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纯洁无邪的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教师心理发展对学生发展的具体影响1.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个体内心情感的外现。教师积极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心境的愉快、师生关系的协调、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都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态势语”,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而这一点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有一位心理学家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 35%的音调 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和谐得体的“面部表情”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在课堂教学和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常常有意地给自己的语言配上一些“态势语”,即手势、微笑、身姿、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副语言,也称非语言行为,它是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态、动作等,把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对其心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启发其按一定的方式去思考、行动的一种无声语言。一、表情语的运用面部表情,是人传递信息的高级中心,美国学者帕尔·拉别恩曾经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学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获得很丰富的信息。在师生的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表情非常敏感,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对学生产生某种暗示作用,学生会从教师的表情中领会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教师的眼睛…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除言语外对学生的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为,如眼神、表情、手势、站姿等。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的一个实验结论中表述得很生动形象: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的言语+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这个等式中,面部表情就是一种非言语行为,它占了一个信息总效果的一半以上。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流信息的过程。无疑,课堂信息交流的效果与教师使用非言语行为所产生的美感是成正比的。一、眼神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交流信息、传递感情的载体。课堂上,教师的眼神与学生的眼…  相似文献   

5.
面部表情对教学内容的表达非常有帮助,具有传神达意的功能。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曾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 38%的音调 55%的面部表情。因此,教师的面部表情对于教育和教学信息的传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把握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神态。教师在讲台上的每一个细微的神态都会在学生的情感上、心灵上引起强烈的感应。  相似文献   

7.
教师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正确、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这就对“态势语言”中的面部表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面部表情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课堂上一幅艺术性很高的“板书”。有一个公式这样表述: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 38%的声调 55%的面部表情。这个公式形象地表述了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特殊作用。教学也是一个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这个公式当然也适用于课堂教学。显而易见,在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面部表情有很大的艺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Bodylanguage呢?Bodylanguage是指通过全身或某个部位的动作、表情或姿态,传递给别人特有的意思或想法的体态语言。美国心理学家帕乐、帕拉别思通过实验证实: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不难看出,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人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作用几乎相等。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手势语言及面部表情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就会特别感兴趣,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内容,使记忆更加深刻。语音、语调教学中的体态语。语音、语调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学习标准的语音、语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借助…  相似文献   

9.
卢友燕 《中国教师》2014,(20):55-56
<正>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对口头语言有补充说明的作用。从感官上而言,体态语言是教师的思维活动在动作上的体现,不仅丰富了信息传达的途径,也强化了学生的视觉体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从信息的接收过程来看,体态语言从以声音输入转化为以动作表情的感知输入,具有反馈信息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曾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体育作为一门以身  相似文献   

10.
要注意用好面部表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个公式这样表述: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面部表情。这个公式形象地表明了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特殊作用。课堂教学也是个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这个公式当然适用于课堂教学。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运用好面部表情。 1.运用面部表情组织教学 上课伊始,教师站在讲台上,表情严肃而不失平和,再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同学们便会立即坐好,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心理学家艾怕特赫拉别思通过实验认为,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的言词十38%的音调十55%的面部表情。可见,表情作为一种非语言因素,在传播信息中是多么的重要。教师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它要求教师除了应具有以身许教、献身教育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外,还应具有深厚的业务知识、优良的教学方法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等等。其中作为教学基本能力的教学语言、板书、实验操作、朗读等己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惟教态的外显特征之一上课表情,其表现却往往不如人意。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表情或冷漠僵化或苛于严肃或…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Albert·Mehrabian)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一7%的文字(、erbal)+38%音调(vocal)+55%面部表情(facial)”。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过程是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而艾帕尔这一经过实验证实的公式却说明了无声语言——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讲课时,任何老师都不可能使用绝对单一的语言方式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而更多地依靠或伴有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等来强调、重复语言信息,代替语言暗示,甚至补充语言暗示的信息。面部表情可以传递信息,从心理学上分析,是因…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是借助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人类的无声语言——体态语言。美国心理学家艾帕特·梅拉别恩从许多实验中取得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这个公式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55%以上的信息是面部表情和动作。因此,一位好老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雄辩地口才,还要有美妙的体态语言,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把握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神态.教师在讲台上的每一个细微的神态都会在学生的情感上、心灵上引起强烈的感应.我们中学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已注意到课堂的身体姿态、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但缺少系统归纳分析.以下,笔者主要结合语文教师的教学神态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表情动作是情绪的一种外显形式,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教师的言语信号代替不了表情动作,两者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具有可视性,所以教师必须在较好地以言语传播知识信息的同时,在表情动作上下一番功夫,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马卡连柯说过:“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它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表”。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除父母外最早的老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学习、模仿的直接榜样。教师的神态,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个学生的眼睛都仿佛是一台摄像机,随时将教师的神态留在各自的“底片”上。神态是感情和姿态的综合,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把喜怒哀乐的真挚感情,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和姿态传递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教师的神态具有丰富的内涵。表情是感情的“晴雨表”。心理学家认为:感情表达等于7%言词加38%声音加55%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中,眼睛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据专家测试,在人们的交往中,有声语言只起45%的作用,而45%的意思是通过体态语言表达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 梅拉别恩在多次试验后得出结论 信息总效果=文字 音调 面部表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教师以恰当的体态语言辅助有声语言进行教学,能引发学生的情趣,补充和加强讲述内容,增加多种信息渠道,使学生大脑两半球同时活动,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体态语也叫态势语、无声语言、副语言等。体态语是人们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形体帮助口语信息的无声语言 ,教学中的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身体的有关部分所发出的有意义的动作的总和。   教师体态语的作用已经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经过试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信息交流的总效果 =7%的文字+ 38%的音调+ 55%的面部表情。不管这些测定的准确性如何 ,体态语的作用是确实存在的” (郭政《讲课方法艺术论》 )。“非语言的研究已取得多方面成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结论或发…  相似文献   

19.
王举萍 《考试周刊》2011,(91):234-234
教师不仅通过言语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凭借面部表情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表达自己的教育意图,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学生透过教师表情的变化,可以领悟、觉察到教师情感的变化,获得反馈信息。正是这种教育的情感性特征,以及中小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面部表情的基调:无论课堂内外,教师在学生面前都应保持和蔼、亲切、开朗的面部表情状态。表情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晴雨伞,是课堂中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最有魅力的教具,所以表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体态语(言)也称无声语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之中,教师以其表情、手势、动作、眼神等体态语言来传送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从而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一、体态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Albert·Me-hyabin)认为,信息的效果一7%的文字十38%的音调十55%的面部表情。从中可见体态语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1.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听觉获取的教学信息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自然地运用手势、眼神、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