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广播记者要讲好品牌故事,必须要遵循新闻传播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将传统媒体的特质与新媒体的特质相互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省级广播电台注重本土化是根本,新闻报道过程中记者遵循"三贴近"原则,精选传承百年以上的传统制作技艺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深入实地采访,提供客观、公正、准确、不带任何偏见的报道。在传播过程中,广播记者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将好的新闻作品与新媒体传播形式相融合,通过碎片化和个性化节目滚动播出,体现广播节目的及时、便捷、陪伴、互动等;同时整合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内容形式,通过广播、微信、微博、电商等多渠道、多平台进行传播,为受众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通过消费者的情绪将供给和需求相连接,从而实现了受众从听广播发展到用广播,从"受众为本"向"用户为本"的转变,这样既降低消费者的"搜索成本",引导受众理性消费,又可以将这些偏于一隅的好产品广为宣传,推动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也正是媒体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2.
朱敏 《中国广播》2014,(8):84-86
广播要谋求在新传播时代的生存发展,不仅在于与新媒体的技术融合、对新媒体内容形态的借鉴,更在于重新认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关系链条,形成新的用户思维,把单纯的受众转变为用户,在寻找用户、形成用户关系、服务用户显在和潜在需求、运营所形成的用户价值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邢晓春 《中国广播》2010,(10):61-64
新媒体时代依然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广播文艺节目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内容建设,本文从广播文艺自身的特性、受众的需求、传播观念存在的误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形势下广播文艺节目的创新之路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靳珂 《青年记者》2017,(20):68-69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传播模式发生着改变.互联网广播即网络音频,是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态之一,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化音频信息的一种形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收听节目.①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广播将传统广播的音频信息资源和网络传播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山区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对山区广播未来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转机,但在融合过程中,切勿迷失方向。山区广播要准确定位,立足本土,强化互联网思维,把听众当用户,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在内容生产、节目编排、用户体验等方面顺应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需求,以增强用户粘性,提升山区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考察了当前广播媒介新型传受互动理念的建构,包括以下内容:广播的互动传播模式体现为传者间、受众间、多媒体受众间的综合互动;广播的传播路径呈现为传统模式与新媒体模式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广播传受互动理念,不仅体现在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互动形态的多样化,也体现在基于网络、线下圈子、用户自制内容等三条宏观路径上的最优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葛文婕 《中国广播》2014,(10):77-79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海量的视听内容。各广播电台纷纷发展新媒体,建立音频平台,参与“大音频”的竞争。本文通过分析央广网《听天下》、北京广播网《听吧》等传统媒体音频平台,以及百度、豆瓣、A8等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音频平台的特点,认为网络环境中只有生产适应用户需求和符合互联网运行规律的内容,把内容做好做扎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内容为王,受众为本”是广播媒体恒久不变的追求。媒介融合进程的推进,不仅使广播的音频内容实现了媒体形式的突破,而且还衍生出更多满足用户需求的媒介终端和消费模式。作为美国国内收听率最高的广播电台,美国公共广播网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内容创新和渠道拓展方面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耿绍宁 《中国记者》2023,(4):104-105
<正>众所周知,“融媒体”既是一种媒介理念,也是一种组织形式,旨在实现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不同媒介载体的优势互补,需要人力、内容、传播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最终构筑“体制机制融合、优势资源整合、用户受众聚合”的融媒体大传播格局,从而适应新媒体时代分众化、圈层化的传播生态。近年来,上海教育融媒体通过建设以“上海教育”为核心品牌的传播矩阵,通过实现流程再造与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0.
