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新的概念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应该是良好状态.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现在的父母在重视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学前期是人生旅程重要的奠基时期.此时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儿童出生后第四年到第六年,是儿童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幼儿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那么导致幼儿产生自卑、孤僻等这些心理的原因是什么?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一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包括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对一个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儿童触及社会的第一道关口,因而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以及一个家庭的完整程度,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更是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农村离婚率的升高,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产生暴力倾向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从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产生暴力倾向后的纠正问题来做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儿童健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主要负责儿童的照料工作。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照料儿童的能力可能越强,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就越好。从知识资本、社会资本、收入、行为选择等方面分析女性(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机制,得到以下结论:教育不仅能够增加女性的资本存量,增强女性在家庭中的谈判地位与自由选择的权力,还有助于提高女性分配和利用资源的效率,从而对儿童健康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妙华 《考试周刊》2009,(14):234-234
家庭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家是孩子了解自己和学会做人的地方。生长在离异家庭的儿童是不幸的,但只要家长能注意教育方法.及时地和孩子进行交流.离异家庭儿童就能感受到幸福,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略论家庭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是衡量儿童健康的重要指标,家庭则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表现及产生问题的家庭原因,提出家长应通过自觉培育家庭教育新理念、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施以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新冠疫情对家庭而言是一次重大危机事件,在此期间,由于父母面临着平衡工作、家务、子女照顾等带来的挑战,分身乏术,使子女不可避免地承担部分家庭照顾责任和父母角色,即家庭中发生亲职化现象。亲职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给儿童带来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关于亲职化缘何产生相互矛盾的结果,尚缺乏系统论述。本文从个体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出发,分析亲职化为何对儿童产生相互矛盾的影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亲职化儿童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具体建议包括:父母给予亲职化儿童照顾家庭的认可和鼓励、培养亲职化儿童复原力和控制感、给予儿童适宜的亲职化体验、营造健康的家庭系统。  相似文献   

7.
缺陷儿童是指除身心残疾以外的各类非正常儿童,是介于正常和残疾之间的儿童,如唇裂、面部畸形等先天性有缺陷的儿童。由于缺陷儿童的身体因素,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公正的待遇,如果父母、学校不能科学、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就会使缺陷儿童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阻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西部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主要的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留守儿童也就随之产生,并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对当地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与家庭中的学习需求与心理需求,目的是找到留守儿童在学校与家庭中所面临的问题与障碍,以便学校、家长以及社会部门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教育参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9.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我所在的学校单亲离异家庭、吸贩毒家庭、服刑人员家庭的子女在不断增加。这些特殊子女的产生,给本来就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带来难题。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健康发展,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因素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家庭影响因素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观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共同养育、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儿童人格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对家长和保教机构帮助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孩子诞生于家庭,成长于家庭,家庭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生态环境。每个人一生中,多数的时间会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场所。对孩子而言,一出生接触到的就是父母,父母充当了孩子的照顾者和玩伴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教导儿童在各种情境下合适的行为,向儿童灌输社会礼节、行为规范及自我控制,保护儿童,呵护儿童,帮助他们健康全面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更新教育观念 维护幼儿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无痛病外,还必须心理健康。兼具这两个条件的,才能算是—个真正健康的人。作为肩负“保教”重任的幼儿园教师却往往因为忙于养护幼儿不让其生病,忙于维护常规,忙于组织活动,忙于传授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儿童出生后第四年到第六年,是儿童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在我国,这个阶段属于幼儿教育阶段。因此,幼儿园教  相似文献   

13.
万生彩 《山东教育》2007,(7):123-124
不和谐的家庭,给儿童的心理和人格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和谐家庭能给儿童提供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良好环境。和谐家庭应是生活气氛宽松民主,家庭取向健康积极,成员之间互助奉献、和睦友爱、尊重理解、宽容信任、和谐发展、充满活力的新型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
马宇 《教育评论》2012,(4):159-161
2006年,英国为改善儿童、青年及家庭的发展,及提供资金资助第三方机构的工作,而设立"儿童、青年及家庭资助拨款计划",并一直实施至今。本文通过对该计划实施背景的分析和实施过程的介绍,试图帮助人们了解该计划实施在英国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以及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儿童的健康状况应取决于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多种渠道对儿童实施的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综合保健。其中以家庭为中心的保健是促进儿童健康的关键 ,而家庭的健康观念和行为则是实施家庭保健的根本。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 ,拟通过调查为建立更好的家庭保健模式提供一定的依据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我们选择芜湖市青山小区的203户家庭(0~10岁儿童 ,包括新婚夫妇家庭)为调查对象 ,于1999年7月 ,采用简单问卷和访谈观察相结合的方式逐户调查。内容包括 :家庭基本情况(经济收入、文化水平、职业等) ,家族成员的健康观…  相似文献   

16.
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各种营养的均衡摄入尤为重要。为了广泛地宣传、普及儿童营养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儿童及家长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由“心系好儿童”活动组委会主办、卡夫食品菓珍品牌协办的第三阶段“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于2005年10月启动,此次活动共将涉及15个城市的85万个家庭。自“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活动启动预计累计有937万人次的儿童及家长直接受益。  相似文献   

17.
有关专家指出,意外伤害是21世纪儿童严重的健康问题。在我国,意外伤害已成为O至14岁儿童的第—位死因。一项资料显示.5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那么,如何防止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呢?  相似文献   

18.
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形成与其生活的家庭教养环境,尤其是父母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儿童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不良习惯和行为一旦被强化、固定下来,往往难以矫治,并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身健康吲。为了研究家庭教养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及成长的影响,预防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发生,我们于2009年3~11月,对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教养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宋军 《文教资料》2014,(27):132-133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他们的身心成长、学习生活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长期处在亲情缺失的状态中,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极易出现心理异常。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三位一体,紧密配合,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20.
现在大多数儿童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原因,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着神仙般的快乐生活、皇帝般的尊贵待遇.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恼怒发气,遇到矛盾就互不相让,吵闹打架,对老师或长辈的批评就产生焦虑、攻击报复、固执傲慢等心理,或离家出走,或厌学不想读书,家长多番动员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