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平台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也愈来愈受到企业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新闻传播领域开始出现信息内容安全不牢、权责治理边界模糊、用户数据隐私泄露等方面的问题。互联网平台企业需要进一步剖析信息传播治理问题的内在逻辑,探索适合智能媒体时代的治理路径,最终推进互联网平台与新闻传播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互联网平台功能的增扩与延伸,其自身呈现出多样化的身份定位。然而多样化的属性认知并未消除平台社会责任划分的复杂性,反而加剧了认知难度。从媒介进化的视角出发,以“媒介”作为理解互联网平台的逻辑起点,同时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致力于厘清互联网平台的社会责任维度,构建互联网平台社会责任的新理论模型。作为基础设施的媒介和作为组织机构的媒介共同勾画出了平台社会责任之维,前者着眼于普通用户的数字化生存,不存在较高的身份门槛;后者关注从事平台劳动的生产者,仍然具备深入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社会,要使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多元化,便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社交媒体.近两年,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问答平台红极一时,这些平台在推动社会治理方面具有治理效率优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项目定制化等显著优势.而要使得相关平台更好地发展,则应完善政府、平台、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既需要平台自身规制,也需要在常态化制度化的框架下运行.  相似文献   

4.
刘若辰  张剑  孙尚如 《新闻界》2023,(12):91-96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尤其是数字化传播手段以及人工智能,持续改变着舆论生态,也给政府公共治理带来多重挑战。主流媒体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既要不断回应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又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川观新闻在深融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深刻感受到以“新闻+服务”为核心生产机制的平台型生态系统在增加用户黏性、打造媒介公信力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上的巨大价值,并持续探索“新闻+公益”的实践路径,为提升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效能,积极参与社会协同治理提供了一种破题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2,(4)
媒介化治理指向一种“媒介规制”的实践取向,是探索媒介何为与治理何往的治理新范式,最终要以治理的媒介化进路及逻辑达成善治目的。本文对媒介嵌入国家治理的时代背景进行剖析,在厘清媒介化治理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媒介化治理的相应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媒介化治理是以善治为导向的治理;媒介作为基础设施能发挥“媒介规制”涵化作用,对国家治理体系与信息传播体系进行同构,协同参与面向未来媒介化社会的新治理图景。因此,社会场域和系统需不断调适自身以适应媒体规则和媒介逻辑,通过平台一体化、信息供需精准适配、技术赋能提质增效三个实践路径增强媒介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余筱瑶 《出版科学》2016,24(3):80-83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版无形中给互联网治理带来新的挑战。规范、治理微信平台的出版侵权行为,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备受关注。剖析目前主要出版侵权类型,辨清典型出版侵权责任,明确合法与非法的行为界限,并对微信平台的出版侵权行为从法规、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层面进行规制,以期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播与著作权保护。  相似文献   

7.
甘恬 《新闻战线》2023,(23):75-77
加快推动省域一体化传播体系建设,促进省域传播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高效化,是融合发展现阶段探索的重点。省域媒体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在打造纵贯省市县三级的媒体生态上多有创新。本文从浙江媒体融合实践出发,探析省域传播平台化的运行逻辑、发展现状等,为省域一体化传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看,我国出版企业尚未全面建立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报告内容的主观性太强、选择性披露现象严重,社会责任的履行没有嵌入到企业的整体治理结构中,第三方独立鉴证机制尚不完善,缺乏客观性。为此,应该针对出版企业管理层组织出版业企业社会责任培训,探索建立统一的出版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与评价体系,设置专门的社会责任相关部门,加强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执行力,同时借助高校平台进行第三方独立鉴证。  相似文献   

