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最早明确提出对元杂剧分期的是近代学者王国维。他的《宋元戏曲考》主要根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对元杂剧作家的分类序列,而把分类的时间具体化。他说: 至有元一代之杂剧,可分为三期: 一、蒙古时代:此自太宗取中原以后, 至至元一统之初。《录鬼簿》卷上所录之作者五十七人,大都在此期中。……其人皆北方人也。二、一统时代:则自至元后至至顺后至元间,《录鬼簿》所谓“已亡名公才人,与余相知或不相知者”是也。其人则南方人为多,否则北人而侨寓南方者也。三、至正时代: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和班固的夷夏观有异有同。在"夷夏之辨"问题上,马班都有"别夷夏"的观念,都以华夏礼义文化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并强调"德化四夷",但司马迁不斤斤计较于夷夏之别,而班固反之。在"夷夏一统"问题上,马班都主张夷夏一统,坚信各民族出于一元,主张各民族间应该和平相处,但在实现一统的策略上,司马迁倾向和亲、盟约,而班固则主张以羁縻之道应对。大一统的政治背景和独尊儒术的学术背景造就了马班夷夏观之同,马班夷夏观之异则与两汉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的变迁以及史家个人思想的差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文,按要求逐一答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困乏,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相似文献   

4.
帝挚、帝尧及殷、周先公先王同根于帝喾 ,所统宗族同祖 ;大禹奉命治水 ,殷祖契、周祖后稷鼎力相辅 ;夏初 ,契、稷同朝为官 ;殷一统后 ,文王受封西伯 ,号令西部诸侯。周朝创建 ,武庚、微子、箕子先后受封为君 ,亡殷旧贵田产经营依旧 ,并可自由经商贸易。周公东征凯旋 ,归服的淮夷诸国与王室建立的是正常的君臣关系 ;分遣鲁卫诸国的殷民在所遣国立有社坛祖庙 ;西迁殷民可入伍周师 ,成为西周军队的重要构成 ,立功受奖 ,可委以重职 ,甚至可擢官“天庭”。西周并非种族奴隶制王朝 ,夏、殷亦然。三代实行的都是战俘奴隶制  相似文献   

5.
火花     
有一种说法:共产党不反腐败,会亡;共产党反腐败,会乱。不反腐败会亡,我信;反腐败会乱,我不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明、清人对属相同对象的明词的不同反应得出“词亡于明”之亡与评判者的观念相关,进而深入到历史语境当中厘定出使明词亡掉的三观念: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浙西词派的“醇雅”、常州词派之“寄托”。并对当今的明词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7.
南宋学者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五胡乱华》条中提出:“刘聪乘晋之衰,盗窃中土,身死而嗣灭,男女无少长皆戕于靳准。刘曜承其后,不能十年,身为人禽。石勒尝盛矣,子夺于虎。虎尽有秦、魏、燕、齐、韩、赵之地,死不一年,而后嗣屠戳,无一遗种。慕容乘石氏之乱,跨据河山,亦仅终其身,至子而灭。苻坚之兴,又非刘、石比,然不能自免,社稷为墟。慕容垂乘苻氏之乱,尽复燕柞,死未期年,基业倾覆。此七人者,皆夷狄乱华之巨擘也,而不能久如此。今之金虏,为国八十年,传数酋矣,未亡何邪?”北宋亡于金  相似文献   

8.
(7)指出汪笺、彭校中因不明一些虚词的较为特殊的用法而出现的释义不确的问题。现举“遂于死也”条:《思贤》:“是故病家之厨,非无嘉馔也,乃其人弗之能食,故遂于死也。乱国之官,非无贤人也,其君弗之能任,故遂于亡也。”(76页)汪笺:两“于”字《治要》无。按定四年《左传》云:“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荀子·正论篇》云:“国虽不安,不至于废易遂亡谓之君。”《说苑·建本篇》云:“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齐策》:“苏秦曰:‘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三,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皆“遂亡”连文之证。彭校:…  相似文献   

9.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涵教学中在讲解此词语内涵时常常引用"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相似文献   

10.
举国文化之昌盛、影响之远莫胜于先秦诸子,对于先秦诸子的起源有三种解释:荀庄的"诸子出于道散天下论",淮南王的"诸子出于社会需要论",班固的"诸子出于王官论"。通过对诸子起源的探讨,可以看出诸子思想的真实内容、特征与分歧。而荀子"务息十二子之说"和韩非、吕不韦"诸子为乱"应"主一"之说,正可以显示出先秦至秦汉思想脉流如何逐渐由"百家争鸣"走向"思想一统"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觅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相似文献   

