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幅画创作于1926年,当时28岁的马格里特正处于创作的转折点。这一变化已体现在这幅画中,可以说这幅画对他画风的进一步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幅画中,马格里特独特的空间表现一点儿也找不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痕迹。他在这里呈现了三层空间,它们各自独立。画中的海滩和树林地面好像被锯子锯过一样,呈现出锯齿状的曲线,而且边缘有一种木头的质感,  相似文献   

2.
柯列乔的这幅宗教作品创作于16世纪20年代中期,画中展现了一幅母子间亲密的场景。约瑟夫位于右首的背景,正忙着做木匠活儿,而玛利亚刚刚放下缝补的衣服,这从左下角中的篮子和剪刀就可看出。画中的这些辅助要素营造出玛利亚在温柔地照管着幼年的圣婴,试着给他穿衣服;而圣婴却在母亲的膝上不  相似文献   

3.
1837年3月中旬,莱蒙托夫因“大逆不道”的诗篇《诗人之死》被判处流放高加索,行将离开彼得堡。这一事件使对他宠爱备至的外祖母伊·阿·阿尔谢尼耶娃大为震惊。在莱蒙托夫启程前夕,她向教莱蒙托夫习画的画家扎鲍洛特斯基订了一幅外孙的画像。这幅肖像不久就画好了。然而,无论是这幅画像,还是他的其它画像,都不能把同时代人所记述的诗人心灵的火花,激情和忧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这幅迷人的肖像画是雷诺阿23岁时创作的,这也许是雷诺阿留传下来最早的带有署名的作品。人们对雷诺阿早期的作品了解甚少,据说,由于对作品不满意,雷诺阿把1862年到1866年期间的大部分作品都毁掉了。雷诺阿当年来到艺术家的乐园——巴比松村时,小女孩罗兰·拉蔻一家正在这里度假。主人邀请这位年轻的画家为小女孩画像。这幅早期的作品已经显露出日后使雷诺阿成为世界一流画家的一些特点。花中的罗兰·拉蔻被刻画得充满朝气,令人充分感受到画家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物个性的准确把握、以及这位年轻画家所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在这幅画中雷诺阿还借…  相似文献   

5.
百合圣母     
在封二这幅画里,圣母用她纤丽的双手抱着圣婴,一群天使围绕在她四周,圣母正在听他们合唱,他们唱的是奉献给她的颂歌。每一位天使都手执百合花,枝枝直立的百合如同出一个模式,象征圣母的纯洁。天使中有一位用百合花枝指着书中他们正在唱的歌,另一边的天使们等着轮唱。圣母神情温和,目光显得有些恍惚。这幅画的作者波提  相似文献   

6.
《穿皮衣的女人》(封面)这幅画的作者是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格列柯,画中的那位穿皮衣的女人名叫多纳·耶罗马尼·德·拉斯·奎瓦斯,是格列柯十分喜爱的女人。格列柯经常把她的形象画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画的圣母和女圣者们具有奎瓦斯的特征。这幅画作于1577年,当时...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本刊在1986年第2期上曾介绍过他的生平与创作)是一个性格粗率,坚持革新的人,有许多谈论他的为人和艺术的离奇古怪的故事。这里是一个有关他的一幅画的故事,可惜这幅画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弹所毁。这幅画就是作于1592年的《圣马太》,是为罗马教堂所作的圣坛画。当时,一批年轻的罗马画家用一种新的形式作画,因为公众对前一辈艺术家们所作的与凡人迥异的天使以及把人体画得很长的人物画已感到厌倦,而把兴趣转向自然、质朴的绘画。卡拉瓦乔的《圣马太》不但画得自然,而且还自然得有些超过观众所能接受的程度。牧师们拒绝这幅画,因此卡拉瓦乔只好另画一幅,而最初创作的那一幅,即我们在本期封二上所见的,为一位罗马艺术收藏家所收购,这位收藏家十分欣赏卡拉瓦乔的艺术而不计较他如何刻画和表现《圣经》中的人物。圣马太在成为耶稣的门  相似文献   

8.
请看这幅肖像画。据此画的画家说,从未有人如此确切地画过耶稣基督的面容。他花了七年时间研究基督的形象(对这点《圣经》上毫无记载),并且在画板前共用了整整七个月才完  相似文献   

9.
圣山     
“我的艺术中心在我的头脑里”,高更在大溪地创作这幅画时在信中这样对妻子说。多年后,他仍然坚持这样的创作原则:“我不是根据大自然创作,而是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这幅怪异的画最能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玻璃屋     
那些知道爱德华·詹姆斯的人认为画中人物像他,而其他人觉得更像马格里特自己。不管像谁,都不只是简单的肖像。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幅画说明了艺术家战胜了自身固有的几乎是迷信引起的对肖像的恐惧。画家的这种改变可以从画中人物的背面看出来。马格里特在给爱德华·詹姆斯画像时  相似文献   

11.
这幅画是马格里特晚期的作品,是受邀创作的。尽管他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邀约,但还是认真对待,充分发挥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想象。画作的题目借用了法国象征主义作家克罗代尔一部小说的名字。玫瑰花是这幅画的主题,这一主题一直都对马格里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他在对立体主义画法进行初探的阶段,曾经以自己的妻子为模特创作了一幅裸女图,画中裸女的胸前就画了一朵玫瑰,艺术效果突出而强烈。  相似文献   

