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路径.其中,扎实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研究,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出版业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应在"两创"方针的指导下勇承重担,用创新思维发掘与丰富传统文化新内涵,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传统文化出版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杨翠伟 《传媒》2023,(24):64-66+68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五个方面着力:传统文化大众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传统文化产业化,激发发展动力活力;传统文化数字化,提升数字产业内涵;传统文化平台化,实现资源合作共享;传统文化媒体化,扩大受众群体覆盖面。“五化”从发展定位、发展动力、方法创新、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促进传统文化“两创”。  相似文献   

3.
陆小新 《中国出版》2023,(16):57-60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少儿出版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少儿图书出版提供了丰厚出版资源和价值内涵。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解,不仅需要表达形式上的创新,更需要立足时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价值与魅力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媒体角色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和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时论述的一项重要思想内容, “两创”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继“二为”“双百”之后提出的最新文化发展方针.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既要遵循和恪守文化发展的内在基本规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又要善于借助外在力量进行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新闻媒体在传统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无疑是文化创造和创新的重要推手,它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成为我国的重大文化战略。作为中华文化独特的海外精神标识,少林寺及其少林功夫享誉世界,但记录和承载少林功夫信仰的少林档案文献遗产在少林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价值却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这既使少林档案文献遗产“走出去”面临一定困境,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文化“双创”),对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双创”所具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及人才与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广经典阅读、服务学科建设、传播地方文化等一系列策略,以期助力“双创”,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推动“双创”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栏目(以下简称“‘两创’纵横谈”)刊发多篇重磅文章,积极影响文艺舆论场,将“两创”讨论持续推向深入。《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结合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创意的舆论热点,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生机魅力,引发热烈反响。微博话题阅读量超8200万,讨论量逾2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页推荐,央广网、光明网、  相似文献   

8.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全省公共图书馆在传承文明、教育群众、引领风尚中的重要作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古老书院在现代图书馆中焕发青春,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利用书院走进百姓,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省文化厅决定,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各级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  相似文献   

9.
纪小乐  魏建 《出版广角》2023,(23):17-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生生不断、绵延持续的历史进程。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通过刊载最新学术成果、参与并引领认知变迁、推动文化思辨等方式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同时需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向社会各界推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内和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挥引领作用,与其他媒体行业形成传播体系的“雁阵格局”,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崔亮  黄震 《出版广角》2021,(10):2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座文化IP的宝库,还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宝库.中国的发展,不能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割裂,而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点结合,然后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以精品出版物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力,继而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切入口,从学术出版视角提出以整理国故为开路先锋的学术现代化作为出版业和学术界创新思维、开拓思路的鲜明观点,希冀充分发挥出版业在古籍整理和学术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凝心聚力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沃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回应文化自信的时代课题,对传承文化精髓、凝聚社会共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主流媒体视角解构文艺创新实践,探寻广播电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楚丹阳 《今传媒》2023,(9):107-110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演绎,线上、线下的“破圈”传播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赋新提供了思路。本文从场景建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传统文化的主题内涵、意蕴风格和“破圈”传播上的赋新之道,旨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5.
张艳 《新闻爱好者》2023,(8):98-100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实践。节目在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互动巧妙的节目叙事、打造培育文化品牌IP、弘扬中华美学气质和构建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发挥了文化和经济融合的巨大活力,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6.
徐俐敏 《新闻战线》2022,(24):98-100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南平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闽北日报作为地方党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文旅周刊开辟“文化”“非遗大观”等专版,立足本土求“珍”,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紧跟时代求“鲜”,多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扩大传播求“活”,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17.
沿黄九省(区)公共图书馆在服务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以及创新性发展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与必然的责任。运用网络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从黄河文化资源建设创新、服务活动创新、新媒体应用与转化创新、空间建设与服务创新、服务合作类型创新5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服务黄河文化“两创”现状。研究发现,沿黄九省(区)公共图书馆存在黄河文化数据库建设迟缓、服务水平均衡度不高、服务营销意识有待增强、空间建设缺少科技赋能、合作主体范围有限等不足之处。建议采取建设黄河数据服务平台、创新文化服务模式、构建全媒体矩阵方式、重塑空间服务场景、开拓联合发展模式等措施可提升与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黄河文化“两创”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内涵建设需要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河北视觉文化符号的构建以“古韵冀风”吉祥纹样为抓手,通过集采我省可感知的民间艺术物质形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文化多元整合的基础上解构,将河北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探索属于河北的文化符号,这对于河北个性化视觉品牌形象的打造,培养河北民众文化自信以及推动河北的文化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玲 《传媒》2021,(11):78-8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遇,新技术深入影响传统文化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生趣和新生命.本文以国家典籍博物馆馆藏甲骨文为契入点,紧密结合数字时代特点,探索甲骨文IP"数字化创作+云推广"设计开发与推广模式,创新专题博物馆馆藏经典藏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深厚,她所反映的人的思想和意识、品格和人文精神,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重地,理应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近些年随着IP剧盛行,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IP剧的制作当中,既能赋予IP剧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受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忱,同时也可以引领我国电视剧发展走向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