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量呈爆炸式增长并充斥着网络渠道。这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面临新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培育路径为研究视角,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诉求、困境和个体培育的路径展开剖析。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在传统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广告传播领域出现的新现象,辅以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传播学、广告媒体、广告心理等相关知识,经提炼总结,提出当下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呈现MISC(micro,interact,social,cross)的新特征:即微传播、互动性、社交化和跨媒体,并对这四个特征进行了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微媒介的出现是信息化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依附于网络得以生存和发展,其传播主体呈个体化、内容呈多元化、方式呈交互性等特点,导致大量微信息碎片化、快餐化。大学生作为网络新媒体用户的主要群体,对微博、微信等新事物格外青睐,在使用这些新兴微媒介过程中,其人际交往、消费心理、价值观念等行为和思想深受微媒介传播的影响和改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新农村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播问题,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意义"、"大学生村官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实现"三个方面深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农村建设以及大学生村官之间的关系,又通过对这种关系的进一步理解与挖掘更好地解答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过程中的价值怎样才能得以实现,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扎根具有很大意义,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信息污染和信息碎片化的负面性,给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践行带来冲击.青年须增强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性,既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更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具体实践,外化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6.
周怡帆 《今传媒》2016,(3):120-121
当今世界,考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文化软实力,要想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而大学生担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融媒体时代,社会发展更加多元、生活方式更加丰富、信息需求更加多样.本文就新媒体传播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探讨,意在阐明新媒体对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所起到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宇龙 《传媒》2019,(5):76-78
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在场传播互动性不足、感染力不强等问题,媒介化传播与受众连接失效的问题。为此,需要充分利用VR/AR等新媒体技术,增强在场传播的互动性、沉浸感;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和视频传播、游戏传播等形式,提升媒介传播的有效性,以此实现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新媒介语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存在两面性,特定主体只要能尊重新媒介语境的传播规律,针对新媒体传播特点和要求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网络化水平,通过媒体融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搭建传播平台,吸纳大学生意见领袖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话语风格,就能将挑战转化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水平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王丹 《东南传播》2012,(3):28-30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新的传播方式的出现,传播从受众时代转变成微众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也加速了网络信息的病毒式传播,同时对大学生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以人人网为例,借助于传播学的相关内容,深入分析微时代亚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陈晓莉 《新闻战线》2015,(3):115-116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新媒体传播的界限逐步模糊,新媒体带来的影响也是积极与消极并存,如何借助新媒体传播途径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了当下的重要社会工作。利用新媒体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又符合国家重视运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目标要求。在21世纪,新媒体对传统  相似文献   

11.
伴随媒介技术进化与互联网移动化趋势,移动媒介盛行,信息传播、社交、消费方式等都发生着重大变革。在微时代,人们对微媒介生存方式也产生着深度依赖,移动微生活契合着当下人们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与零散闲暇需求,即时的碎片化传播时刻将个体置于信息网络节点,使其可以随时发布信息或进行评论,并便捷满足各种诉求。"微评论"有着微式传播、移动多元、多向互动等特性,当下,影视热播剧极易引发微媒介热点话题,造成移动媒介终端的"刷屏"现象,而影视剧中的争议话题也更容易引发广泛关注,并产生较大传播影响力,在微媒介空间形成二次传播与评论,甚至N次传播与评论。在当代媒介转型与社会转型时期,影视剧难免涉及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但在"微时代"的影视传播信息环境中,影视剧与媒介、与大众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本文试图思考如何理解这些新变化,以及微媒介议题中的影视剧"阶层质疑"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会遭遇很多以往传统媒体处于主流时代所不会遇到的困难,但同时也有了更加便利的传播条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传播要素如何与新媒体相结合、发挥最大效能,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李茜  刘立勋 《新闻战线》2015,(5):187-188
高等院校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肩负着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移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利用新媒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效果。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从最细微处入手。新媒体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有利工具新媒体,指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媒介。从当前来看,手机和网络媒体已经成了新媒  相似文献   

14.
实践是人们实现从价值理论向心理意识、从价值评价向自觉行动转化的重要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需要构建系统的实践参与机制。本文在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与特点以及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对价值观教育的功能与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参与机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社会实践规划,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与指导,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方法,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5.
传媒科技日新月异",微时代"的传播在传播媒介、传播过程、传播对象等方面都具有新的特点。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微时代"传播的主力军,但也因其固有的圈层特征,在传播行为方面需要得到必要的引导与规范。这就要求高校立足实际,紧跟时代,从课程设置、社团组织干预、教师引导、舆情监测等方面着手,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协调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念,提升媒介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微博客的流行,一种新的传媒现象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等如连锁反应般接连出现,传媒界牵一发而动全身,各种传播形式纷纷触"微",俨然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本文试图从微传播的源起入手,通过探究其表征、特质以及利弊两面,寻找一种行业规范之道。所谓微时代,我认为是数字时代发展的一种初级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渠道,拓展了新的空间,构建了新的载体。探索利用新媒体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在当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作为主要文化产品之一,在大学生道德提升、人格完善及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浙江省某高教园区14所大学的抽样调查结果,对当前电视剧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模式及传播效能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制约电视剧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效能的主要原因。同时论述了电视剧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9.
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并在全社会形成强大舆论声势,确保主流价值观、正能量的有效传播和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是新闻媒体当下的职责。文章针对此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入探讨研究,旨在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传播者和示范者。  相似文献   

20.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的“微时代”,深刻改变着新闻传播的传统方式。军事新闻要想在当下的舆论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在传播的方式方法上与“微时代”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