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两汉园林的基本概况、特点、造园技术、社会功能、造园思想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总结19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关于两汉时期园林史的研究成果,对主要论文和专著予以摘要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福州三坊七巷保存了大量的古典园林,其中以明清私家古典园林最具有代表性。明清时期,随着许多文人墨客相继在福州出现,福州私家园林逐渐兴盛。三坊七巷明清私家古典园林作为明清私家古典园林的典范,它融合了传统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伦理秩序的特点与西方文化实用性的特点,在造园理念、造园选址和造园意境等方面集中体现了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化景观教学中,关于中、英园林渊源及各种造园要素比较,主要关注的内容侧重在造园理念、手法、景观风格、构景要素等方面基于文化差异的分析。通过教学和实践结合发现,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基于各自文化背景还有三方面明显的差异应在教学中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文字的景观要素地位、园林的名称及理解、园林建造的规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水平历经千年历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物我并融的境界,影响了世界各地园林艺术的发展。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论文通过对古典园林景观建筑布局的研究,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形式、造园手法,为现代造园与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影响因素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同属于江南文人园林,两者在造园要素和空间构成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园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上又存在本质区别,徽州园林着重表现人工控制下的秩序美而扬州园林则以自然美见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能从根源上更为深入地分析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借景是园林景观中必要的一种造园手法,它可以将园林空间延伸,丰富园景。主要有借自然景物、借人为景物和借无形景物(声色香)等方面,通过对丰富的借景内容、灵活的借景方法和一些优秀的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借景在造园中的一些可行方法,旨在探索如何能够利用借景手法,既符合经济原则,又能使得园林各景相互因借,达到更佳的造园目的和赏景效果。  相似文献   

7.
造园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师法自然、创造一个近乎自然的人工环境的造园活动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和实践的目标。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 ,而古代园林建设则是其中的一支奇葩。远在商、周时已有了囿。当时的囿是划出一定的地域 ,让天然的草木滋生 ,鸟兽繁育 ,还筑台掘地 ,是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场所。秦汉时的园林尽管造园规模很大 ,但园林的演进变化极其缓慢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 ,逐渐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魏晋以后 ,中国古典园林进入全盛时期。在中国自然山水园中 ,自然景观是主要观赏对…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影响颇为深远,对世界园林史与建筑史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受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深深影响的日本古典园林,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与优势,又结合了地域,气候,人文思想等特点,改进创新,最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造园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也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可当今的中国园林艺术似乎忽略了一些自身的特色,缺少发展创新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园林艺术。师他人之长以自强,中日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有各自的特点及长处,通过对两者在造园手法上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对我国未来园林艺术的发展创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哲学根源、形式风格、造园手法三个方面对中西古典园林进行了面上的比较,期望通过中西两种古典园林——世界园林史上的两朵奇葩——差异的分析,将有助于现代造园、城市规划、具体建筑设计开拓创作思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旅游审美价值研究是旅游市场向美学化方向发展,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规划的基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运用旅游美学的基本原理及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造园历史、造园要素、园林布局方式、造景手法、园林意境及园林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论述,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旅游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江南园林,追溯其园林意境产生的原理、园林意境创作手法,以及江南园林意境对当代室内设计空间营造的借鉴,从而思考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在当代审美语境的背景下,利用传统文化带来的提示,寻找具有独特民族精神和美感的室内设计,同时给予江南地域性的室内设计指导。介绍了园林艺术的造园基本手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造园手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体现。通过园林的造园手法和现代室内设计的紧密联系,从而创造出美好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后期,尤其在江南地区,很多上层文人士大夫开始修建私家园林甚至直接参与造园,随着造园的兴盛,园林山水画也逐渐成熟起来。本文选择苏州地区吴门画派早中晚期三个典型画家沈周、文征明、钱穀的园林山水画作品,来具体向读者展示文人园林如何从淡雅走向奢华的发展脉络,以及园林山水画如何脱离自然,走向逼真描绘世俗生活的过程,并试图探索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凝聚着人类向往自然、美化自然、与自然交流的愿望和体验.中国古典园林匠心独运的布局安排、独特意境都体现出古代造园中诠释"自然"、享受自然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上的表现影响深远,对当今造园艺术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岭南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与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园林建筑、山石、水景、植物四大造园要素的营造入手,对岭南四大名园营造手法进行分析,归纳了岭南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以及造园匠人,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设计与营造了具有不同风格的古典园林,而这种核心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今人对园林这一高雅艺术的创造。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园林中"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对造园手法的影响,归纳整理传统的造园手段,并为今后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说到吴地古典园林的兴盛,人们往往会提到诸如:安定的社会环境、富庶的市镇经济、充沛的水石资源和秀美的自然山水。此说不无道理。但是,园林修筑的重要动力,取决于造园的人,取决于造园人对园林的依赖和需求,取决于他们对园林的嗜好和偏爱,进一步说,取决于吴地的地域风情,这自然就涉及吴地的民风民俗、衣食住行、起居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结论是:地域风情是吴地古典园林兴盛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131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的简要总结和反思,从造园的设计规划角度提出了如何真正发扬"古为今用"扬弃思想的某些认识观点和技术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造园的艺术角度对川西的历史名人纪念园林做了初步的探索研究.试图通过总结、归纳和分析以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新繁东湖、崇庆罨画池等为代表的川西历史名人纪念园林的布局、植物配置和建筑特色等造园艺术手法,摸索川西历史名人纪念园造园的规律和特点.这对保护和利用川西地区的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促进川西历史名人纪念园的旅游开发,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现存两座大型的北方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颐和园,从园林性质、自然环境、整体布局及造园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岭南园林具有浓郁的广府地域建筑风格和岭南亚热带气候植被自然景观特征,其独特艺术风格与造园手法有别于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本文通过剖析与评述传统园林的要素特征,挖掘岭南园林造景手法,探讨现代岭南园林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