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两种环境相连接的地方或两类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区,往往存在着人类尚未认识的生物物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常称之为"边缘效应".西藏具有典型的边缘地区、复杂的边缘效应和生物多样性,是哺育动物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文章给出了边缘效应的概念、阐述了边缘效应的特征及形成机理,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找出了边缘效应对鸟类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边缘效应对鸟类分布的影响主要是斑块面积、斑块形状、相邻景观类型、边缘宽度。另外,在次生林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假说——"生态陷阱"假说。  相似文献   

3.
曹长雷 《大众科技》2007,(12):94-95
文章给出了边缘效应的概念、阐述了边缘效应的特征及形成机理,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找出了边缘效应对鸟类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边缘效应对鸟类分布的影响主要是斑块面积、斑块形状、相邻景观类型、边缘宽度.另外,在次生林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假说--"生态陷阱"假说.  相似文献   

4.
对比建筑业与生态学的组织群体,划分建筑业组织层级,提出工程项目交错区及其边缘效应的概念。与生态系统中群落交错区类似,项目交错区边缘效应表现为集肤、加成、协同等作用。提出建立共生平台的建议,与项目交错区边缘效应共同作用,以改善建筑群落中组织间的关系,从而促进项目顺利实施、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岸生态系统具有边缘效应,属于复杂的环境生态系统之一,其中河岸植被缓冲带在稳定河岸、污染治理、美化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概述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功能作用,然后以嘉陵江清水溪阳光水城至三千城河段和金山公园溪流为例,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探讨了恢复重建的措施和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滨海地区矿业废弃地整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矿业废弃地整顿工作的重要作用,从滨海地区能源矿产相对丰富、水资源严重不足、金属矿产贫乏的特点入手,综述了基质改良和生物改良这两种在滨海地区矿业废弃地整顿中最常用的方法,详细论述了生物改良中的植物选择、引入固氮生物、金属耐性植物和绿肥作物的方法;讨论了各种方法及其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滨海地区矿业废弃地整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青海三江源地区,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生态立省"战略指导下,三江源地区以绿色经济发展为主旋律。青海地处"江河源"和"气候源"的独特地带,"这里是高寒生物物种的资源库,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在距今大约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世界上不少地区都被海水淹没了,但我国的辽西地区却是例外。这里气候温暖、湖泊交错、植被繁茂,是蛙鸟鱼龙等动物们生活的乐园。各种各样的生物们在这个"白垩纪公园"里演绎了一幕幕生命进化的好戏。  相似文献   

9.
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红花园组生物礁相当发育,是中扬子地区红花园组生物礁的代表性产区。造礁生物主要有:瓶筐石(Calathium)、藻类(Alga)、苔藓虫(Batostoma)、古钵海绵(Archaeoscyphia)以及Pulchrilamina;附礁生物包括海百合(Crinoidea)、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对生物礁形成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其不仅与生物自身有关,同时受到海平面变化、古气候与古海洋海水条件、水动力条件、风暴作用等因素共同影响。生物形成了生物礁的坚实骨架,在礁的建造中起到类似柱、梁的作用;研究区海平面的变化存在四个旋回,控制着造礁生物的演化以及生物礁的发育,导致研究区生物礁呈现出厚度和规模小、剖面上断续分布的特征;水动力强弱也与生物礁的发育密切相关,研究区的生物礁发育于低-中能环境;光照、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清洁程度等特殊的古气候与古海洋海水条件为生物礁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偶发性的风暴流对生物礁的形成既有破坏作用,也有建设性作用。风暴流异地搬运的碎屑颗粒卸载堆积形成的浅滩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基底条件,是生物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
生物沥青(Bioasphalt)是林业资源、城市垃圾以及动物排泄物等经过液化以及分离制备的沥青类材料,对我国农业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本文以"生物沥青"为主题词,时间跨度为1999~2018年,从CNKI数据库中得到相关文献121篇,将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对关键词,作者、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生物沥青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资助基金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结果如下:(1)生物沥青经历了两个阶段:起步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2)1999年以来,生物沥青研究主要围绕"生物沥青"、"石油沥青"、"基质沥青"、"路用性能"、"沥青混合料"、"沥青结合料"等展开;(3)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湖南大学是最主要的研究机构;(4)《公路工程》和《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是生物沥青相关研究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研究生物沥青投入最多的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