9.
张鸿飞 《编辑之友》2022,(1):25-29,56
自2019年开始,风头正劲的互联网平台遭遇强监管风暴,其背后原因是平台垄断和数字霸权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平台发展已明显呈现出的内卷化特征,指出平台内卷化具体表现为流量焦虑、价值漂移和数字霸权.内卷化的实质是创新不足导致的内向坍缩,惯性障碍、竞争约束和平台垄断等因素共同导致了互联网平台的创新陷阱,深层原因是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主张层面出现扭曲和断裂,导致无法突破内外部资源约束,日渐陷入没有发展的增长.内卷化一旦形成便具有强大的惯性,互联网平台要想走出内卷困境,必须在价值主张的驱动下进行商业模式的深层创新,同时也需要从外部治理层面加强约束和激励.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务微平台的职能定位经历了从政务公开的平台到社会治理工具的变迁。2010年以来,研究者从关注自媒体的技术属性转向关注其作为社会群体关系网络的社会属性。研究焦点问题包括政务微平台与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的关系研究和政务微平台运作机制研究。但单一的"行政效能"研究视角已经很难进一步从学术角度解释媒介化社会情境下,多元治理主体如何参与社会网络治理的现实问题,包括协同视角在内的更加多元的学科视角将有助于解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孙芳 《青年记者》2022,(5):46-47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谣言传播态势更加明显,对网络谣言开展专项治理也成为当下的重要命题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开设网络辟谣平台成为重要应对举措,各平台间进行联合协作也逐渐常态化.本文对网络谣言平台之间的协同和联合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平台设立时间较短,平台终端混乱以及主体壁垒等问题仍然存在,未来应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谢珺 《编辑之友》2018,(2):37-43
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信息社会的结构性交化,各类垂直产业不断突破彼此界限,实现了串联贯通.互联网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并行进一步推动了上游内容产业的互联网化与互联网产业的内容版图扩张.尽管拥有雄厚的内容资源与悠久的行业发展历史,传统出版业的编辑中心论思维和线性个体化经营思路的局限性依然使传统出版业在互联网浪潮中左支右绌.文章在现有媒体平台相关研究基础上,以作者、内容与读者资源为立足点,分析研究国内出版业的平台化转型探索,探讨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顺应内容行业的平台化发展趋势,借力或造力建构出版业的生态平台,以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积极推动媒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展现“两个先行”头雁风采,杭州在通过媒介化治理实践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本研究通过对《我们圆桌会》的个案剖析,探究了媒介化治理过程中媒体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媒介逻辑与治理逻辑的调和方式以及媒体制造社会共识从而达成媒介化治理目标的具体方式,探索了基于《我们圆桌会》媒介化治理实践推动杭州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即通过搭建多元社会主体交流沟通协商平台,形塑自身主体性。通过党政部门与媒体机构的“政媒联动”机制,规避媒介逻辑与治理逻辑的冲突与矛盾。通过媒体的公共性实践,在广泛的多元社会主体中制造社会共识,实现媒介化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算法通过平台载体与信息环境的深度融合“下沉”为一种社会的运行范式,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技术的可供性。从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背景出发,作为网络平台内容运行机制的算法,展示出其社会责任属性和责任构建的必要性。结合内容生产的过程性维度,算法责任在生成、应用和结果三个层面上形成自身的合法性。但是,目前算法责任的履行依然存在主观与客观、公共与私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和冲突,基于内容生态的算法治理方向,复杂治理范式和公共哲学的视角成为平台算法责任构建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平台对日常与公共生活全方位的渗透,平台社会已经成为全媒体研究和全球传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西方学界,前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主席何塞·范·迪克是对平台社会较早进行系统开拓性研究的领军学者,相关研究覆盖平台化的内在逻辑、平台生态系统的多维向度、平台社会与用户能动性及文化建构的关系等.针对近年来平台社会的新发展趋势,笔者对话何塞·范·迪克,探讨在历史-文化、社会-技术以及技术-商业的语境中平台化的发展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22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事件为观察对象,重点回顾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北京冬奥会报道与抗击新冠疫情报道等重大题材的新闻实践,从新闻生产、技术采纳与新闻业态三个维度出发阐述本年度新闻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归纳当前数字新闻业在平台社会语境下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从生产到传播各环节的“常态接合”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生产的平台化、触达技术的智能化、治理理念的生态化。数字新闻业的“生产-触达-治理”模式,是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常态接合”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新闻传媒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沟通的能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推进,平台营销成为图书馆营销新路径,亟待探索。文章以佛山市图书馆“易本书”家藏图书共享平台的营销实践为样本,采用案例分析法探究图书馆开展互联网营销的实践与模式;依托4P营销理论,构建互联网营销分析框架。研究发现:4P营销理论适用于互联网环境,通过营销元素的有机组合,“易本书”平台取得了显著的营销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平台经济通过发挥资源配置和助推技术创新的功能,为促进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台经济赋能出版业具有推进出版深度融合、推动出版产业价值增值、提高出版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平台经济为视角,分析我国出版业不同领域平台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从构建和完善出版业平台发展政策体系、有机结合传统出版业和互联网平台、推进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建立出版平台社会责任评估体系、推进出版平台国际化运营等方面为我国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亟待探索以治理为导向的全媒体平台建设,以满足当下社会的治理需求。如何提升问政节目的社会治理效用,补足电视媒体与用户互动薄弱的劣势,建立以问政节目促进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并提高问政节目全媒体舆论监督的全过程透明度,这是融媒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融媒问政节目《看见》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探讨政府、基层媒体、民众三方行动主体的嵌入对媒介化社会治理的影响,发现“从问政到问责”的内容改变、“从单一到全媒”的技术更迭、“从监督到沟通”的关系转变是全媒体时代问政节目升级迭代为媒介化社会治理问政平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2022年,联合国提出将在2024年9月公布最终的《全球数字契约》“,防止互联网分裂”是契约关注的重要内容,引发了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的新探讨。本文以该话题为出发点,从技术与实践双重维度进行辨析,明确全球探讨中所提的互联网“分裂”所指及其叙事逻辑。其次,通过全球主流互联网治理模式的对比分析,定位“探讨互联网分裂”这一行为在互联网治理模式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明确互联网并未分裂,而是在治理层面上呈现出治理权力的“聚拢”趋势。通过对“多利益相关方治理模式的实际适用性问题”和“主权国家互联网治理实践”两方面的探讨,总结出聚拢概念及其体现的“本地治理、全球链接”这一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最终提出,在观念变革层面以网络地缘为路径对互联网治理层级再分类,在实践探索层面通过价值构建、文化引领、权威重塑三个方面,探索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未来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为未来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变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