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科学课堂上经常能见到以下现象:很多学生积极要求发言,但是却容不得别人发言,或对别人的发言毫不关心;只要听到老师要求要动手做实验,其他的内容就完全不听了;实验结束了,进行汇报交流时,许多同学还乐此不疲,把玩着手中的实验材料。学生不会倾听,就吸收不到别人思想中的精华,课堂效率就会降低。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课堂上轰轰烈烈,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学习兴趣也很高。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教师再去提问的时候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还没有学会真正倾听。心理学家指出: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说者会听。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要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要让学生真正倾听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深感责任重大,希望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对学生总是严格要求,但不可认为师生间是一种垂直的教育,是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往往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使学生总以为老师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要做学生永远的引路人,要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就需要对方的倾听.学会了倾听,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就会更容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来倾听,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倾听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很低,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机械式的学习,就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但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受各种情况的影响,会被意外事件吸引,最终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倾听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导致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不佳.可以看出,倾听在教学课堂中是一种良好的交流渠道.因此,教师培养低年级的小学生的倾听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问时,学生反问:“老师,你说什么?”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旁边的学生都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要求学生评价时,多数学生往往说不出发言者说了什么。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上现象,共同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做到持久、有效的倾听是有困难的。  相似文献   

6.
在了解学生的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学会倾听,它也赋予我们语文教师一个新的使命~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人起码的尊重。通过倾听可以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是学习的一条捷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从低年级起,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力争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金耳朵。  相似文献   

8.
《教育》2011,(8):8-8
《教师》2011年第6期发表吴迪美的文章指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开发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就必须向学生讲清听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学会倾听要有“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有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仔细听清每一句话,思想要专一,心无杂念。二要有耐心,听别人讲话时,你要有耐性,他人未说完不要去急于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学会倾听,这赋予我们语文老师一个新的使命——帮助学生学会倾听。那到底何为"学会倾听"呢?其实,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虚心,要耐心。"倾听",即是用心听取的意思。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  相似文献   

10.
<正>"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身不足;也能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古人就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可见倾听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质。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作为老师,我们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1.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本文就来谈谈倾听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教师学会倾听,才能真切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满足学生的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学会倾听,其一,应端正倾听的态度,专注、耐心地听每一位同学的讲话;其二,科学的方法是倾听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经常会体验焦虑、抑郁、消沉等负性的情绪。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学会倾听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是班主任的必修课。然而,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观念,使得一些班主任根本就不会倾听。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类似“我的话还没说完,老师就……”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当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或学生的探究结果与老师的标准不符时,老师会有礼貌地让学生坐下。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被有礼貌地要求坐下时,这时的老师往往自己会急切地把结论倒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最直接的答案有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学会倾听能修身养性,获得智慧,赢得尊重。勤于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身边资源,激发倾听兴趣,营造倾听氛围,强化倾听训练,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学习。一、感受倾听价值1.值得重视的现象与问题。新课改改变了教学方式,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他们想说了、敢说了、爱说了,可是耳朵似乎也同时"失聪"了:一个问题,一件事,反复说了多次,仍有不少学生没听清;老师提出问题,个个高  相似文献   

16.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能倾听同学或老师的完整表述,由"会听"转变到"会说"。要加强"看图说话"训练,通过看图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指导"问"与"答"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并能完整地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但课堂上常有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忙着做自己的事;同学在回答问题,他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发言,不注意听同学的回答;做作业时,老师反复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已成为教学中刻不容缓的事。那良好的倾听习惯如何培养哪?  相似文献   

18.
学会沟通     
沟通是一门需要互相表达与倾听的、互动的艺术。要进行有效沟通,就必须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青少年学生由于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快速增长,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独特的自我,假想的观众",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忽视他人的感受,加上青少年情绪的极端性,就造成了在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障碍。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各种合理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学会沟通。  相似文献   

19.
雷颖茹 《生活教育》2014,(16):91-92
语文课堂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学生目光呆滞的表情。尽管老师费尽唇舌,他们的耳朵像被塞上了棉花,对老师的讲述是"听其言,不知其所言云"。新课标准确地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其一般程序如下:信息与情景→信息录入(听或阅读)→思维加工与认知重组→新的认知结构。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听话主动性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生会说固然很重要,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生学会倾听同样很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能力;倾听,是一种素养;倾听,是一种品质。如何教学生学会倾听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激发学生愿意倾听的欲望内因决定外因,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想听、爱听,他才会主动地去倾听,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课堂情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课堂教学生动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