扩张性,并且蕴涵着令人愉悦和满足的象征意义。只有认识了品牌的价值意义,才可能有意识地去创立、深度开发具有突出文化特色的创意品牌,增加其附加值,从而使传统文化业态在创新中不断得到提升,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以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发展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武术产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五年河南省武术产业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武术核心产业仍是河南省武术产业发展的引擎;武术中介产业逐渐弥补其缺失,经营和管理更加制度化、科学化;武术外围产业得到强劲发展,形成河南省特色体育品牌。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注重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新兴文化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骨干文化企业转型迅速,现代新兴文化市场体系已经形成,新兴文化输出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环境机制不稳定、地域差异不适应、创新体系不确定、产业聚集不合理、品牌文化不显著等瓶颈问题,应营造环境,以耦合效应充分释放新兴文化产业效能;差异发展,以本土特色文化牵引新兴文化产业灵魂;跨界融合,以聚变模式催生现代新型高端文化业态;无缝对接,以创新驱动助力新型文化企业蓄势勃发,品牌促动,以品牌经济发挥新兴文化产业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是贵州省实施文化改革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成果。"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载体形式与产业转化方式有四种类型,即艺术综合体、公益服务体、产业集成体、协同创新体。以"多彩贵州"为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特色产品产业群、演艺产业群、会展产业群、餐饮产业群、民族工艺品产业群。  相似文献   

16.
古迹文化是文化积淀的物质载体,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湖州而言,要以长三角大经济文化圈发展为契机,以打造湖州特色古迹文化品牌为目标,挖掘地域文化底蕴为重心,将富有韵味的文化内涵赋予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之中,注重古迹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使具有特色的古迹文化真正成为湖州文化的凝聚内核,最终实现湖州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原地区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以青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地区民族体育产业的开发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型产业。青海地区民族体育项目特色明显、地域分布规律,活动呈节日性和时令性等特点,并与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民族体育产业今后发展: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民族体育发展模式的创新工作,保护好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将民族体育资源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结合发展,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特色和品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青海人文地域特色分析,认为青海的多元文化和自然生态中的电影资源是值得开掘的富矿区.并进一步提出,青海的电影业可以充分利用青海地域特色文化和青海高原自然地理风貌,利用青海自身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及中华文化特色电影创作取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电影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跨地区的合作与共享,打造和提升青海“式样的电影商标或品牌”形象,达到双赢,并推动青海大美特色文化品牌的宣传推介.  相似文献   

19.
依托秦岭中医文化资源资源和汉唐盛世的国际地位,借"一带一路"东风,积极发展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中医养生文化旅游国际发展和品牌宣传战略和发挥中医文化旅游中服务特色和英文翻译的策略研究,最终实现传播中医文化和旅游休闲产业经济增长双赢。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生成,产业融合下的品牌建设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化旅游品牌内涵的深入剖析,解析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出张家口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应该在准确定位旅游品牌形象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和开发地方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建立有效的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市场,系统管理文化旅游品牌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使文化旅游的形象和品牌永远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