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散文诗是一种最富争议的文体,是一种越来越成为被边缘化的文体,然而,也是超越狭隘的文体躯壳和文化视野而自由翱翔的艺术精灵,具有一种特殊书写的文体强势.散文诗的强势在于其崇尚最为自由的精神.只有对散文诗这种文体本质具有了深刻认识之后,才可能真正驾驭好这种文体;只有作家的自由精神强烈地需要表现时,也才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这种文体.散文诗超越时空界限的自由度与灵活性,最适合表现现代人的丰富情感与躁动灵魂,使作家生命中最为宝贵的原创力在摆脱了体裁外在俗套后进入最为自由抒放的自在形态.  相似文献   

2.
散文诗是一种抒情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化消费和文明传承的重要文学形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国散文诗逐渐走进当代文坛关注的视野,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学意义.2012年的中国散文诗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呈现出一些新气象,标示了当下中国散文诗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012年散文诗的成就,除了发表了大量作品外,更主要的是散文诗理论上的自觉,具体包括:文体意识、精品意识、艺术审美特征的建构和发掘.此外,区域文化语境中的散文诗,也为未来散文诗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散文诗引入中国将近百年,却依然无法摆脱挥之不去的文体身份焦虑。1980年代以来,一种旨在为散文诗伸张身份合法性,主张散文诗独立于散文和诗的观点开始被广泛接受。然而,对于散文诗而言,致力于辨析、确认和探索散文诗文体独特性也许更为重要。事实上,“文体转译”和“文体溢出”提供了两个观察散文诗文体特征的指标。散文诗作为一种“镜像文体”,不仅具有巨大的细节涵纳性和技法弹性,更映射着写作者的精神视野和人格情怀。  相似文献   

4.
现代散文诗在“五四”期间从国外移植引进,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蔚为大观,是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的。首先,它与新文学革命密切相关,在诗体大解放的白话诗论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这一文体能自由、艺术地展示内外交因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隐秘的内心世界;当然,本民族诗文渗透的文学艺术传统对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影响更是内在而长久的。  相似文献   

5.
散文诗文体溯源与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自成体制的文体(诗体)类型,在它宽阔的光谱带上涵括了一切“用散文写的诗”。散文诗文体(诗体)的产生几乎可以追溯到与散文和诗同样久远的年代,中外散文诗生成、发展的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现代散文诗文体的诞生虽受外国现代散文诗影响,但对民族文学传统的承续是其根本性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外文化为背景,深入探讨了散文诗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与诗歌、散文的异同,并深刻地阐明了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文体——散文诗的本质特征,从而为散文诗正了名。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以来,越来越趋向于把散文诗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来看待,定位在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作品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这是一个文体误认,因为它缺少鲜明的、不可混淆的独立个性和自身特点;所谓散文诗,或者是不分行的自由诗体,而更多的却可以归属到抒情散文的类别里  相似文献   

8.
从译介到创造:散文诗在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诗”是外来的文类品种。“五四”时期,现代知识者一方面从西方译介大量散文诗,另一方面也积极尝试散文诗的创作,使中国散文诗迅速完成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的进程。从“译介”的研究视角,我们既可以厘清散文诗作为“现代性”而独具的文体内涵,又能揭开这一外来文类在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获取成长因子的奥秘,进而粗略勾勒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发展的流变史。  相似文献   

9.
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在新诗革命特定时期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诗化和散文化的双重特点,特别是在外形上具有散文的形体,在文体功能上与诗的抒情功能有殊途同归之处。20世纪中国散文诗经历了从散文化的诗到诗化的散文的发展轨迹,其文体建设经历了一条曲折之路。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散文诗的非独立文体的存在方式一直影响着新诗的文体建设,加剧了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散文诗,这种新的独立的文体形式,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已度过了九十多个春秋.回顾它短暂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鲁迅的《野草》与郭风、柯蓝的《叶笛》、《早霞短笛》,犹如双峰并峙,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品格,不同的文化取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散文诗世界.  相似文献   

11.
释居简是南宋著名的僧人,工诗书,流传下来的诗文十分丰富。他坚持操守、品行高洁,而且关注社会人情,爱憎分明。他从儒道中汲取养料,为佛学在南宋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从释居简所创作的辞赋中,可以管窥其文学成就与思想品格,更好地对其进行了解和评介。  相似文献   

12.
南明权臣党争、皇帝秉政、战事失利,往往影响文坛动态,左右文人创作。由于战乱频仍,交通阻隔;远离政治事件发生地的文人则不在受影响之列。涉及的文体类型主要有诗、疏、檄、联、记、敕等,由于一些政治事件的特殊性,出现了不少匿名之作,战事的紧急还导致了一些本该押韵的文体产生了出韵现象。此外,受南明政权影响的这些诗文作品叙事性极强,且风格灵活多变,明快、沉静、嘲讽、调侃、幽默,不一而足。明遗民文学并非只有悲天悯人的感伤,不过,其娱乐功能严重萎缩也是事实,更加注重宣传性。这说明,在国家乱亡之时,文学干预政权的诉求会更加强烈。南明文学既是对明代文学的延续,也是对明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更是对清代文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徐渭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明代作家,诗、、书、画无不精通。其为人却放荡不羁,及其看重个性自我。徐渭在人格上对自我的重视折射在他的诗创作中,则体现为自我表现意识和个性精神的突出。他在诗创作中大力提倡抒写真我,呼唤个性化的诗创作,并通过“以自戕”的方式,体现出独特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4.
吴继泉 《南平师专学报》2001,20(3):51-55,70
文章认为,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她是人类情感和理智两种精神活动相互渗透和制约的结果。纵观中外散文诗的发展历程,大凡成功的散文诗作品均是时代的智慧和个人感情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了情感与理智的平衡协调一致。同时散文诗的情与理还必须具有严格的审美规范要求,这就是:流动于散文诗中的情感必须是真挚实在而深沉的,散文诗的哲理必须是作者真切的情感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15.
20年来,《散文诗》成功地探索了纯文学期刊的生存发展之路。今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时代挑战,只有始终坚守文学本位不变,不断满足读者的新需求,培养和经营期刊品牌,才能在可持续发展中永立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苏轼作为一代文豪,不但诗歌领时代之先,散文也有相当造诣,其散文以诗入文、注重性情、语言优美、翻新出奇、韵味隽永,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叙事、写景、议论衔接自然,文风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7.
福建是现代汉语散文诗写作的一个重要地域。近百年来,福建散文诗已拥有一个代际分明的作者群体。这个作者群体一方面表现了富有福建地域色彩的想象,另一方面又为散文诗艺术展开了丰富、多元的探索。这种探索为推动现代汉语散文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屈大均散文的创作成就,无论就其数量还是质量而言,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都是值得称道的。但目前研究者对其散文创作却缺少应有的关注。翁山散文数量庞大,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人物传记、哀祭文、墓表铭文、序、书后、跋、记、写景文和学术论文等。这些散文从总体上来看,贯彻着作者一切以儒学为旨归的思想。作者也通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心中积郁的遗民情思。屈大均长于叙述,善于说理。其抒情性的作品,情深意厚,婉而有致。  相似文献   

19.
张抗抗是和新中国同龄的作家.张抗抗的散文是情与理有机统一下对人生的智性思考,是在自然山水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关怀,是对社会的文明批判。张抗抗不仅是时代精神的开拓者,而且是精神家园的守护者。本文力图通过她三十年来的散文创作分析来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