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登轮、顶碗、钻圈、倒立旋人……每次看到这些杂技表演时,你是否会忍不住拍案叫绝?杂技,是一种需要演员靠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表演,在普通人眼里,它是一项难以企及的"绝活"。但在中国古代,这类动作属于技巧体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你眼里难以企及的人体极限动作,古人是怎样练习的吧。  相似文献   

2.
登轮、顶碗、钻圈、倒立旋人……每次看到这些杂技表演时,你是否会忍不住拍案叫绝?杂技,是一种需要演员靠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表演,在普通人眼里,它是一项难以企及的"绝活".但在中国古代,这类动作属于技巧体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你眼里难以企及的人体极限动作,古人是怎样练习的吧.  相似文献   

3.
当年洪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弈秋>,强调的就是为人为学必须"专心致志".回味洪先生的言教身教,我将要退休之际,才领悟到"志性"的真谛:洪先生在母语教育方面所作的贡献,一般人是难以企及的,老朋友们甚至称之为"洪宗礼现象".我一直思考:这当中的原由、本质是什么呢?是他的学识、智慧?  相似文献   

4.
莫顺清 《高中生》2013,(6):19-21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通常有"隐性的"与"显性的"两种。对于"隐性的"我们如何来识破呢?其实,我们只要抓住恒成立问题与全称判断之间的联系,在审题过程中抓住全称量词仔细考虑即可。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人身体的成熟大概弱冠时便已完成,但精神的成熟大抵是我们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因为精神的成熟是会不断生长和发展的,可能在某一阶段我们便自以为已经完全成熟了,但其实我们还幼稚得很。①精神的成熟不代表往自己的心灵打上一个又一个"补丁",使内心日渐复杂,对外界的设防和敌意日渐增长。这并不是真正的成熟。或许我们会因"安全系统"的升级而免受伤害,但这种"乖巧"的做法无异于怕黑夜的孩童,是怯懦的表现,何谈成熟?当然更不是变得贪诈狡猾。这是人的精神异化,是堕落!心灵已经荒芜,何谈"郁郁青青"的诗意境界?②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学家、评论家。其主要著作有《〈红楼梦〉评论》、《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作为中国美学史上学贯中西、饱览古今的著名学者,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影响,可以说至今还无人企及。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生活的本质是"欲"、"美在形式"、"悲剧美"、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先生的这一关注课堂的智慧之问让我们深深地思索。每位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能经常出现"不可预约的精彩",但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预设了却没有生成,生成了却没能抓住,抓住了却生成的是偏离的无效的甚至是垃圾的……怎么办?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语  相似文献   

8.
杨金花 《学子》2016,(1):22
<正>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是我们的"天下",要想驾驭它,那么必须得抓住孩子们的"心"。那怎样才能抓住低年级孩子的"心"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教师只有用心育人,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7,(1):95-102
技术实践包括了主体、工具、客体三要素。中国古代技术实践主体对"天道"的追求反映了主体的理想和谐。他们期望通过技术实践,超越技术实践,从而企及"技"之外的"道"。理想和谐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但却是普遍的,无处不在的。具体而言,理想和谐可以具体化为各相关因素间的和谐,包括技术实践主体与他人间的伦理和谐,技术实践主体与工具的互融性和谐,技术实践主体、工具、客体间的有机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它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正雷夫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追求完美,但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切。"这正是艺术最美的地方。要有多么豁达的教育情怀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是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学校组织了多次有关雷夫的培训学习之后,我满怀敬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反思:音乐教育可以"不完美",关键在于如何在"不完美"中追寻"完美"!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我们的生活中,光阴何尝不似箭,岁月又何尝不如梭呢?当时间在分分秒秒流逝的时候,成长这首记录了人间百味的歌也在不断地更新添彩!  相似文献   

13.
蓬莱仙境     
叮铃铃,清脆的铃声将我从梦中唤醒。夏令营的第二天,我们去游览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蓬莱仙境是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地方,被称为人间的仙境。站在蓬莱仙境的入口处,一种好奇心油然而生。蓬莱仙境是什么样子的?它真是人间的仙境吗?我加快了脚下的步子。  相似文献   

14.
梁易 《母婴世界》2008,(7):14-15
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天神把每一个孩子派到人间的时候,总是跟孩子们说,你们去吧,到这个世界上去创造吧!你们可以享受生命的成长,一生中可以有着无数的奇迹。这些小生命很忐忑,说,天神跟我们说人间这么好,可我们也听说人间有很多的丑陋,有很多的竞争。有很多的挣扎。我们真到了人间,遭遇这一切的时候,没有天神保护了,该怎么办呢?天神说,放心吧,我已经早早派去了天使,每个小生命都有一个特定的天使在等着他。这个天使会终其一生,忠诚地对待这个孩子,在最黑暗的时候会给他光明,在最寒冷的时候会给他温暖,在所有风险来临的时候,会拼着性命保护孩子。孩子们一听,就很放心了,问,我们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那个天使呢?天神说,很简单,你只要叫一声‘妈妈’,她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韩刚 《英语沙龙》2014,(4):34-35
不知不觉就到了4月,人间四月天,山花烂漫在窗前。看到如此美景,你脑中是否浮现出一张张景色醉人的风景图?本期,韩老师将为我们讲解用"构图"的方法来攻克新托福词汇和阅读。  相似文献   

16.
李杨鸣 《高中生》2008,(21):52-52
当三毛义无反顾地选择流浪撒哈拉时,许多人的脸上写满了不解与困惑:山清水秀、诗情画意的人间胜景不好吗?为何偏偏选择荒凉无垠的撒哈拉,还要以流浪的方式?于漪老师曾说:"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诗意的  相似文献   

17.
My Word Bank     
下面是本期杂志中的重点词汇,你"抓住"了几个?赶快在你抓住的那些单词前打"√"。对于那些没抓住的"漏网之鱼",你可要加把劲儿,把它们也一起拿下哟!  相似文献   

18.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做事不认真,无条理,丢三落四,是个实足的"马大哈"。但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呢?究其原因,是我们未能抓住孩子秩序发展的敏感  相似文献   

19.
雪花(唐)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科学链接冬天来了,天上雪花飘飘。你可曾注意过,随风飞舞的雪花是什么样子?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写出了上面的"六出飞花"的诗句,明明白白告诉我们,雪花是六角形。  相似文献   

20.
一、抓住"奇迹"的初设计《触摸春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重点写了一件称得上奇迹的事儿: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女孩用双手拢住了月季花上的一只蝴蝶。在认真研读文本后,我抓住"奇迹"进行了教学设计。重点环节如下:过渡语:大家追逐过蝴蝶吗?结果呢?而课文中的女孩安静是个盲童,用手拢住了一只蝴蝶,这称得上是什么呢?1.让我们一起从文中找出这个关键词及相关的句子。(1)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