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喆  马弋飞 《东南传播》2021,(5):97-100
数字技术作为一种介入和改变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力量,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场域和劳动形态,也催生了新的职业群体.网文写手作为数字时代一种新型的职业业态,不同于工业时代的工人群体,他们以一种"自愿的、愉悦的"方式主动参与到生产劳动之中.网络文学平台既是他们的"游乐场"又是"社会工厂".互联网促成的合作带来了新的剥削,平台方通过资本复制与弹性雇佣贬低了写手们的劳动价值,不断转型升级的网文产业也在日益挤压着写手们的生存空间.网文写手作为网文写手"金字塔"式构造的底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是常被忽略的群体.探究网文写手的劳动实践,对理解数字时代的新型劳动形态,或许有一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以及建构国家形象的文化产品。中国网文作者能迅速且准确地应对不同阅读市场生产出不同主题的网络文学文本,创作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亲密互动增加了网文内容的阅读无障碍接受性,这一特性在网络文学作品跨文化译介后仍然发挥着其强大的吸引力。作为中国网文最初的落脚地之一,泰国在中国网文“出海”传播中占据着特殊的一席,并始终承担着一种“陪伴者”及“见证者”的角色。随着中国网文传播数量的增加以及规模的扩大,泰国的中国网文市场得到了逐步培育并深化,中国网文也对泰国本土网络文学市场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中国网络文学元年,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可谓蓬勃生长,蔚为大观.网络新媒介的变革给予网文创作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多元化发展路线,从网络文学到影视文本的跨媒介传播已然常态.任何艺术文本都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从网络文学中汲取养分,丰富影视作品内容,是多元文化碰撞的一种结果.本文将立足于网剧《陈情令》,探究我国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跨媒介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4.
融合了科技发展与中国文学优势的网络文学,经过多年产学研一体化快速发展,以及全产业链多种形态的版权开发实践,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当下,全版权开发环中的“网文出海”现象正如火如荼。然而,国际化的中国网络文学在全版权开发的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的拓展须进一步解决精准翻译、打击盗版、降低文化差异门槛、适应当地消费娱乐习惯等问题。对此,中国网络文学全版权开发一是要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在国内外发展网络文学,尤其要强化网络文学作品积极正向的意识形态使命担当;二是要持续不断地升级创作方式和作品形态,在国际化、全媒体化的背景下加强“产学研一体化”,丰富网络文学作品的呈现形态;三是要加强拥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够满足全球化用户需求的网络文学作者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陈慧 《大观周刊》2013,(2):17-17
网络文学是文学的类型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虽有人承袭着传统的套数,但更多的人却是在表现着“自我”“本我“真我”.抒写着自己的“心情故事”。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全面。本文就网络文学而言,概述网络文学的基本类型,并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会  魏巍 《出版广角》2015,(6):22-24
纸质文学和网络文学二者不应是平行或对立的关系,而应当在发展过程中彼此接受并吸纳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以此实现融合互动。目前这种互动交流更多的停留在外在形式方面,尚未真正渗透作品创作层面,纸质文学和网络文学实现真正的互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9,(9):51-60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诸多媒介与艺术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迁,尤其是网络文学,不仅与传统文学在内容和题材上显示出极大的不同,而且连它背后的创作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种后现代的情动劳动(Affective labor)成为了当今数字新媒体创作的典型特征,也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研究议题。但是,相关的问题也带来诸多意见相左的声音,这种数字媒介与后现代的劳动方式所带来的,究竟是人的进一步异化还是新的主体性生产?本研究就着这一问题,辨析与梳理了情动劳动的理论意义,深入到典型案例《临高启明》中进行实证,通过深度访谈和网络民族志等质性研究方法,对该问题提供了一手的资料,以及具体的分析与论证。数字新媒体语境之下的这种情动劳动不仅使旧有的媒介型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带来了人的自我增值(self-valorization)。它恰恰是反抗异化的自主性生产,为社会与文化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与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已诞生20多年,整体呈现繁荣面貌,而2020年爆发“五五断更节”事件是平台作者对平台的一次抗争行动,展现出平台和平台作者的关系的复杂性。从整体上看,平台对平台作者的劳动控制较为成功。网络文学平台采用为爱发电、成名赋值、游戏与奖励等一系列带商业意识形态的理念,并通过编辑权力灌输平台文化和价值观,运用技术和读者的隐形监督等组织和技术转嫁管理责任。最终使平台作家认同平台所制定的劳动规则,自发进行劳动,遮蔽了超额劳动和劳动价值被剥削的事实。作为能动性的个体,平台作家通过投机等方式进行妥协,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集体抵抗,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对于占据技术和资源优势的平台来说,抵抗显得无力。  相似文献   

9.
刘阳 《编辑之友》2021,(5):51-56
文章以杭州为分析样本,通过梳理中国网络文学IP化的发展历程,阐明杭州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现实基础,围绕网文的纸质书出版、网文IP影视化、动漫化、游戏化和其他形式的运营,从加强内容生产、打造精品IP,整合平台产品、升级连接能力,拓展业务升级、创建多元价值空间等方面论述杭州网络文学IP化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IP运营提供一种本土化的路径和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0.