丁钊 《中国广播》2014,(3):12-13
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分析,提出广播媒体应重视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以及用户的特点,在理念、渠道和平台方面善于向新媒体公司学习,学会揣摩用户的心理及需求,度身定制用户体验良好的新终端音频产品。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信息需求,力求在内容个性化、平台主流化、机制市场化、业务多元化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媒体,并以数字化、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等特点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许多方面对传统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也面临着信息传播形式多样化、受众群体年轻化、音乐节目多样化等挑战,并陷入了生存和发展困境。为此,应通过革新节目内容、创新节目形式等方式,化解广播音乐节目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报刊、广播、电视这些大众传播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在线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樊璇 《中国广播》2013,(6):9-12
能否吸引和聚合更多的受众特别是年轻的受众,关乎着传统广播的未来。传统广播如何实现与新媒体的优势联动?本文结合中央电台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的专项调查数据,从选择性地改造内容、丰富内容形式、分众化传播、打造播客应用、关注用户体验、创新互动策略、尝试开发付费业务、塑造明星主持人等方面试图为广播吸引新兴受众、进军新终端市场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新新媒介》中提出了当代媒介的"三分说",即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从时间节点、用户使用与内容生产等方面简单阐述了各自的界定性特征。广播在旧媒介范围内属于空间和时间定位不变的媒介,由专业人士负责内容生产;之后经历了互联网的第一代媒介到第二代媒介,广播在传播技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在不断演化,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广播APP在突破了旧有传播范式的基础上,更是在知识付费、线上收听、线下体验上寻求内容生产多元化、受众需求精准化的策略。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着重对于国内最大的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从"广播"走向"窄播",走向定制广播的内容生产和个性化需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给广播内容生产与传播提供了富有活力的广阔平台,而传统的传播学理论无法有效回应"互联网+"时代信息流向的复杂性,也很难有效指导广播内容生产及其传播效果提升,认知传播学重视"人"在"互联网+"时代对信息传播活动的影响与左右。从认知传播视域出发,遵循认知传播规律,重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内容生产者;把握广播的媒介特色,创作富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声音文本;努力打通各种传播渠道,发挥"人"在传播中的主动性;明确受众身份,内容生产引领受众与细分受众并行,聚合受众内容生产力等,都是有助于广播内容生产和传播创新的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信息传播全球化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国际广播受众的新趋势,争夺极为稀缺的国际广播听众资源,世界主要国际电台也采取新措施,在稳定受众"量"的同时,加强"质"的效果实现,纷纷采取本土化战略,在文化、语言、节目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实现与对象国听众的最大化贴近,国际广播进入受众本位时代。  相似文献   

17.
陶磊 《中国广播》2014,(7):28-33
新媒体时代,广播呈现出频率多元化、传播多元化、节目社群黏性增加三大发展趋势。跨地域服务、多功能体验、用户定制等特色使用户选择从传统的单一调频收听渠道转向多元的移动网络渠道,传统广播新媒体化是广播市场创新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笔者选取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市场具代表性的“音频类”产品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化的趋势及前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融媒体”“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打了广播等传统媒体一个措手不及,收听收视率逐年下降。地方广播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也开始寻求融媒体的发展道路。在融媒体条件下,地方广播如何才能快速步入融媒体时代成了众多广播人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节目内容优质且贴合受众需求、立足传统释放“短音频”惊人力量、发挥人才优势让优秀广播人才为新媒体站台、打造优秀的融媒体团队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期望给大家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媒体包括电视、互联网、广播、平面等多种表现形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台的地位逐渐受到其他媒体模式的影响,为了重拾观众对广播电视台的喜爱,抓住观众的眼球,部分广播电视台开始通过转变栏目内容、丰富节目样式来提高自身电视台的受众度。然而就目前我国电视台的发展情况来看,若脱离新媒体时代的影响范围,则广播电视台将遭遇更为严峻的生存考验,因此本文提出广播电视台需在充分了解新媒体未来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通过维护新媒体与用户的关系、缩短主持人与听众的距离、强化广播电视台服务功能等进行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20.
广播在纷繁复杂的舆论传播格局中如何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充分发挥广播主流媒体作用,使广播的内容优势赢得新媒体条件下的传播优势?这就要求广播人找准坐标定位,放大主流媒体强音,筑牢主流舆论矩阵,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本文从创新内容、以受众为核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重视人才培养、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地方广播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