12.
秦亡汉兴,政治一统;景武之际,文化转型;大儒董子,应时陈论;继轨先贤,弥纶众言;循天之道,推说阴阳。基于此,董子不仅系统地完成了理想化的政治伦理设计,而且为汉武时期的政治合法性寻找到了理论依据;董子随之走进政治,然而由于其无力于政治周旋,最后无奈地黯然退去。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伦理思想由此发生了某种转向并且趋于成熟与圆融。尽管如此,廉直清高的董子之于那个集权而专制的时代,仍然难逃个人悲剧之厄运,空留不遇之伤叹。  相似文献   

13.
纵观元史,从成吉思汗驱使其骠悍的蒙古骑兵,发动旷古空前的战争,建立地跨亚欧的大蒙古国开始,中间经过灭夏、亡金,再经忽必烈用兵四境,灭亡南宋,一统中原,建立元朝,直到元惠宗在反元人民大起义打击下,在大明军队追击下,逃窜沙漠,元朝覆灭为止的史实中,人们不难看出,整个元代史,确实是一部烽烟四起,战祸连绵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汉石经又称熹平石经,刊成后曾被董卓之乱及永嘉之乱战火殃及,冯熙、常伯夫任职洛州期间又将其毁弃分用,此后曾被委于榛莽;复经由洛阳迁至邺,又由邺迁回洛阳,再由洛阳移至长安三次搬动。黄初补其缺坏,北魏崔光曾修复之议,北齐时又被施列学馆,然至唐魏征收集时,石经已十不存一。唐宋时期曾有少量残石出土,民国时期数百方残石出土后散于公私之手,而建国后发掘和征集的残石近千块。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然后按要求逐一答题。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①。酒酣,请鲁君举觞②。鲁君兴(a),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③,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b)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④,和调五味而进(c)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昔文公得南之威⑤,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⑥,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⑦,其乐亡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⑧。’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⑨,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⑩,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相似文献   

16.
制作与写意     
正传统花鸟画有两大表现形式:制作与写意。赵佶、边景昭乃是前者,陈淳、徐渭乃是后者,此显然可见者。然其中,写中有制者,如周之冕、林良、吕纪;亦有制中有写者,如赵昌、钱选。逮于近代,则制写两途日渐分张,制则巧丽日彰,写则胡涂而乱,两不相涉,于是味道浅薄,一览无余矣。昔沈铨之制,工而谨细。南田之写,多显斯文。至清代嘉、道、咸而金石学兴、碑版风起,乃有赵叔之援金石意气入于花卉画中,继之者如蒲华、虚  相似文献   

17.
名言译注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中录臧文仲语。[注释]禹: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传说曾治平洪水,有功于民。汤:商朝的建立者。罪:归罪。夏禹王把人民遭受水灾,商汤王把人民遭受旱灾都归罪于自己。其:他们。兴:兴盛。勃:旺盛,蓬勃发展。桀:夏桀王。在位暴虐荒淫,被商汤所灭。纣:商纣王。在位荒淫无道,被周武王所灭。亡:灭亡。忽:突然;很快。[译文]夏禹王、商汤王,把人们遭受水灾、旱灾的罪过归罪于自己,他们的国家就兴盛而蓬勃发展;夏桀王、商纣王,他们荒淫无道,以致国势衰微,归罪于人民,他们的灭亡当然就…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男人把天下弄乱甚至弄丢 之后,做君王的、做臣子的,特别是那些甘 心为君王鼓唇弄舌、摇旗呐喊的文人,总是 要找个托辞,把过错强加到女人头上,以证 明国家之亡与圣明的帝王无关。夏亡在妹 喜,商亡在妲己,周亡在褒姒……这种论调 后世称之为"女祸"论,即女人是国家灭亡 的祸水。依照这样的逻辑自然可以推知:吴 越争霸中吴国的覆灭定然和西施有关,是 西施亡了吴国。  相似文献   

19.
乱线画乱弹:一、乱——乱线、乱面、乱点、乱色等。二、奇——乱线画之奇。三成功——中西绘画的成功结合。  相似文献   

20.
《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是关于中国历史学起源与性质的最早论述。本文认为,孟子之“诗”,是在指代讽谏劝正之辞的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迹熄诗亡”之说实质上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周室寝微,政由方伯,公卿列士献诗讽谏制度荡然不存,讽谏劝正之辞不再被陈于王廷并因此走向衰亡;讽谏之诗衰亡了,以微言立大旨、寓损贬之义于其中的《春秋》于是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