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林新竹 《山东教育科研》2014,(11):I0008-I0008
《认知翻译学探索:创造性翻译的认知路径与认知制约》这本书从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创造性翻译研究的几个核心问题,其中具体包括:翻译为什么具有创造性;翻译具有怎样的语言与认知基础;创造性翻译的微观过程涉及哪些内容,其动态如何表现以及创造性翻译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几大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提供了认知理据,在强调由客观体验决定文学翻译具有忠实性的同时,也强调由主体认知决定其创造性的一面,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有着明显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从《关雎》的两种英译看翻译的创造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严复的“信、达、雅”和鲁迅的“宁信而不顺”都已经说明了翻译中创造的必要性,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往往被“信”字所掩盖。究其原因,译者常常对自身译者和读者的双重身份缺乏认知。译者的身份要求“信”,而读者的身份又决定了翻译的创造性。本文通过《关雎》两种英译文的比较所要说明的是翻译的忠实标准应当以承认创造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张涵  姜诚 《英语广场》2021,(10):29-32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在理解原文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知背景,将原文本转化为目的语表达出来。中国古诗词翻译需要译者发挥其创造性。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讨论诗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讨论诗词英译中兼顾作者、文本、译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活动,在强调认知、概念、意义、推理、理解等具有体验性的同时,也强调了人在翻译过程中创造性的灵感和艺术性想象力的主体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艺而有节,创而有度”。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叛逆,包括创造性与叛逆性,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从创造性翻译和叛逆性翻译两部分对林语堂译苏轼词分析,探讨创造新叛逆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熊勤 《考试周刊》2014,(1):26-27
全球化使得英语电影在中西方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英语电影汉化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影片名翻译作为影视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项极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片名翻译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接受、影响影片的票房成绩。本文以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意译、增译、改译)为基础,提倡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以观众的认知与文化背景为重点,从而将电影标题翻译推向翻译的最高境界——"信达雅",为电影创造更大的价值,为观众寻求更多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6,(6):69-73
利用语料分析工具Powerconc解析《葬花吟》中"花"在不同译本中的创造性翻译,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例示"为基础,指出导致这些创造性翻译的主要因素是译者的涉身经验及译者对制约翻译过程的三种认知原则的运用,继而指出中西方译者在"花"意象翻译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及优势,并据此对译者主体性做出另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广为流传的名篇《蒹葭》拥有多个英文译本。本文选取其中四个英译文,以认知翻译观为理论指导,从译文的体验性、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及译文体现的现实和认知"两个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认知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卉 《文教资料》2009,(30):59-60
本文从散文翻译入手,结合许渊冲的翻译实践经验,考察了文学翻译的复杂性,以及文学翻译过程中涉及的创造性、忠实性原则、风格基调和文化因素,得出翻译活动中灵活处理译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近代翻译史的发展呈多元化,推进了翻译学的学科建设与翻译研究的发展,9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倡导的文化指向为翻译研究及翻译课程的设计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从教师角色、教材角色、课程内容角色这些方面能够反映出文化学派的研究维度对提高学生的翻译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应注意的环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比较单一、片面,缺乏横向的、纵向的联系。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抓好应注意的环节,才能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武赟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9):140-143
迄今为止,我国的翻译教学主要采取翻译基本知识传授和技巧学习与训练相结合的模式。由于传统的翻译教学在形式上给翻译技巧规定了数量,因此给学生树立了一种错误观念,即翻译技巧是一成不变的,且数量是有限的,只要学好了书本上的技巧就自然学会了翻译。这一模式的缺陷是,它把翻译技巧过分地具体化,以偏盖全,因此导致了很大程度的片面化和教条化。翻译阅读不仅以篇章翻译阅读的形式帮助学生对翻译技巧做出理解和感悟,而且通过对上品翻译作品的感知和模仿,对翻译技巧达到艺术层次上的理解。此外,翻译阅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翻译能力和实际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国近现代的翻译理论谈起,回顾了我国有代表性的翻译家的翻译理论,阐述了对翻译的理解、翻译的标准和对译者的要求,并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误译做了深入浅出的评议。  相似文献   

15.
对托马斯·胡德(ThomasHood)的《缝衣曲》(SongoftheShirt)在近代中国的三个译本作比较分析,可以勾画出近代英诗汉译的变化轨迹。从翻译目的来看,马君武强调“新文明之输入”、胡适“不作无关世道之文章”,而刘半农则关注原诗“刻画贫女心理之周至”,体现了近代译者从注重原文社会效果到原文艺术特色的变化;而从翻译方法来看,“豪杰译”到“直译”的变化则体现了近代译者对原作的逐渐尊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试三个计算机翻译系统以及参考笔者使用过的当今世界上三个影响较大的网上机器翻译系统的情况来探讨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 ,计算机能否代替人作为媒介 ,做一合格的译者。  相似文献   

17.
浅谈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翻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应试成绩。本文从七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翻译时应掌握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龙璐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2):101-102
简要介绍了古代中国佛经翻译和古代《圣经》翻译的历史,总结了两者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对其中的直译现象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宗教翻译中直译现象占主导地位的本质并阐明了直译法在古代欧洲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议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习语是经过历史的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因此有语义的统一性和结构的固定性,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译的质量,因此翻译方法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说来,就是“换易言语使相解也”。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化时,既要考虑汉语表达时要忠实原文,又要着力在英文中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以便英文读者较容易接受。一些基本方法的运用,将有助于读者和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