12.
永恒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人们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这幅被誉为“永恒的微笑”或“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据说该画是应他未来的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要求创作的,此人从1513年开始资助达·芬奇,直到1516年去世。几十年后,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和作家瓦萨里第一个在书中提到,《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萨人佛朗切斯科·德·乔孔多的妻子。后来,他又考证了创作时间以及此作品的经历,认为《蒙娜·丽莎》曾归法国弗…  相似文献   

13.
《红屋顶》     
尽管这幅画以其品质和规模,成为了巴黎派最重要的画作之一,但却与该派主题联系不大。只有在画作的左上角,我们可以瞥见塞纳河和桥,河岸上是巴黎圣母院,隐在开着花的树丛中,这一城市风景陷入阴暗之中。画作主要部分是红色区域,展现了一座俄国小镇,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称它为维捷布斯克(作者的家乡)。缩小的事物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小圆顶教堂前面的人物是黄色的,被钉在十字架上。巴黎和维捷布斯克同时出现在夏加尔的作品中,体现了他对灵感来源地的崇敬之情。画中较大的红色人物是画家本人,他弯下腰向他的家乡小镇表示深深的敬意,他在那里度过…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2-92
2008年苏富比春拍上出现一幅《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的拍品。河东君,即明清易代之际的奇女子柳如是。她的这幅画像曾被影印在陈寅恪先生遗作《柳如是别传》中,但其真迹辗转流传,踪影难觅,陈寅恪本人也未能得见。如今,画像重现世间。这本收录柳如是画像的册页共19页,不仅收录有乾隆年间翰林余秋室(余集,号秋室)的这幅画、余用隶书抄录的顾苓《河东君传》全文、吴毂人的题词,  相似文献   

15.
《鹊》     
翁弗勒附近有一个农场,画家们经常聚集在这里。这是在1867年,莫奈创作第一个雪景系列的最后一幅画。这幅画也许是莫奈1872年在别处创作的,可无论是这幅画的风格还是格调都非常接近翁弗勒派。  相似文献   

16.
在这幅画里,我们见到的是坐在一条长凳上的圣母,她身后的背景亲切迷人:天气温和而晴朗,我们甚至能够看得清远处的群山,融入在浅蓝色的天际。右边的几丛灌木把我们的目光引向山顶的一座小教堂,这使我们意识到这位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婴儿不是世俗凡人。他们头上的光圈是表示他们神圣的唯一标志。拉斐尔不需要用更多的类似手法来刻画他的人物,他把这位年轻母亲的甜美和耽于梦想的脸描绘得那么温柔动人,我们一眼就能认出她是圣母。事实上,当我们说那个可爱的女孩子看上去象圣母一般,  相似文献   

17.
1932年 ,毕加索开始一组新的创作 ,作品中的形象均为女性 ,多数裸体 ,几乎都是处于睡眠状态。这些画的模特是个年轻女孩 ,她叫玛丽 特雷斯 ,三年以后 ,和毕加索生下女儿玛雅。这位新合作的模特使毕加索一改从前习惯创作奇形怪状人物形象的做法 ,找到了一种新的宁静。这些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和质朴的裸体造型而匠心独具。《梦》表现了一位年轻妇女 ,坐在椅子上进入了梦乡。这幅画是毕加索这组作品中最早创作的一幅 ,也是最完美的佳作。他用鲜亮的颜色 ,长长的并不很重的线条勾勒出富有魅力的女人形象。这在他自1925年以来的作品中是极…  相似文献   

18.
《温室》     
这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马奈作品之一。作品描绘了阿尔封斯·都德时期巴黎社会的场景。画家成功地表现了谈话的氛围。画面中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小花绽放着青春的风采,而她旁边的人物,年龄稍长几岁,显得成熟、世故。令人佩服的是,马奈以对比的方式表现了玫瑰色的肌肤与吉耶梅夫人象牙色的衣领和帽子。画面中的吉耶梅夫妇是马奈的挚友。吉耶梅夫人是个很有品位的美国人。这对夫妇在巴黎郊外经营一家时装店。这幅画是马奈在罗森的温室中创作的。从1878年9月至1879年2月中旬,他在温室中连续工作了5个月。在这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他的妻子来到这里同…  相似文献   

19.
在东方,在中国,有一位成就卓著、才华横溢的青年油画家,他的名字叫陈可之。早在1979年,陈可之就曾以其著名油画《历史》震动画坛。当时他年仅18岁,是刚刚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二年级被破格录取为四川美术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历史》的画面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个小女孩轻轻地把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巨幅画像上的灰尘拂去,重新挂起来。作者抓住这一特定的瞬间和场景,用简练的艺术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10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这幅画令人不禁产生心灵的震颤和时代的共鸣。人们不禁为之惊叹;油画作者以其小小年纪,竟有…  相似文献   

20.
<正>《三驾车》(《运水的童工》)是俄罗斯绘画艺术家瓦西里·格里戈利耶维奇·佩罗夫(1834-1882)创作的一幅形象逼真、震撼人心的画作。画中的三个孩子正拉着一个载着巨大水桶的雪橇艰难前行。这幅画作被视为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民艰苦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瓦西里·佩罗夫,俄国风俗画、历史画和肖像画家,19世纪民主主义与现实主义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1834年1月出生于俄国西西伯利亚秋明州的一个贵族家庭,曾在当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