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老师要做爱的使者   爱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是你在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教育的桥梁,处处从爱出发,你的教诲,学生将永记;你的批评,学生将无条件地接受.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的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自私、任性、孤僻、意志薄弱等特点,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师爱,使他们觉得老师并不可怕,从而打开心扉,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君: 你来信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赞同《爱心与教育》作者李镇西的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是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从感情上缩短师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学生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也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正一.关爱学生,重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心。你爱学生,学生才能爱你,你的教育他才愿意接受。没有爱就没有真诚,没有爱学生就很难接近班主任。教师的爱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这是一种天性和修养的结晶,它是道德与人格的有机统一。首先,我们要给那"特困户"以细腻的爱。因为"特困户"往往是由于环境或教育不当造成的,他们心理上受到过或多或少的伤害,因此,他们情感上有些障碍。  相似文献   

4.
<正>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让他们直观接受知识的爱的化身,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呢?这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我们不断追求为之奋斗的目标。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接受你。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一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的教师,同样的,学生也会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这门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逐渐变得优秀呢?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正确体现将是学生学习优秀的关键!一.接受我们面对的现实一所学校招进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必须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即使有老师调动到别的学校,你依然要面对该所学校所招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言行情绪等都流露出"看不起"他们的倾向,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你这个老师,即使你是最优秀的老师,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顺利让他们接受你——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接受我们面前的这群孩  相似文献   

6.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爱,需要无私的奉献,这种爱叫永恒,这种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教育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而热爱学生正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才会融洽,老师为学生创造出他们爱你的机会,适当地接受孩子们的"帮助",师生的关系才会更加的融洽。记得有一次,我抱着一大摞作业本在走廊上走着,有些本子好像  相似文献   

9.
做了这么多年班主任,说起"爱生"这个话题我还是觉得有些别扭.要说爱,班主任肯定是每个学生都爱,但是怎么爱的,爱的效果怎么样呢?孩子们接受我们的爱吗?"爱"又是什么呢?想起在一年春晚上红起来的一首歌《爱我你就抱抱我》,歌中唱到:"妈妈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不明白,爱是什么.爸爸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搞不懂,爱是什么."我想,大多数孩子可能真的不懂"爱"是什么,而歌中的"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才道出了孩子眼中的爱.低年级的班主任,不妨在适当的时候抱抱他们,夸夸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0.
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烛。老师应该创造无私真挚的爱的氛围,让他们在爱的暖流中茁壮成长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颗心灵。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11.
老师对学生,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以诚相待,并且付出心灵的关爱,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才会以他的可塑和纯真回报于你,因为爱和信任就是最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注意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 学生是天生幼稚的,情感纯真无邪,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信任你、积极地按你的意见办事;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相似文献   

13.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也是当好老师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可见,爱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颗热情相待的心。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一个心灵去沟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对他们抱有"我相信你能行"的信心。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得到他们的信赖,点亮他们的心灯,才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4.
李丽 《考试周刊》2015,(42):178-179
<正>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受到学生尊敬尊重。在现实中,有些教师"高端大气上档次";有些教师"低调奢华有内涵",可是,前者往往高高在上,后者才不外露,二者学生都难以接近。实际上,学生和老师应该处于平等地位,师生才能相互合作实现教育的传授过程。只有让学生喜欢上你、接受你,才能让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那么,如何做学生才能喜欢呢?我觉得要点有以下几点。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  相似文献   

15.
吴禹冬 《成才之路》2009,(10):75-75
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爱是拂拭师德这面镜子的柔柔丝绢。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对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  相似文献   

16.
一、关爱 "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可以说是首要条件.学生如果对班主任缺少信任,又怎么能向你说出心里话?他们不说心里话,我们做班主任的又怎能真正了解他们?  相似文献   

17.
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会让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一、情感投资,拉近心理距离最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都来自于教育者对学生的爱心。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好,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哄人;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整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是十分必要的。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会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你。  相似文献   

18.
只要有了爱,世界就不会孤独.爱对于教师尤为重要.因为,爱是开启教师工作大门的一把钥匙;爱是教师成功的一块基石;爱是教师迷惘时的一个指挥棒.   今年我接任了初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我知道,让学生接受一个新老师无异于让孩子接受一个新妈妈.其次,他们会从各个方面来排斥我,一切都认为前任老师做得对.他们常说:“以前怎样怎样.“为此,我就没有提自己的教学要求,一切仍按前任老师的做,唯一的改变是作业量减少一半;而且也不批评他们,尽量按他们的意愿教学.可一个月过去了,我感觉学生并没有因我留的作业量减少、不批评他们而高兴.相反,和我的距离越来越远.我很窘迫,心里是无限的委屈与无尽的苦恼.……  相似文献   

19.
一、师德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标尺有人这样说过,"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教育首先就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学生,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爱。对此,教师的职业神圣而伟大,为  相似文献   

20.
做教师辛苦,做班主任更不容易。面对几十个性格各 异的学生,管理起来是颇费心思 的。一路爱下去,他们自以为是。一 味严厉训斥,他们顶牛逆反。屡教 不改的又难免给人“朽木”之感。我 在班主任工作中愈来愈认识到,对学生尤其对高中生的教育,爱心、强制、等待一样都不能少。 学生需要老师的爱犹如禾苗需要雨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试想,每 当你看到学生,尤其一些后进生,从你心里涌出来的不是浓浓的爱意,而是厌烦,理都不想理,你又如何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