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高阶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高阶能力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深受基础教育者的青睐。然而,项目式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项目设计形式单一、过程性数据的收集与评价时间成本高且滞后、缺乏有效评价等诸多问题。基于证据的教与学强调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已被证实的研究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习证据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建立联系;培养学生基于证据推理的能力,为解决当前项目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同时,证据中心的设计理论是指导众多高阶能力测评设计的理论基础,与项目式学习的目标相契合。因此,该研究结合大数据技术,将基于证据的相关理念引入项目式学习中,从教、学、评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设计开发了证据导向的项目式学习系统,旨在为高水平的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支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定期开展数字素养发展监测与评估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学生数字素养评价主要沿用“依据规则给潜在特质赋值”的经典测量观,以标准化测试及自陈式量表为主要测评工具,存在评价内容有限、评价方法片面等问题。计算心理测量理论为破解学生数字素养评价难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它主张综合运用心理测量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将评价嵌入真实情境任务中,激发并追踪主体与情境之间的交互,通过多源异构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过程性评价。计算心理测量视域下的学生数字素养测评框架基于自上而下理论驱动和自下而上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推理链,在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构建复杂的任务情境获取细粒度数据,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细粒度数据中提取证据,进而实现精准评价。以此框架开展的面向小学高年级学段的数字素养测评实践表明,该测评范式有助于形成从数字素养“能力模型”到“测量模型”的闭环推理链,在经过多轮次迭代优化后,可形成高质量的学生数字素养测评任务、可靠的学生数字素养证据和稳定的学生数字素养测量模型。  相似文献   

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指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构建。通过人类发现和利用元素的历史情境,逐步构建“位置—结构—性质”认识模型;通过历史证据和实验证据开展研究,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优化元素周期表模型、运用元素周期表模型,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当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真实问题时,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4.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以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化学课堂对于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系统性的提升有不容小觑的影响。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因此,以“乙醇”教学为例,通过“证据→猜想→结论→模型”的过程探索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培养的螺旋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子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2):198-200
目前,沉浸式环境因能够促进更好、更深入的学习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但对基于沉浸式环境的学习评估研究尚未有统一定论,且缺乏完善的基于沉浸式环境的学习评估模型。为此,针对当前基于沉浸式环境的学习评估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为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基于沉浸式环境的学习评估模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智能学习干预是智能技术驱动学习变革的关键环节,也是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重要依托。然而,干预目标的“短视化”、干预方式的“程式化”、干预条件的“粗放化”、干预成效的“模糊化”,严重制约了智能学习干预效用的发挥。文章重新界定了智能学习干预的内涵,指出智能学习干预旨在通过全景化教育数据的采集分析,智能诊断和综合评估学生的个体特质、学业问题和学习需求,通过教师和机器的协同决策,找准学生的学习困境,“主动”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服务与策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克服学业困难、提高学业水平、提升学习素养;从主动性、适切性、渐进性、延展性、可解释性、可协商性六方面定义了智能学习干预的实施原则。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教育数据感知、干预对象刻画、学业问题诊断、学习干预设计、干预措施甄选、干预成效检验等环节构建了人机协同支持的智能学习干预模型,并从价值定位与理念重构、干预成效的长周期检验、风险防范和伦理规约、基于数字人技术的干预模式设计方面展望智能学习干预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7.
评估是衡量和测评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是确认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路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23年4月发布的《创新评估以测量与支持复杂能力》政策文件,聚焦核心素养、深度体验、结构问题及决策发展来设计评估内容,并通过技术介入、革新概念框架、创新数据来源、促进自我调节学习、利用人工智能重构评估方式,最后通过强调跨文化的有效性与可比性、强化过程数据的科学性及可塑性、促进学习分析与教育评估双向融合三方面革新评估结果的使用。这一政策文件对于推进我国教育评估革新具有三方面启示:一是促进教育评估内容素养化,二是促进教育评估方式智能化,三是促进评估结果使用高质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基础教育变革的关注点正从宏观调控层面走向微观的实践层面,中小学作业作为一个体现教育教学变革和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载体,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发展学生的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可以作为中小学作业设计变革的目标取向。基于发展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作业需要以适切的作业内容做载体,营造自主的学习环境,保证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和注重发挥反馈及反思的功能。在作业设计中,要注重知识掌握与学习能力提升并行、任务的丰富性与背景的单一性相统一、学生的自主性与资源的支持性相联系以及表现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等原则。在实践层面,作业目标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素养的发展,作业内容设计要立足课程并科学设计,作业实施设计要注重学习环境的营造,作业评价设计要注重丰富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9.
循证实践强调基于证据的实践,其理论体系涉及研究者、实践者、实践对象与相关管理者四个方面。引入循证实践教学理论,可以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应用研究、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总体水平、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从内涵来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循证实践是将基于证据的理性思维贯穿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应用来选择恰当的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在循证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真实性与有效性相统一、相关性与主题性相统一、主体性与充分性相统一的原则,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伴性遗传"复习逆向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制定学习目标、寻找学习证据及开展教学活动等逆向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践与研究高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全息阅读是打破原有阅读空间的局限和壁垒,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阅读方式。全息阅读的项目式学习、个性化阅读方式与未来学习关注学习者精神生长的特质相契合,是未来学习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阅读方式。全息阅读通过整体架构"纵横+"校园阅读生活,全方位设计阅读场馆情境、创设一公里行走沉浸式场馆阅读圈等方式,实现从学科本位走向全人发展,成为连接未来学校的新型学习方式、未来教育的阅读新样态。  相似文献   

