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中的科学观开始从"探究"向"实践"转向,科学教育学界积极探索以当代科学实践为情境的教学模式。此类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教学设计: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论证教学和基于"社会需求"的科学研究案例教学。前者充斥着辩论、磋商、证据收集、评价和反思等科学论证活动;而后者则全方位展示科学家根据社会需求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这两类教学设计都重视学生对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解、通过反思来进行明确的科学本质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功能性科学素养。我国需要结合本国实情,挖掘和利用学生熟悉的当代科学实践情境,以发展学生对实践取向的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项目化学习主要是基于学科核心概念与主题,设计一系列驱动性的问题或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形式来促进学科素养快速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究、创新的过程,也是情境式体验与小组精诚协作的过程。在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科学体验,拓宽学生科学视野,也能够促进科学素养快速养成。  相似文献   

3.
丁怀兵 《广西教育》2014,(9):44+63-44,63
科学课程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的主要媒介,也是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有效依托,因此,科学课程的设计和建构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科学课程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学生形成全面的科学素质.需要倡导内在学习,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满腔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这就需要科技辅导员正确导向、科学评价.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需要组织、指导、管理和参与,不能代替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从科学实践活动中获取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科学实践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但很多教育工作者对科学实践仍存在认知偏差且不够重视。科学实践哲学为科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既有的科学教育理念的弊端以及核心素养育人理念的实践本质都体现出科学实践的重要性。核心素养背景下融合认知(概念和认识论)、社会(语言和共同体)和物质(材料和时空)三个维度的科学实践内涵,充分表明了科学实践与传统意义上的“实践”以及科学探究的不同。基于科学实践的国际科学教育在课程、课堂、教学以及评价四个方面落实科学素养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通过科学实践在学校教育层面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理念的本土化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化学知识为载体,运用科学方法开展教学,使得学生不仅获取学科专业知识,同时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我们可以从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强化习题教育功能、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和运用化学科学史料等五个方面来实践初中化学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中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提出了科学素养的评价,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结合设计、改进“大气压实验”教具的实践活动课,尝试将“自制教具”活动南以服务教学、改造薄弱学校实验设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过渡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并进行设计、制作的创新实践活动,使“自制教具”活动成为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5,(33):189-190
小学科学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实践活动作为课本以外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它能够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目的。但是如何正确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两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教育过程浅谈了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学习革命的时代,一个文化理解的时代,一个学习革命与文化理解交互的教育变革时代。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已逾十年,十年之中,科学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实践,诸如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重视在儿童前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教学,面向全体儿童等。应当看到,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教育是国际化的,人们对于科学文化、科学本质、儿童认知发展等认识的发展也影响着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国际科学教育的文化交互也促进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悄然变革:科学教学内容从过去强调了解科学事实和信息,变为强调理解科学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将过去教学中把科学知识和过程相割裂,变为强调科学多方面综合在一起学习;将动手探究作为课程主要方式的“做”科学,变为让学生在真实探究基础上作为论据和解释的“理解”科学等。  相似文献   

10.
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对某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世界之最——广济桥”的三次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剖析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真实教学情况,揭示课程实施逻辑和教学原则,即以问题情境为导向,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结合多元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掌控感,走向高水平科学探究;减少不必要的知识记忆环节,以启迪思维为核心。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科学探究,科学实践这一概念是在特殊的背景下提出的,有其独特的内涵。科学实践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多维性、过程性,科学实践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包括科学知识的理解、科学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的培育。开展科学实践的政策建议有科学实践课程化、科学实践多样化、科学实践常态化。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实践源于对自身合理性的认识论反思,是科学内在秩序和外在价值的统一。科学教育符合科学实践的认识论逻辑,并在科学与生活交织的文化场域中指向人的生命存在意义。然而,对世界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假设衍生出内涵迥异的认识论范式,致使科学教育形成差异性的发展路径和异化形态,表现为“机械—还原”论造成科学教育的无人危机,“形式—符合”论形成科学教育的真理强权,“有机—连贯”论导致科学教育生命观的泛化,“语境—实践”论易使科学教育陷入多元化的虚无。实际上,科学产生于人类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充盈着人性价值且具有普遍意义的“地方性文化”。文化场域中科学教育的价值规律和实现机制遵循人之发展的内在逻辑。在路径上,以彰显人的文化生命价值为导向确立教育目标,融合科学文化的“真、善、美”选择教育内容,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开展教育实践,基于科学文化自觉施以教育评价。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对文化之人的塑造和养成。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科学教学中要拓宽课堂教学的时空,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转变课内实验教学方式,有效开发课堂探究素材;开展多项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拓展探究途径;实施“小课题”研究,培养综合探究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程国清 《化学教学》2005,(7):101-10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高中化学课程明确的目标,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等。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从实践的层面实施课程目标落实科学方法教育,文章从“讲授、过程、运用、反思和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科学过程技能培养是新时代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围绕“酵母菌生长曲线的绘制”开展系列模块融合实验课程,将实验室无菌培养、微生物计数、生长曲线绘制等技术原理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在参与科学实践过程中自主建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思维、掌握科学过程技能,也为高中生物学学科模块融合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的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探究的态度及能力。作为《科学》课的教师,要想使孩子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教学全过程中精心策划、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当中去发现和探讨,才能使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得以养成,科学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一、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小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即使是看到了一群毫不起眼的小蚂蚁,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在地上趴半天,一边观察小蚂蚁,一边还没完没了地提问:“蚂蚁怎么认得回家的路呢?”…  相似文献   

17.
《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与核心概念》增加了工程技术元素,提出“科学实践”概念。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的转型,更加关注具体的实践活动,更能促进与知识的融合,更有助于深化核心素养的发展空间。通过改变探究活动与知识建构相脱离的倾向、改变问题驱动方式为项目驱动、改变单一学科教学为学科融合等策略,可以有效实现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十余年情境化试题研发的成果,并与国际主流教育测评项目比较分析,构建了科学学业测评的情境分类框架,具体包括生活情境、自然情境、环境情境、科学实践情境、技术与工程情境五大维度。依据此情境分类框架,对中学生科学素养测评与诊断改进项目2(以下简称“中科项目”)2014-2017年连续4年使用的共104道情境化试题进行分类,并对A地区这4年参测共计188580名初中生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表明:学生在生活情境试题上的得分最高,比得分较低的科学实践情境和技术与工程情境试题高20%左右。研究的结果可以为科学试题开发提供情境素材、发掘线索和质量分析框架;同时也提示教师和试题开发者应进一步关注情境,尤其是科学与技术情境在实际教学与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郭雅 《考试周刊》2012,(74):126-127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并将极大地影响中学科学教学的现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中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中学科学教学朝着自主、特色、个性化的教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以具体事实为中心的科学教育实践存在着一些弊端。超越事实的科学课教学的基本内涵是指:在科学课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以具体科学概念和概念性观念为核心,以具体事实性知识和主题为工具,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并最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改进当前以具体事实为中心的科学教育实践的策略是:改进现有的课程设计与编排;在科学教育中关注科学史的内容;改善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