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国际传播的目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提供有力的国际舆论支持。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在全球不断拓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而深入。增强与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已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信息传播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新的媒体形态不断涌现,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压力。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媒体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必须科学布局、统筹规划、融合发展、一体推进;需要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基础上,根据国家  相似文献   

2.
国际舆论斗争与国际政治斗争紧密相联。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国际舆论斗争和国际政治斗争都是必然要面对的挑战。为了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必须大力加强国际舆论斗争综合能力建设。中国要做好国际舆论斗争的顶层设计,强化战略传播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国际舆论斗争的学理性,强化多学科学理支撑体系建设;积极壮大国际舆论斗争的力量,强化全民国际传播媒介素养建设。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纷繁复杂,对国际财经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涉及到的国家形象问题不可忽视.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媒体来说,在国际财经报道中国家形象传播的策略也成为新的课题.中国媒体在进行国际财经新闻的报道时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努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刘芳 《传媒》2011,(10):70-72
媒体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媒体的传播能力,包括媒体规模、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西方大国为了把持国际话语垄断权,发展中国家为了争得国际事务发言权,都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力求在国际舆论竞争中赢得主动,进而提升本国主导或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一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中国作为在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发展中国家,应塑造与之相府的和平、发展、开放的国家形象,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以国际政治经济媒介的全球化为背景,浅要分析国家形象对于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和重要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史安斌 《新闻界》2012,(14):13-16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带动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与之相比,我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和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仍然较为薄弱,与日渐强大的“硬实力”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在“中国崛起”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西方媒体针对中国进行的“议程设置”和舆论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国际新闻传播领域“西强我弱”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7.
童哲 《新闻前哨》2009,(11):80-82
在当今世界,国际舆论已成为体现一国国际行动正义、人心向背程度的主要标志。然而,面对美国等国家的“传播霸权”,如何在国际舆论界取得主动?本文提出以“小”搏“大”,务实应对:一是要扬长避短,通过“赢在内容”消解对手的传播实力优势;二是要优化传播策略,提升我信息传播的公信力;三是要充分整合国内外现有传播资源,最大程度提升现有对外传播实力。  相似文献   

8.
国际舆论既是世界交往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世界交往。目前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基本态势虽有边缘松动,但没有根本性改变。近年来中国传播实力和传播规模已取得长足进步,舆论引导和传播效果既有笃志耕耘的收获,也有无心插柳的喜悦,更有欲速不达的缺憾。改变国际舆论格局,应从世界交往的角度,以更为宽广的视域看待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9.
郝亚琳 《传媒》2012,(3):70-71
面对国际舆论"西强东弱"的形势,面对国际上不时出现的抹黑中国的各种言论,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必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因为国家形象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该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并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话语权,就是行为主体具有的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right)以及使自己的意见得到认可的实力(power).因此,国际舆论话语权就是一个国家的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以及通过自己的声音影响国际舆论的实力.在这里,"权利"是确保各国媒体都有参与国际传播的机会,主要通过建立更加公正公平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加强各国媒体间的平等协商和交流合作来实现;"实力"是不同媒体按照统一游戏规则提升自身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力,主要通过传播内容的优化调整和传播渠道的广泛拓展来实现.这是国际舆论话语权的两个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1.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任务。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赢得世界对优秀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主动设置议程、打造外宣旗舰媒体、丰富作品类型和视角层次是增强国际舆论引导表现力的重要进路;做好重大舆情应对、拓展国际舆论斗争渠道、与国外媒体进行对话是增强国际舆论斗争影响力不可缺少的路径。国际舆论引导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效能提升统一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提升国际舆论引导效能能够有效缩小敌对舆论的影响范围,提升国际舆论斗争效能有利于更广泛地开展国际舆论引导,两者相辅相成,高度统一,可以合力促进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多年以来,西方三大通讯社凭借其传播实力,在国际新闻传播格局中一直居于垄断地位,由它们发出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操控着对国际事件的解释权,左右了国际舆论。那么这三大通讯社是如何报道北京奥运,又向世界范围内的受众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形象呢?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视的课题之一。中国目前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仍有偏颇之处,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对外传播,塑造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以及和谐的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国际新闻,有2/3的消息来源于只占世界总人口1/7的发达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占据着垄断地位。这些媒体对一个国家的报道和评论塑造了该国的国际形象。形象就是力量,在全球全传播时代,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一国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必不可少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和平崛起"却也不断遭遇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舆论的质疑,在国际话语权问题上,西强我弱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由于国际话语权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国际认同,更是国际影响力的一种体现,因此,破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困境,归根到底需要从我国的意识形态构建做起。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文化、历史、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媒体至今还没有在世界上呈现出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符的话语实力,“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对中国的发展极为不利。如何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话语平台,是中国媒体面临的历史性责任。  相似文献   

17.
国际社交网络平台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国际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社交平台中的情绪传播,直接影响用户的认知和传播行为.为使中国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能有效应对国际舆论和提高国际传播地位,以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选取Twitter平台上的评论信息进行情绪挖掘和呈现,总结国际社交网络平台情绪传播特点和规律,针对有利...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领导者,同时也是新闻报道的行家。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国际新闻、国际评论都凝聚了他的大量心血。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指导下,《人民日报》的国际报道真实地向外界再现了新中国的国家形象,增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与世界沟通与交流——如何为发展中的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与国际话语权、软实力、竞争力等密切相关。中国目前的对外传播能力与国际地位极不相称,在为中国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空间、为国家利益服务这一战略目标方面,还存有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20.
国际传播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媒介技术与国际舆论环境的耦合。在新发展阶段,国际传播工作需要分析政治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与国际传播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共同关切,凝练国际传播规律,完善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与布局安排。只有明确国际传播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实践性,才能勾勒出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规律,为解决长期浸润在全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