12.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存在实验器材受限、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度不足等困境。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以下简称VR)的沉浸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提供沉浸式、交互性及可复用性的学习体验,可以很好地突破当前传统实验教学的瓶颈。针对当前虚拟学习环境中较为普遍的临场感缺乏和交互体验受限等问题,研究重点关注沉浸式学习中人机交互技术应用和学习者的力/触觉体验对实验学习效果的影响。将VR交互技术中的力反馈引入K12物理实验教学场景设计中,通过准实验评估力反馈在沉浸式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在VR沉浸式学习中,使用力反馈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者的真实感和交互效率,但对知识增益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通过研究,为深入探索沉浸式学习中的人机交互设计、力反馈在科学教育等教学场景的应用及发展适宜性策略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建构有效的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进阶,对贯彻和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际学习进阶效度验证框架,依托质性和量化的混合实证研究方法,对已开发的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进阶模型进行效度验证。基于证据中心设计研发情境任务,选取北京市30所中小学校测试41 103人次,对作答数据开展基于言语报告的文本分析和基于心理测量模型的Rasch分析。结果验证了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进阶模型的有效性,为学习进阶在课程、教学和评价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培育学生课程核心素养,倡导将核心素养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评”一致。然而,智慧课堂课程核心素养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教学为核心、理论与数据双向驱动的课程核心素养评价新范式。该范式包含课程核心素养理论模型构建、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存储、相关特征的提取、评价模型的构建、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六个环节,旨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升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文章还提出智慧课堂课程核心素养评价的原则:数字技术发展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支持基于证据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创新情境嵌入式的评价手段、促进多元主体个性化评价反馈。  相似文献   

15.
证据推理是根据探究的问题收集事实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心理过程,是科学探究要素中的重要内容,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培养学生基于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教学路径,落实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于“证据推理”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旨在通过证据推理过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提升科学推理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巩佳利 《化学教与学》2023,(11):20-24+70
在发展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目标统领下,以研究HI分解反应相关真实问题为载体,将素材、知识整合,设计基于学情的精准化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化学反应及速率变化的认知,建立问题的一般分析、解决思路,历经证据推理过程,发展证据推理核心素养,进而养成基于阅读的终身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和关键能力[1]。开展以"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通过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学科育人价值,对学生全面终身学习发展起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化学学科的所有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指基于证据提出可能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
课堂评价是日常学业评价的主要渠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历史课堂评价,评估的是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与预期应达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间的差距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评价对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有重要作用。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历史课堂评价,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课程内容建构课堂评价目标,课堂评价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学生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两方面要求;二要将评价渗透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课前学情评估围绕评价目标进行,评价任务与教学任务、学习任务三位一体,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呈现核心素养的实际表现;三要使反馈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反馈需坚持重目标、重思维、重证据、重增值的评价原则,帮助学生缩小已有历史学科素养和认知能力与评价目标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结构化是课程内容结构化核心要义,也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知识结构化为目标的循证实践,将“最佳教学证据”与“教师个体经验”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基于证据的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促进学科知识向学科素养的转化、提升以知识内化为目标的课堂效率。为全面认识知识结构化的特征、性质和样态,基于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对知识结构化的内涵和要求进行分析,从知识的本体结构化、认知结构化和实践结构化三个结构向度厘清知识结构化循证实践的研究内容,以便从多结构视角探查和评估知识结构化问题并获得相关证据,进而实施基于“证据+经验”的有效教学干预,促进学生形成组织有序、逻辑清晰、功能完整的知识结构。面对当前知识结构化研究证据数量不足,科学性、可靠性、解释力不佳的现状,将循证实践“5A”框架与德金教育行动研究模式进行整合,构建了循证知识结构化的实践框架,并针对证据的获取、应用和评估等方面的设计和实施提出相应对策,为一线教师的实践操作提供更为清晰的指向。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评价方式要求体现出情境性、整体性和过程性。实施评价变革,可以采用建立观测平台、融合多元评价主体、发挥评价结果对评价方式的监控作用等策略;开发与运用测评工具,可以利用学习档案袋对学生进行全程性评价,以显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还可以命制情境化试题,以评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