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蒋介石通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起自己的反动统治.南京政府建立之初,政权很不巩固,外有帝国主义环伺,内有各派纷争,加之各地方军阀拥兵自重,因此,蒋介石急需通过北伐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通过北伐,既可消灭敌对实力派张作霖,平可以以继承总理遗训之名义,扩大影响,在政治上巩固自己的地位,改变孤立的局面,正是一石二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建立的特务组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CC”系及其以后的“中统”,一个是“蓝衣社”系及其以后的“军统”。“CC”系组成于1929年11月。蒋介石授意陈立夫、陈果夫把原来由江浙买办流氓所组成的“浙江革命同志会”扩大改组为“中央俱乐部”,从而形成以二陈为中心的所谓“CC”系(CC就是中央俱乐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统治时期,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错综复杂,曲折离奇,构成民国史上一幅幅生动、惊险、多变的画面,始终扣击着人们的心弦。它影响着国共两党的关系,关联着国民党统治的兴衰。一蒋介石建立南京政权后,最感头痛的问题就是地方实力派。地方实力派是指控制着一定地盘,...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的思想自成体系,混乱庞杂,集古今中外思想之大成.而其中他的法西斯主义思想体系占了主导地位.他的法西斯主义思想体系是在国民党专制统治下正式确立和巩固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日渐强化的,并带有严重的封建性、买办性和欺骗性.本文试从思想育行的角度,把蒋介石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中,分析解剖蒋介石法西斯主义思想的起源、发展和矛盾.用他的行动来检验他的言论,从理论到政治,从言到行,层层揭示蒋介石浓厚的法西斯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随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七月十五日,汪精卫也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最后失败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及其建立国民政府,标志着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北洋军阀统治时代的结束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时代的开始。如何认识这种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蒋介石是哪个阶级的政治代表?他建立的国家政权代表哪个阶级的意志?这个政权将对中国社会发生什么影响?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当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在党内是很不一致的。大多数人包括党中央领导同志的看法是:蒋介  相似文献   

6.
1934年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的出台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共和红军的存在发展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叛乱,蒋介石想通过这一运动来“攘外”和“安内”,最终达到稳定巩固国民党统治的目的。新生活运动以恢复“礼义廉耻”封建伦常为手段,使运动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在初期即显现出颓势。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确立全国统治的财经原因是对内笼络上海资产阶级,控制经济心脏地区,并对武汉政府实行财经封锁,促使其瓦解;同时提出裁军,削减军费,调整关税,整顿盐务,首创统税,增加收入;又建立中央银行,发行债券,垄断金融市场;投资工商业与运输业,接收官办企业,为巩固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对外,投靠美英,出让利权,求得资助,有助于实现统一,稳定政权.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对新生活运动寄予莫大期望,将其视为"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运动",希望借此能够巩固其统治地位,并获得国际上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基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诸多因素,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极力邀请在华基督教会参与新生活运动。同时,基督教会基于其发展自身力量、改造中国社会的目的以及扶持蒋介石当局的需要,参与了新生活运动。从它的筹备、宣传到实施,基督教会都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扶持和援助了蒋介石,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鲁迅后期杂文中多次提到,历来的反动统治阶级都用“选本”“摘句”手段,凌迟古人,篡改历史,为其反革命政治服务的事实。并尖锐地揭露,现实斗争中的蒋介石法西斯政权,在血腥镇压革命人民的同时,也袭用这一手法来巩固其反革命统治。大革命失败以后,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两种历史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其一,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国,甚至实行白色恐怖的时候,抨击这种专制统治、揭露蒋介石真实面目的文章(包括鲁迅的杂文以及鲁迅风杂文流派和野草杂文流派的杂文),能够频频见诸报端,而在“文革”时期,却难以有任何不同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声音在任何传播媒介上出现。是不是“文革”时期的专制更甚于国民党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1.
行政三联制是1940年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党政当局推行的一项重大的行政革新措施,蒋介石推行行政三联制的原因是:一方面为了革除行政积弊,提高行政效率,建立一个高效有能的政府,以实现抗战建国的使命,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政以及实现个人集权独裁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统治时期的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是民国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蒋介石以锄诛异己、专制独裁为基本政策,迫使龙云由“拥蒋反共”转变为“联共反蒋”。蒋介石与地方实力派的合分和国民党统治的兴衰紧相关联。笔者试对此问题作一探讨。如有不妥,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3.
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了“以党治国”的治国方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南京国民政府在司法领域推行“司法党化”。然而,由于缺乏党内外的监督制约,国民党的党治由一党独裁转化为蒋介石个人独裁。为巩固蒋介石个人及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蒋系特务组织——中统粉墨登场,并积极地向司法界渗透,竭力控制司法机关,致使国民党“司法党化”逐渐沦为“特务司法”。反省院作为国民党“司法党化”的产物,其设立及嬗变充分展现了“司法党化”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蒋介石在南京三次"下野"的情况是怎样的?答:蒋介石是旧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总代表.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对内实行残酷镇压,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他在长达二十三年的反动统治时期,曾经三次"下野",耍尽了各种反革命手段,最后逃到台湾,继续维持对台湾人民的反动统治.第一次"下野"是在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策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起反革命政权.但是,建政伊始蒋介石就遇到各方面的反对和挑战.首先是遭到广大革命群众的反对以及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其次是国民党各派系都想争权夺位,一时闹得  相似文献   

15.
陈立夫大半生纵横政坛,曾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教育部部长等要职。1950年8月3日,蒋介石下令陈立夫二十四小时内离开台湾。因为陈氏兄弟的政治势力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威望。临行时,陈立夫还是礼貌地到蒋府与蒋介石辞别。蒋介石得知陈立夫前来,避而不见,让夫人宋美龄前去接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统治大陆以及台湾期间,警察机构日益严密与庞大,既有反人民的一面,也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蒋介石警察教育思想始终与当时政治环境、特别是警政息息相关,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效应,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反革命的两手,妄图消灭我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梦想恢复他对全国的法西斯统治。而我党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对蒋介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大力争取和平的同时,切实地作好了战争的准备。一九四六年六月,当蒋介石撕毁一切和平协议,悍然发动大规模全国内战后,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不到四年的短短时间里,就打败了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彻底地摧毁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空前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少奇同志对建立东北根据地,曾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移风易俗--以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初,新桂系在与蒋介石集团争权夺势的斗争中落败,被迫把战略目标移回广西,为了配合其“新政”,广西当局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他们试图通过改革将民众引向现代文明以巩固其统治,但没有成功。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探讨这一时期移风易俗,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与风俗、社会变迁、文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评新桂系的"四大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20年代末蒋桂战争后,新桂系与蒋介石国民党中央分庭抗礼,势不两立。为巩固在广西的割据统治,新桂系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大建设"。新桂系的"四大建设"是蒋桂矛盾的产物,其重心是军事建设,其它建设成效很有限,但各项建设措施多少也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聘用洋人做顾问的基础上 ,蒋介石政权大量聘用外国顾问 ,为其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服务。顾问来自不同的国家 ,充斥国家政府的各个部门。外国顾问的在华活动 ,实际上是蒋介石政权与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的联系工具而已 ,对蒋介石政权的统治是否有利 ,是蒋介石政权聘外国顾问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