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月23日晴几天前,我在河里捉了两条小蝌蚪。我小心地把它们放进鱼缸里,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小蝌蚪身上长一个大头,大头上长着一双眼睛。看上去没有上身,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浑身黑色,活像一颗大大的"逗号"。今天我又去观察我的小蝌蚪,居然发现它的身体后部长出两条小腿。啊!多么可爱啊!我以前从来没见过小蝌蚪还长两条腿,好神奇啊!我激动地想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由于我太激动了,所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清楚,他们一听,都笑了。爸爸和妈妈告诉我,小蝌蚪先长后腿再长前腿,然后尾巴慢慢退化,最后要变小青蛙的。真的像他们  相似文献   

2.
认识小蝌蚪     
一天,我带了一瓶小蝌蚪到幼儿园去,将它倒在盛水的脸盆里,放在室外,让大家观察。小朋友看到了很高兴,他们不仅仔细地观察着,还热烈地议论着。一会儿,大家都能说出小蝌蚪的特证: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细细的眼晴。不知谁发现了一只长了后腿的小蝌蚪,于是大家的注意力又集中到它身上……孩子们专心地观察着,从中获得了知识,掌握了小蝌蚪的特征。上课了,我对小朋友说:“今天大家都认识了小蝌蚪。可是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呀?”有的小朋友能说出来,可是怎样变的呢?大家不作声了。就这样,我让小朋友带着求知的欲望导入了课题——“老师来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小朋友一双双眼睛盯着我揭示的图片,认真地听我讲述图片:卵→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这时尾巴没有了,换上了一身新绿装,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真神气,它能在水里游,  相似文献   

3.
【对话教材】《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常识性童话,作者的表达意图是借助"小蝌蚪找妈妈"的事件,告诉读者一个常识:青蛙是由蝌蚪变化而来的,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慢慢地变短,最后长成一只小青蛙。文本想要告诉的是一个简单的关  相似文献   

4.
沈丽华 《早期教育》2003,(11):18-18
自然角里有几条黑乎乎的小蝌蚪。孩子们对此很关注,经常围在一起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一天、二天、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小蝌蚪还是老样子,孩子们期待的后腿还是没有长出来。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1998年第11期的童话故事《丢尾巴》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小青蛙说:‘听我妈妈说,我很小的时侯,也像你一样,有一条尾巴,还是长尾巴呢!后来,我的身体下面就长出了两条前腿,又过了一些时候,两条后腿也长出来了,尾巴慢慢地就变没了’”。小蝌蚪是...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我往鱼缸里一看,发现小蝌蚪的尾巴没有了!它们穿着褐(hè)色的衣服,脑袋两边长着圆圆的眼睛,四条腿中,后面两条腿粗粗的,比前面两条腿长,在鱼缸里跳来跳去。四个星期前,我和妈妈从蓝湖里捞回来一些小蝌蚪,它们长着大脑袋、长尾巴,穿着黑大褂(guà)。我把小蝌蚪们放到金鱼缸里,小蝌蚪们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好奇地"参观"着它们的新家。小金鱼好像也很高兴家里来了小客人,它们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到外婆家去,经过小河边时,发现小河里有一团一团的黑东西,就像人家倒的墨汁,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群可爱的小蝌蚪。外婆给了我一个网兜儿,我拿着直奔河边。来到河边,我弓着身子,将网兜儿口朝下贴着水面甩了两下,小蝌蚪们就乖乖地进了我的网兜里。我把它们倒进盆里,小蝌蚪们就在这片小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有的还头朝下,尾巴朝天地练倒立呢。我忍不住捞出了几只小蝌蚪,哦,原来它们都长着圆圆的、短短的尾巴,有的才刚刚长出两条小小的后腿。它们穿着黑色的外衣,就像一个个黑色的逗号,在我的手心里扭来扭去,想逃走!我想把它们带到教室里…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意图:我们幼儿园的养殖角有小蝌蚪、小青蛙,在一次观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认为小蝌蚪是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而有的孩子认为青蛙一下子就长出了四条腿。孩子们争得不可开交,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幼儿  相似文献   

9.
我想变得很小很小,长出一双漂亮的翅膀。那样,我就可以像蜻蜓一样,停在亭亭玉立的荷叶上。在那里,我可以问问池塘里的小蝌蚪,你们的妈妈找到了吗?小海豚一出生,就认识自己的妈妈,还能跟着妈妈游泳,你们呢,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找妈妈还闹出这么多的笑话,你们可要多读些书多掌握些知识呀!  相似文献   

10.
捉蝌蚪     
奶奶家的院子旁边有一条小溪,放jià(假)的一天,小伙伴们发现小溪里有小蝌蚪,我们shāng li*ng(商量)着捉小蝌蚪。回到家,我看见zhuāng(装)桂圆的sù(塑)料网dōu(兜),心想,这不就可以做一个捉蝌蚪的网子吗?妈妈找来铁丝帮我围成一个小quān(圈),用线把网和铁丝quān(圈)固定好,这样,一个网就做好啦!我拿着网和píng(瓶)子飞快地跑到小溪边和小伙伴们捉起小蝌蚪。快到中午了,妈妈叫我回家吃饭,我把捉到的小蝌蚪全放回了小溪,也许青蛙妈妈正等着小蝌蚪们呢。插图潘艺捉蝌蚪$四川成都市青白区大弯小学一(3)班@曾嘉懿…  相似文献   

11.
我家的鱼缸里有两条小金鱼。其中一条浑身五彩斑斓,成天东游西荡,游手好闲,我就毫不客气地戏称它“花花公子”。一天,花花公子水足饭饱后,又在缸中东张两望,无所事事。我看它寂寞难耐,就捉了一些小蝌蚪放在鱼缸里陪它,没想到它那张小嘴竟将柔弱的小蝌蚪们亲了个够,  相似文献   

