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以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所需的专业意识为指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特殊性的基础之上合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策略。作为一项客观存在的专业化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指向人的精神性、政治性以及育人的总体目标,以政治的视角观察、思考和把握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政治表达。围绕人的精神世界的政治呈现的具体环节或条件,一般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划分为本体性课程、条件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从课程论的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应穿梭于"思想与现实"之间,坚持"史"和"思"相统一,注重"文件精神"与"课程体系"相融合,贯穿"以政治立场把握精神之域"主线。  相似文献   

2.
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新时期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需要革新课堂教学理念,树立"全课程育人"新理念,要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课程"作用;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发挥通识教育的育人功能;明确专业教育课程"守渠"责任,开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资源,从而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主要是由于一些大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变得非常消极,高校对生命教育的教学活动也存在一定的疏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基于生命教育而产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已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房玫教授的近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实效性之间落差的矛盾出发,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和课程体系的结构特征,全面地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质量、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教育教学的评价和管理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等各种问题,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当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由此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真实意义,不在于它是培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专业课程,而是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课程建设在取得了突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课程教学是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思想政治教育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以下几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以课程教育为途径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精心编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及考核方式、多种途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大力开设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充分发掘其他课程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等五个方面,对拓展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育途径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前,校园媒介已成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利用校园媒介文化资源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的现状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也督促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一步对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一统化、教学方法模式化、教学过程单向度和教学评价不科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个性化教育之道在于: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实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制定个性化的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0.
考核是对课程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最佳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程,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贴近生活,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考核;在进行考核时,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教书、育人紧密的联合起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主要是建立以能力为目标,全面评价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形成考教相融、教学互动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德育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开发利用校本德育课程不仅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成为一种个体发展的需求。开发利用校本德育课程必须做到:目标制定力求“以人为本”,内容选取趋向“生活化”,课程实施引入“组织参与模式”,评价方面建立学生品德档案袋。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与教育学科课程改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师专业化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又是决定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核心因素。在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中,教育学科课程应定性于专业课程,这样就使教育学科课程有了新的身份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围绕教育学科课程性质的变化及其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教育学科课程设置的目标及其课程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为推动这些改革,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又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创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结合的办学模式是电大发展积极探索的一条路子。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开设非学历性技术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培训项目;按照人才培养制度的要求,在学历教育中融进职业规划的内容,落实实训环节;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优势,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结合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课程观是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前提。课程观制约科目设置和课程类型选择,其意义在于将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课程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课程区别开来,从而为其人才类型与其他人才类型区别开来奠定基础,促进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教育课程改革及其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鉴 《西北师大学报》2002,39(6):102-105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民族地区会遇到特殊的教育体系与内容设计等因素的影响,为此需要一系列特殊的民族教育的课程政策来保障,如民族教育的课程目标政策、课程设计的原则、三级课程的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类型、规格、培养方式方面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存在一些课程门类与课时偏少、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为了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创新能力、个性发展的培养,必须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人文素质类课程体系和人文教育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高师院校只有和基础教育改革接轨,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培养过程一体化,才能适应日趋深入的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3年全国100多所非师范院校共同提出挑战教师教育的宣言;2007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恢复实施师范生免费制度.日益紧迫的教师教育新需要,将讨论已久的教师教育专门化及高等师范教育面对基础教育等问题,推到了非系统解决不可的前台上来.教师教育专业化,除体现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的"专门"性外,关键是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专门"课程和教学.建构教学科学、教学技术、教学艺术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及以此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新体系",是打造教师教育专业性,占领教师教育制高点,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明智之举.作为连接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中端的"教学技术类课程"的建设,是其中最大难点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的决策权力进一步加大,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课程开发提出了较高要求。少数民族体育的多元化特征和多元价值功能决定其具有较高的课程开发价值和较大的课程开发潜力,利用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核心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引入的重要课程概念,“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是对“核心课程”概念深化理解基础上的改造和发展,体现了对当今小学教育教师素质的时代要求,构建由人文素养课程模块、教育素养课程模块和能力与学科融合课程模块组成的小学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