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的超克"论作为日本昭和时期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显示了日本知识分子有关现代问题的基本思考。而日本浪漫派代表人物保田与重郎与日本优秀的中国研究学者竹内好作为该理论的代表,二者都引入了中国视野,他们的中国认识均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围棋比赛     
年级围棋比赛,我有幸荣获"冠军"称号。可万万没料到,我却败给了水平还不如我的姐姐。那是得胜回来的当天晚上,我望着刚刚挂在墙上的那张"冠军"奖状,自我欣赏着。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的日本右翼都反对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主张“以国家主义对抗国际主义,反对约束日本国家利益无限制扩张的国际秩序”,而在这方面亚洲价值观的倡导者和他们的观念很近似。众所周知,日本新右翼的头面人物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既不承认日本曾侵略过亚洲国家,更不承认曾危害过亚洲人民,公然声称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的捏造。前些年,他写了本针对美国的《日本可以说不》名噪一时。不知是他言犹未尽,还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深有同感,二人又合著《亚洲可以说不》一书。在他们看来,亚洲文明史已经超越了欧美现代文明史的限度,亚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他们抨击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不干涉政策”——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期间,美、英、法帝国主义者以“不干涉”或“中立”为名,纵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肆意进行侵略而他们从中取利的政策。例如九一八事变质,美国政府一方面宣称它“不承认”日本独占中国东北为“合法”,同时又宣称“美国絲毫无意干沙日本在满洲的合法条约之权利”,实际上它是以牺牲中国的东北来换取日本承认美国在华  相似文献   

5.
一向为李鸿章所倚重的北洋舰队竟会在甲午海战中败给日本,这是李鸿章所万万料想不到的。清政府虽然对西方列强畏之若虎,但对日本却基本没用正眼去打量过它,认为臣伏了千年的小小岛国,不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芦沟桥一手制造“七七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的黑幕。“七七事变”使远东形势更为险恶,也使世界风云更为紧急。对此,在远东和世界有着重要利益的美国作何反应呢? “七七事变”是“九一八事变”的继续和发展。“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的侵华行径采取的是不承认主义,即表示不承认日本侵华的既成事实。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丝毫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合法条约之权利,也不拟过问任何解决事件之方法,但此项方法不得破坏美国在中国的利益。美国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持明显的妥协态度。只要日本不损害美国的利益,换言之,只要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不受干扰,美国对日本攫取东北并无从中作梗之意。美国的不承认主义所不承认的,只是对美国利益的损害、对门户开放原则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迅速崛起,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国外关于中国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众多的研究中,日本学界关于中国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但是关于日本的中国和中国文化研究的命名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通过从古至今日本对中国研究的演变的分析,可以将日本的中国研究以明治维新为分水岭,分别命名为"汉学"和"中国学"。  相似文献   

8.
100多年以来,"东亚病夫"这个带有强烈羞辱色彩的称谓,一直是几代中国人心中的彻骨之痛。清朝末年,从城市到乡村,吸鸦片者不计其数。这些瘾君子吞云吐雾,麻秆身体,面黄肌瘦,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1895年,甲午战争败给日本后,全国上下反思中国文化的声音开始萌发。改良派思想家,后来担任过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河伯"和日本的"河童"是两个相似但又绝不等同的文学形象,他们分别产生于两国对大江、大河的崇拜,是各自水崇拜文化的一部分。用比较的方法对这两个形象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日人民精神与文化的了解,更可以结合两国的材料一窥文化的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后,日本便开始积极谋求向外扩张势力。在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满蒙"始终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攫取"满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届日本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满蒙政策",以达到独占"满蒙",进一步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研究日本"满蒙政策"的演变过程,不仅有利于对"大陆政策"问题的探讨,同时对深入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地区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11,(10):58-58
1.了解你一天之中的尖峰时刻。高效率的人十分了解自己的高峰时刻,同时他们以此来安排一天工作。他们承认并不是同等对待一天中的每个小时。你知道何时才是你的"高峰"时刻吗?  相似文献   

12.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仅半年时间大半个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打着"大东亚共荣圈"的幌子,以救世主的身份堂而皇之地侵占我国的大片领土,掠夺中国资源,屠杀中国人民。以淮南煤矿为例,运用地方志史料,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对淮南煤矿的掠夺性开采以及对矿工的非人性残暴行径。  相似文献   

13.
"物哀"是日本传统文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是日本古典文论的精髓,因此,不了解"物哀"就难以深刻地进行日本文论与其他民族文论的比较研究。"物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物感"论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物哀"与"物感"的解析以及二者生成的原因的追溯,进行一粗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陆军主力的牵制,推迟了日本"南进"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为美国赢得了备战时间;中国抗战对日本财力物力的消耗,使日本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中国抗战有力地支援和配合美国对日作战,具有美国国防第一线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周磊 《文教资料》2011,(26):53-54
许多人认为日本是受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度,但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传入日本之后,并没有被日本人全盘接受,而是受到日本的社会和人文条件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异。本文通过中日儒学传统文化中"忠"、"孝"地位的对比分析,阐释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6.
薛岳出生于1896年,当时中国新败给日本,其父义愤填膺,故为他取名“仰岳”,要他效法岳飞,从头收拾旧山河。仰岳成年后,干脆改名为“岳”。后来他在长沙会战中大挫日军,是抗战的第一名将,果然不负其名。  相似文献   

17.
日本镰仓时期的宗教改革,与日本中世经济政治制度的变革、对宋交流及旧佛教自身的弊端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传统佛教与中国佛教融合而成的镰仓六宗虽未能完全摆脱旧佛教思想的阴霾,却使日本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贵族化"到"民众化"的转换,从而确立起"庶民佛教"这一大众救济的宗教形态。"庶民佛教"不仅大大推动了古代日本佛教的民间普及,同时也促进了旧佛教的改良运动,引导了中世民众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8.
林婷婷 《文教资料》2011,(14):95-97
中国文明具有极强的"原生性"和"持续性",相较而言,日本文化则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主体性。本文对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主体性,以及二者混合而产生的混杂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日本特殊会社在东北地区的经营为例,探索"伪满洲国"时期大量日本特殊会社在工厂数量众多、技术先进等历史数据的背后,其殖民经济掠夺性的本质。指出,殖民经济光鲜的现代化外衣并非为中国而穿,客观上也未必为中国带来多少机遇,不应把对中国资本与劳力的极力掠夺冠以"开发"的名义;面对日本的侵略事实,历史调和论及"开发有功"论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将从"汉字文化圈"、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