12.
<正>“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山歌好比春江水……”小区池塘里,蛙鸣声也在这个时节飞满天,它们的演唱也赛过了春江水。我被这热闹吸引了,请不了蝌蚪妈妈来我家,那就把小蝌蚪请回家吧!“妈妈,妈妈,我请了几只小蝌蚪来家里做客。”一进门,我就兴奋地向妈妈炫耀我的“杰作”。“啊,你把小蝌蚪带回家,那它们要找妈妈怎么办?”妈妈瞪大眼睛问我。“没关系,它们可以去鱼缸里和鱼儿玩耍,我还有很多新玩具给它们玩呢!”  相似文献   

13.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特意捉了许多条蝌蚪分给我们观察。我用杯子装了十几条蝌蚪,还放了一点绿叶做饲料。我把杯子带回家,放在阳台上,仔细地观察起来。杯子是透明的,在暖暖的阳光下,清澈的水泛着闪闪亮光,绿色的叶子浮在水面上,黑黑的蝌蚪扭着鞭子似的尾巴,惬意地游来游去。我仔细看着这些小蝌蚪。咦,它们怎么没有长眼睛?那么,它们是靠什么发现食物?它们是靠嗅觉觅食吗?接下来几天,小蝌蚪好像没吃什么东西。过了六七天,我的问题解决了。小蝌蚪的头两侧开始慢慢地鼓起来了,我想那就是眼睛吧。我看过一些书,书上讲蝌蚪一般先长后腿,过…  相似文献   

14.
池塘里有一只天才小蝌蚪,他天生就会写作文,但他却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天才小蝌蚪甩着尾巴游呀游,突然看见鲤鱼妈妈正在教一群长着尾巴的小鲤鱼写作文,就游过去说:"妈妈,妈妈,你是我的妈妈吗?"鲤鱼妈妈笑了:"原来是天才小蝌蚪呀,你回答我三个问题,好吗?"小蝌蚪爽快地说:"当然可以了,我最爱回答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1.小蝌蚪的妈妈都是青蛙吗?(《小蝌蚪找妈妈》) 青蛙的幼体是蝌蚪。蝌蚪以变态而成成体,但蝌蚪有很多种,长大后不一定都变成青蛙。蛙、蟾蜍(癞哈蟆)、蝾螈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叫蝌蚪。蝌蚪成长时有的先长出后肢,继而长出前肢,例如蛙;有的先生前肢,后生后肢,例如蝾螈。所以说,小蝌蚪的妈妈不一定都是青蛙。 2.为何“春眠不觉晓”?(《春晓》)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人们常常会觉得困倦,这种现象称为“春困”。“春困”期间,人特别爱睡,往往天大亮,不知醒,所以诗入写道“春眠不觉晓”。 从生理角度看,冬天人体体表的毛细血管和毛孔,  相似文献   

16.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紧扣文章中“找”和“变”两条线索,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 一、实物引趣,揭示课题。低年级学生对新鲜、直观的事物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上课时,先可拿出一瓶事先准备好的小蝌蚪给学生观察,让他们在感性上对蝌蚪有所了解。之后,因势利导提问:“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他们就去找妈妈。”揭示课题。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7.
观察与生命     
6岁的儿子不知从哪儿弄回一只小蝌蚪,并把小蝌蚪宝贝般地养在了一个塑料瓶里。开始几天,儿子几乎每天都要去观察好几次,常常一呆就是半小时。看他痴迷的表情,又看看黑溜溜的小蝌蚪快乐游弋的样子,我甚至有些感动。心想,与小生物的和谐相处,既能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他的善良情怀,不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吗?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儿子并没有关心小蝌蚪的死活,他只好奇地盯着小蝌蚪的长势,说要看看它什么时候能长出四只小腿来。他懒得为小蝌蚪换水,也不懂得为它喂食。实际上,连我也不知道小蝌蚪该吃些什么。无奈之下,我只得努力地每天为它换两次…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2009,(12):28-29
李老师在大班自然角里放了一些小蝌蚪,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住了。第二天一早,乐乐发现自己与泥鳅放在一起的小蝌蚪少了两条,这引发了孩子们的争论。有的幼儿说:“小蝌蚪准是被泥鳅吃掉了。”还有的说:“是小蝌蚪自相残杀。”孩子们都坚持着,谁也不让步。这时,小逸提议:“我们做个实验就可以知道真相,留下一条小蝌蚪试试!”话音刚落,有些孩子就不满了。  相似文献   

19.
救救小青蛙     
张红梅 《山东教育》2007,(10):36-36
春天时,班里养了一些小蝌蚪小蝌蚪一天天长大,看到它们慢慢长出了后腿,义长出了前腿,孩子们开心极了!小蝌蚪能早日长成小青蛙,是孩子们盼望已久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主题生成一天,卡卡带来了一些小蝌蚪。孩子们见了都觉得很新奇,“小蝌蚪怎么有脚的?”“它的妈妈在哪里?”“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围绕着小蝌蚪,他们产生了很多疑问。时值春天,正是小蝌蚪成长的时节,于是教师组织了野外亲子活动,引领幼儿感受春天的景色,观察池塘、小溪里的蝌蚪、小鱼等。“小蝌蚪是谁生出来的?”“小蝌蚪的妈妈怎么不和小蝌蚪在一起?”“小蝌蚪会哭吗?它们饿了怎么办?”“小蝌蚪好幸福,有很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亲子活动中,幼儿有了很多发现,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在引导幼儿进行野外观察,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