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物体以速度V→相对于转动惯性系运动时,物体受到Coriolis力的作用.因此,当物体自高空下落,由于受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指向东方的Coriolis力的作用,物体落地点偏向东方.而且由其运动微分方程组很容易算出它落地时偏东的距离.这点,在很多理论力学教材上都有论述,我们是应该很容易理解的.当在地球上竖直上抛某物体,通常也很容易由其运动微分方程算出它落地时却是偏西的,而且能精确地算出其偏西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初学重力与重心时,往往会感到困难,且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文就通过对"重力和重心"学习中的易错点进行剖析,来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内容一、对重力的认识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即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到其他作用力无关例1关于地球上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3.
易错点1 压力和重力不能混为一谈初学压力概念时,容易将压力和重力混为一谈.压力和重力是有区别的.(1)从力的性质上看,压力属于弹性力,而重力属于引力性质,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从施力物体来看,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挤压的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3)从力的作用来看,压力作用在相互发生挤压  相似文献   

4.
正确分析物体所受的力,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关键,因此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具体步骤如下:一、确定研究对象,即分析哪些物体受力。二、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即分析受力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等状态。三、找出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全部力,不遗漏、不重复。通常按下列顺序分析。(1)重力。作用于物体的重心,方向总是垂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因为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因此在研究地面物体受力时,首先应把物体重力考虑进去。(2)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一般分两种:一种…  相似文献   

5.
一、做功的判断做功指的是一个物理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跟力和物体运动的距离相联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那就表明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因此,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力学里所说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也是判断物体是否做功的惟一依据.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时要注意下面三点:1.力作用在物体上,而没有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即“劳而无功”).原因是缺少了距离这个因素.2.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惯性而保持原…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做斜抛运动.由于抛出点相对于落地点位置不同,取得最大射程时所对应的投射角也就不同.众所周知,当抛出点与落地点位于同一水平面时,最佳投射角为45°.  相似文献   

7.
当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甩下处于静上或作匀速直运动时,它所处的状态即为共点力的平衡,其平衡条件为∑F=0(这几个力可以作用于同一点,也可以是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如果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以缓慢的方式进行变化,则该过程便是准静态过程,此时,我们完全可以将上述动态分析过程中的每一时刻均视为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第三册十至十三课,是用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其教学目的是,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受到力的作用,几种运动方式移动、摆动、转动的特点;物体自由落地,具有重量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引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教学“物体的运动”一课,应着重让学生懂得,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地球自转使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人们便把导致物体发生水平偏向的力叫地转偏向力,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和它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一、方法与规律总结地球自转使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人们把导致物体发生偏向的力叫地转偏向力,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都和它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初速度抛出物体。若初速度一次比一次大,物体落地点就一次比一次远;当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再也不落回地面,而是做以地心为一个焦点的不同轨道的椭圆(或圆)运动。当物体向近地点(或远地点)运动时,物体的速度将变大(或变小)。用Flash MX动态显示上述“牛顿草图”时,可以在动态文本框中呈现不同时刻物体的速度变化。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在学习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力的物质性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的,凡是有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着两个物体、如重力是发生在地球与物体之间,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二、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三、力的间接性力的作用既可以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如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磁力等等.理解力的概念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转偏向力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翻译不当导致内涵不清;二是其产生原理较为复杂,容易让人误解。地转偏向力应改称为科里奥利力。在地球上相对地球运动的物体,只要速度与角速度方向不平行,都会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题1.亚里斯多德的错误观点是必须有.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没有的作用,物体就要_下来.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当此物体受到一个沿水平方向向右大小为5牛的力推动时,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则物体受到的阻力是.牛,当撤去推力后,物体的速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某人用力拉着一个2O0牛重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1倍,那么此人用的力至少是牛.4.一物正在竖直上升的气球上掉下,那么物体刚脱离气球时,它的运动方向是,这是由于物体有的缘故.5.物体在两个力…  相似文献   

15.
肖洁 《广东教育》2006,(7):78-81
1、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其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是变速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且合外力的方向(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恒力,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外力为变力,做加速度改变的曲线运动。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速度方向成锐角时,物体运动速率将增大;当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成钝角时,物体运动速率将减小。  相似文献   

16.
通常所说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时,沿竖直方向相比较的最上面点和最下面点.当物体在复合场中做圆周运动时,我们把物体在沿着所受复合场力的方向上相比较,最上面的点和最下面的点称为等效"最高点"和"最低点",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体在复合场中做圆运动时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可给解题带来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7.
通常所说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时,沿竖直方向相比较的最上面点和最下面点.当物体在复合场中做圆周运动时,我们把物体在沿着所受复合场力的方向上相比较,最上面的点和最下面的点称为等效“最高点”和“最低点”,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体在复合场中做圆运动时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可给解题带来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8.
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B.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C.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D.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图12.如图  相似文献   

19.
二力平衡的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知识对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求平衡力中的未知力以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浮力等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学习这一定义要明确 :1 .定义中指的“物体”是指一个物体 ,而且是受力物体 ;“几个力”都作用在这个物体上。“几个力”指至少有两个力。2 .由定义可知 ,当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时 ,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何种运动状态 ,决定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原来是…  相似文献   

20.
初中教材“运动和力”一节中,讲到“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它施加力”时,举了例子:“射出去的炮弹,不断地改变运动方向,而作曲线运动,是由于受到重力,更恰当些,其理由如下: 一、重力是宇宙中所有其他物体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引力,在地球表面或在其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