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设计”是高等院校面向机类、近机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根据本科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本科学生的教学实践,并考虑“机械设计”课程内容及其特点,提出了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考核方式、教师培养与评价标准等教学改革方法与思路,对于促进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出发点和确定办学方向的根本依据.培养技能型人才,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走出学科理论为主的“象牙塔”,面向职业需要迈出的关键性一步,然而片面地强调技能带来的学生“工具性”“功利性”教育,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培养“技高”而且“品端”人才,是高职教育功能全面实现的核心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3.
柴秋 《职业技术》2009,(6):72-72
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证。如何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双师型”教师内涵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地方大学教学改革过程中,贯彻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将培养目标由传统大学的“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已经成共识。 所谓“知识型”人才,是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以从事研究的脑力劳动为主的专门人才。传统大学在培养知识型人才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并培养了大量人才。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从高校培养的人才总体看,缺少一个层次,这就是我们当前说的“技能型”人才。所谓“技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从“三全”走向“三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素质教育应当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21世纪的中国太需要创新人才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应当有这样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财会从业人员队伍出现了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形成了“人员过剩,人才匮乏”的局面,产生了供需上的矛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瓶颈,已不再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状况,尤其是在高校创新型财会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了问题.本文从创新型财会人才的标准入手,结合我国当前高校创新型财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提出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职院校人才“订单”来源的六种模式及其特点,对订单培养进行了理性分析,列举了各类“订单”培养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优势、劣势及风险.通过订单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基于订单培养具有校企深度融合、面向岗位的特点,提出了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在素质教育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教育者应运用情感教育,唤起“差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对症下药,努力提高其学习成绩,同时积极鼓励其专长发展,将其培养锻炼成为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所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高瞻远瞩,从战略上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中心是面向现代化,其实质在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然而,各种人才的培养均以普通教育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实际情况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对纺织高等教育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面向我国纺织工业现代化建设,培养符合“三个面向”要求的高级纺织工程技术人才。今年以来,我院从“三个面向”的高度,分析了我国纺织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纺织高等教育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订纺织类专业教学计划的意见,力求明确各专业的业务培养规格,建立具有纺织类专业特色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课程体系,先在纺织工程专业进行试点,然后重新修订纺织类其它专业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题词其核心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意味着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为只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把握和落实“面向现代化”。教育面向现代化主要是满足四化建设的需求,适应21世纪科技与人才竞争的新形势,为各条战线培养大批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具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有精良素质的人才。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逐步实现教育自身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金融类“应用型”人才是金融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加强经济数学与金融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高级金融类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经济数学与金融类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对金融类院校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使经济数学的教学适应当前金融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出优秀的金融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高度概括了教育与现代化、与世界、与未来的关系.教育要面向世界,是从空间的角度对面向现代化的说明;教育要面向未来,是从时间的角度对面向现代化的描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发展的新动向,吸取世界上一切对我们有用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当前的急需,更重要的是为下世纪做好人才准备.”三个面向”是紧密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核心是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财会专业在我国职业学校中创办以来,培养出一大批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人才.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学、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必备的实践操作技能.本文根据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方向,针对如何将动态教学模式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作出几点新思路的教学方法探讨,以提高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中老铁路”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阐述培训课程构建思路、设置面向中老铁路连结员岗位的培训课程、连结员岗位教学实践,探索面向东盟国家铁道类人才培养与实践的课程建设,以培养符合国际铁道交通运营的人才,为国际化办学及培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网络》2010,(5):41-41
4月14日,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其“新四代网络实验室”解决方案。新方案面向创新IT技术、为学校培养出更符合面向应用市场的人才,提出了创新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境,并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一年七月,我曾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搞“导读”的主张.当时,教学有两种倾向:一是因死板的、填鸭式的“满堂灌’,限制和束缚了学生智力;一是跟着高考试题转的“满堂练”,真是题海无边,学生难游。针对上述弊端,“导读”既能克服“满堂灌”,又能改变“满堂练”,还能要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励学生学习进取,在提高自学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 一九八三年九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须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面向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行商贸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把新加坡成功的“教学工厂”模式理论引入了本课题.并以“教学工厂”为依托,进行了“教学工厂”理论、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商务类人才的多元技巧能力培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培养“双师型”财会教师的探索与实践本刊通讯员满希明所谓“双师型”财会教师,就是在财政(经)学校能作为教授财会知识的讲师在实际工作中,可顶岗成为某一企业单位的会计师或经济师。“双师型”财会教师,是财政(经)职业学校师资特色的体现,也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应用型人才的特殊需要。然而,我校现有的财会教师中,“两门”(出校门入校门)教师占90%以上,他们虽然经过高校专业学习并走上教学讲坛,但并未真正从事过财会实际工作,缺乏相应的实践,动手与操作能力,按中专师资标准衡量还有一定差距。为此,我校把提高财会教师的实践技能作为“双师型”师资培养的突破口,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具体作法是通过三个层次的锻炼,达到三方面的提高。第一,通过边教学、边实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我校的财会教师,整体上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的优势。他们好学上进,勤于钻研,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渴望在教学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是专业教学的中坚力量。但普遍性的问题,是一定程度上的理论脱离实际,部分教师眼高手低,会说不会做。对此,我校从“双师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在不脱离教学岗位的基础上对这部分教师进行了必要的培训与引导。1.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教  相似文献   

20.
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方针已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者”的概念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既要培养专门人才,也要培养过去者,而且从数量上看,后者是主要的。 同科举考试一样,应试教育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但它培养的是专门的人才,而不是劳动者。这就异化了我们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由面向全体变为面向部分,由国民教育变成了精英教育。 可以说,应试教育以面向少数人为根本特征,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为根本特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竟用一日‘文革”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