如今,庞大的创作与阅读群体,使得中国网络文学自成一统,从网络写手、签约作者、网络编辑、文学网站平台、网络版权经纪人、网络文学出版商与网络文学读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在初步获得世界影响的背后,也潜藏着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11.
受益于技术的升级,文学在网络上茁壮成长.历经二十多年发展,由读者、作者、编者以及更多的从业者共同搭建起来的文学世界,相比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影响力还是商业模式均有优异表现.当下的网络文学正在进化升级,探寻新的立足点和突破点,从封闭垂直自成一体,到融合、延伸,表现出强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王芮 《大观周刊》2012,(21):28-28
网络文学以需求为向导的半定制化生产机制,使其偏离文学的原始使命并失去文学创作的基本动力--创造力。应当建立新的制衡制度以弱化读者需求在创作过程中的影响力,打破作者和网络编辑的坚实盈利联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进入了家家户户,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上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人们在网络中获取多样化的文章,突破了传统的对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地阅读。网络文学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阅读类型,由于其方便阅读、及时更新、传播的途径多样性,对于热爱文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便利。网络文学能够促进文学的传播,扩大其影响力,同时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生产与消费的网络化发展态势日益凸显。目前,中国在线阅读人群居世界第一位,文学网站签约作者人数已突破百万,通过网络、手机和手持阅读器阅读文学作品的读者达5000万之多。可以说,由网络文学引发的新的文学热潮,正在开创当代中国文学的崭新时代。同时,网络时代的文学呈现出了由资本运营支配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可见性的视点切入,考察网络文学生产者的平台实践,探究网络文学生产者与平台间的权力关系。研究发现:网络文学平台建立了以数据为中心的内容生产机制、作者成长机制、作品推荐机制,对可见性进行生产、维护、分配。在这样的生产体系下,“可见即收益”,网络文学生产者通过身份展演、参与性消费、驯化技术等方式争夺可见性。平台掌握了组织可见性的权力,网络文学生产者持续受到以文学网站为代表的平台资本的剥削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高宁 《出版参考》2015,(8):12-13
从1998年3月22日蔡智恒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贴在网上,历史的车轮行至2014年,网络文学走过了16年风风雨雨.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2.94亿人(数据来源于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庞大用户群为网络文学和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可观利润,网络文学出版产业规模已经接近50亿.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具有以下特征:创作主体的网民化;创作动机的娱乐化;文本特征的立体化;作者读者的互动化;文本传播的快捷化;文本价值的多元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内容产品,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备受争议的实际情况并存.现有的网络文学评价商业性质过于浓厚,理论建构明显滞后于评价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刘云生 《新闻爱好者》2011,(21):111-112
毋庸讳言,阿来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作家,他的《尘埃落地》等作品在主流文学评价中获得热烈赞誉的同时,却不得不接受一种近乎偏执的质疑。有研究者认为阿来的创作以"汉民族思维方式为主,以藏民族思维为补充","希望阿来的创作有更多的本民族新的存续和发展,在民族内在的历史文化中不断锻造,不仅仅有现代意识的鲜明,更要有守候民族惯有的理性和思辨的恒力",因而对其创作及其体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中文在线"的版权运营和孵化机制为引子,对我国的网络文学版权运营提出相关建议。网络文学平台帮助签约或代理的文学作品版权授权给包括游戏、影视、话剧、漫画、衍生品等领域的专业公司,其中平台与外部公司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全版权IP入股、共同投资出品、系列工作室以及IP反向定制。全版权IP入股是提供版权与影视、游戏公司共同开发,采用IP销售及版权入股的合作形式。"中文在线"与上海等地有关单位合作,准备以教材教辅这一核心数字资源为切入点,开展数字教材教辅平台试点的建设和运营。数字教材教辅平台将让广大中小学校学生及老师、家长方便地获得数字版本的教科书和学习资料,并用硬件+软件的方式进行学习。"17K小说网""汤圆创作"和"四月天小说网"是"中文在线"旗下集创作、阅读于一体的原创文学网站,致力于作者的培训和培养,建立了包括青训营、中国网络文学大学等分级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李舒格 《出版科学》2016,24(6):60-63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媒介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文学出版产业顺应时代潮流,逐渐展现出明晰的发展逻辑,即传统文学出版与网络文学出版的并行,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体现出基于“存量经济”与“增量经济”两种出版形态的共存状态。论文从全媒体时代的环境变化入手,分析、总结传统文学出版与网络文学出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截然不同的发展逻辑,通过对两者辩证地剖析,以展望未来两者共同繁荣的光明图景。  相似文献   

20.
王瑛  臧小艳 《出版科学》2016,24(3):69-72
网络文学非法转载有别于纸质图书盗版,它是一种特殊的著作权侵权形式,具有快捷性、隐蔽性和影响广泛性等特点,侵害了作者及其授权刊载网站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对网络文学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网络文学非法转载的盛行同违法成本较低和免费网络消费观有较大关系,因此,要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学传播发展环境,需要构建适宜的治理机制,增强作者及其授权网站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加大对非法转载的责任追究力度,建立有利于遏制非法转载的追究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