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的井喷式发展,其涉及的伦理风险,也从科幻作品中走进现实,成为众多主体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及风险感知理论为基础,以信任为中介,构建了公众对于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感知与其参与风险治理意愿的研究框架,并通过实证检验了相关假设。结果显示: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对公众参与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公众对科研机构和政府的信任在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与公众参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为构建“政府主导、专家引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治理新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新兴技术实现科技向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数理逻辑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局限出发,分析了制约逻辑与人工智能的辩证关系,最后总结了制约逻辑为人工智能的智能模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推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际上大型科技公司正在以收购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抢占先机。人工智能实验室DeepMind被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购以来,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为核心目标,构建矩阵型、网络开放式的研发组织结构,通过灵活的项目运作模式、跨学科的工作方式、长期的资本投入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生物、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研发组织模式的做法和经验对中国加强人工智能前瞻性研发部署、企业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开放合作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贺芳 《科技创业月刊》2023,(12):104-108
ChatGPT以通用人工智能拉开了生成式AI发展的序幕,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产生深远影响,但其背后也潜藏着社会对生成式AI技术发展的担忧。通过阐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演进过程及应用场景,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带来的意识形态、法律、伦理、环境等风险,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用户层面3个方面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提出风险治理方案,以期为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泛心论近年来备受瞩目,查尔默斯等人注意到,强人工智能势必会导致某种很强的泛心论观点.但是这种泛心论高度依赖信息概念或计算概念的适当阐释,可以说是一种以泛计算主义为基础的泛心论,与当前典型形态的泛心论有着重要的区别.强人工智能并不能为这种典型形态的泛心论提供实质性的支撑.同样,典型形态的泛心论也不能直接为强人工智能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6.
强人工智能(以下简称强AI:Stro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由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上世纪70年代在其论文《心灵、大脑与程序》中提出,主要是指对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持有的这样一种哲学立场:基于心智的计算模型,以通用数字计算机为载体的AI程序可以象人类一样认知和思考,达到或者超过人类智能水平。这种立场与弱人工智能(以下简称弱AI:Weak AI)或应用人工智能相对立,后者认为AI只是帮助人类完成某些任务的工具或助理。随着最近20年来互联网、神经科学、基因工程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强AI从塞尔时代的一种哲学立场逐步向工程实践转变和演进,未来学家甚至设想和描述了强AI的更极端版本:超级智能,这些在IBM、谷歌、Facebook、微软等产业巨头和库兹韦尔、马克拉姆等乐观的技术实践者的双重推动下,藉由大众科学传播的放大作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构成了对其技术合理性的辩护,但AI本身对人类主体和社会的影响不是价值中立的,它一方面难以吸收和提升人类的创新本质,另一方面其技术合理性带来的后果与其初衷有时相互背离,并在商业行为的推动下,构成对作为文化产物和自我解释的理性人类的单向压制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成为一种专利客体已经成为共识,却仍然缺乏对其的理论阐释.劳动理论、人格精神理论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应将"人类的劳动与思想—权利"的链条延长至"人类的劳动与思想—机器—权利"这一链条.在社会风险理论以及公共政策理论的指引下,人工智能算法的专利化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人工智能的含义与历史,介绍了智慧校园的发展前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进一步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化应用在高校校园建设中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竞相发展人工智能,以创新创业见长的以色列在人工智能方面也作出了重要部署,并有突出的表现.本文基于以色列创新署发布的《2019年创新报告》等报告及数据,着重分析了以色列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当前发展所面临的障碍,以及以色列为保持现有优势并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举措,旨在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在未来10年可能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同时可大幅度提高经济质量。简述人工智能的发展的起伏历程,对人工智能产业结构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管理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研究认为: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管理问题提出应善用科技发展指数规律促进人工智能发展,鼓励交叉学科的研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模式为制造与服务并驾齐驱,应建立技术成熟度分级评估机制、人工智能企业认定标准以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武琼 《情报杂志》2021,(4):67-73,49
[目的/意义]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发展人工智能是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家竞争力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考察韩国人工智能战略的背景、路径以及发展前景,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过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分析了韩国人工智能战略的背景、实施路径以及发展前景。[结果/结论]近年来,韩国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迅猛。中国应充分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做法,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以及人民。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在近两年内的"井喷式"发展为其与教育行业的融合发展与应用创新提供了先决技术条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兴信息技术将成为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教学的差异化、个性化的重要助推力.本文梳理分析了"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缺点,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发展状况,并基于人工智能目前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解决其缺点的具体方法,同时设计了基于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新模式的整体架构,最后对未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王太忠  吕叶 《科教文汇》2012,(25):70-71
人工智能是20世纪新兴的一门学科,它以研制能够模仿人的思维的智能机器为己任,目前已经取得了惊人的研究成果。人工智能产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并且对人类的未来具有更加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科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正确引导和规范人工智能科学的技术性发展和应用,必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14.
刘乔辉 《科技风》2016,(4):121-122
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目前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重视和应用。由于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时间较短,很多关键环节尚未攻克,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类问题,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困扰。本文将对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产生、发展情况加以论述,并对各个类型的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瓶颈加以分析,以增加我们对人工只能识别技术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AI)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学科,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AI未来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快地向着人类智能的方向逼近。伴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为人类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765-1774
人工智能是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动力,将可能成为未来产业转型的核心。本文以2012年以来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为背景,以中国国家层面的21项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政策为样本,基于政策工具和创新过程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制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计量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需增加需求侧政策工具,并随着产业的成熟制定更多面向人工智能的商业化阶段的政策,尽早开展面向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布局。  相似文献   

17.
韩佳颖 《科技风》2023,(3):68-70
本文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教育的显著优势以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列举了当前我国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一系列应用措施以及优化措施,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教育中,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授课形式,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技术已被明确为国家战略,各高校不断成立大批的人工智能及其相关专业,以填补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空缺。在这一前提下,如何确立符合我校专业特色方向的人工智能专业,并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成为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本文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人工智能专业特色方向确定的依据、原则及必要性等问题,并依据专业特色方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期为广大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叶铭 《科技通报》2019,35(8):231-235
科普活动是向青少年普及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科协组织、教育部门在开展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工作中具有特殊的优势。本文通过对浙江开展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情况的分析,总结活动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索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新时期青少年的科普新需求,为推动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研发和广泛应用,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风险预估和政策规避路径研究已然成为全球治理共识。为此,应当重新审视人工智能技术本质,正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诸多技术风险、伦理风险、社会风险和法律风险挑战。实际上,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社会实际应用风险的规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致力于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治理框架。简而言之,应强化风险意识,制定技术伦理规范和培养科学家的人文精神,提高人工智能技术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追溯性;以社会合作共治为框架,推进人工智能技术风险的协同治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国际合作,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法律标准化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