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孟津县第二县直幼儿园基于利用优秀本土传统文化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河南非遗—孟津剪纸”为切入点,尝试进行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构建。着眼本土,立足园情,走“剪纸课程化,剪纸园本化、剪纸常态化”的特色发展之路,“环境育人”,“激趣为主”,“幼有所育,幼师先行”,将优秀的本土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幼儿启蒙教育,在耳濡目染中,使幼儿切实得到优秀本土传统文化的熏陶,优秀的本土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幼儿园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幼儿园的岭南文化教育植根于传统文化,立足于时代新理念,延伸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给幼儿心灵种下关于文化的“绿色的种子”,丰富了岭南文化教育的内涵。该园教学突出“雅”与“乐”,“雅乐教育”旨在使幼儿快乐且德行良好,让幼儿感受岭南文化的丰富性,对岭南文化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格。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文化的生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近些年,幼儿园充分发掘贴近幼儿生活的优秀传统教育素材;构建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学模式;丰富的课程活动内容。实践证明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感受、体验、习得中国文化精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习传统文化带来的自信和获得感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节日是推进“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资源。就学前教育而言,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具有促进幼儿深度感悟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幼儿文化主体意识等价值。可在现实中,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往往忽视幼儿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当前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存在教育性不足、对传统节日文化精神的理解肤浅、缺乏文化主体性培育意识等现象。对此,应该从提升教师传统节日文化素养、推进家园合作及整合社区资源、坚持以幼儿实践操作为路径、为幼儿营造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情境等方面入手,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以提高幼儿园文化自信教育。  相似文献   

5.
刘桂英 《学前教育》2013,(11):48-4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在“传承经典、融合现代”的办学理念下,我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幼儿从小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6.
尹陆明 《学前教育》2022,(Z3):25-27
<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是落实国家关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秋节临近,我园将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彩塑兔儿爷”第五代传承人张忠强老师请进幼儿园,向老师和幼儿介绍兔儿爷文化。与非遗传承人结缘教师和幼儿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苗苗幼儿园是一所民汉幼儿混合编班的公办幼儿园,创建于1989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双语示范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3333平方米,目前有幼儿506名,其中少数民族幼儿(维、哈、锡、蒙、俄、回、柯尔克孜等民族)占40%.根据本园的幼儿构成特点,苗苗幼儿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巧妙地通过在走道、回廊、楼梯等空间设计的“维吾尔族庭院长廊”“喀赞其民俗一条街”“祖国与家乡四季景观园”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班级文化是幼儿园教师实施的所有课程内容,同时也有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家长的互动等等.它包括整个班级的教师、幼儿、家长,是幼儿园集体教育作用下的产物.应从“班级文化的形成动力来自对幼儿的常规培养”、“班级文化的灵魂源自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班级文化的形成方向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三方面探索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程英 《福建教育》2011,(1):46-49
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重教学、轻游戏”、“游戏教学化”、“游戏结构化”、“幼儿被游戏”等问题始终难以得到真正的解决,这也就成为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游戏“困境”。形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的深层原因,又受到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而幼儿园教师缺乏幼儿游戏的正确观念以及实践组织技能,则是导致“游戏困境”的最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也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人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将幼儿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在幼儿心灵播下认知、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是富有深远意义的举措。“阳泉彩色面塑”是在继承老一辈传统面塑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民间故事、传统习俗等,将地域特色、人文理念巧妙应用于制作过程的一种传统艺术,属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审美价值。阳泉市实验幼儿园积极探索“阳泉彩色面塑”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价值和途径,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在幼儿园得以传承并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现代艺术教育观念趋向多元发展,新的美术教育也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扩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不仅能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也可创新幼儿美术活动。多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刺桐幼儿园立足木偶文化建设,发展了完整的“偶趣偶益”课程体系,将木偶美术活动作为园本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利用木偶文化开展了多种幼儿喜闻乐见的美术活动,探索了木偶文化融合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3.
俞杭英 《考试周刊》2023,(25):159-16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空竹是一种非遗文化,通过有效地构建和运作体验空竹文化,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萌生民族自豪感。聚焦创玩空竹活动,旨在突破传统空竹活动,发扬传统,让幼儿成为传承空竹文化的新力量。文章提出运用“教学玩中学、活动区游戏、社区戏活动”三大载体,借助“亲空竹、戏空竹、艺空竹、汇空竹”四条推进路径,运用“梯度观察、自主架构、多元记录、戏化创玩、演绎评价”五种策略创玩空竹活动,打破传统固有思维,育生活化游戏,育游戏化生活,有效推进了幼儿园空竹游戏玩法创新的挑战力。同时,创玩空竹过程提升了教师对空竹游戏研究的深度思考,有助于其用新的理念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部分幼儿园以甲骨文为素材开展了各类语言教育活动。本研究对甲骨文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甲骨文的象形性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而且符合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能够体现幼儿园课程的综合性,对幼儿前书写意识的培养以及历史文化的感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对甲骨文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作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罗青 《亚太教育》2019,(10):191-192
建阳是“中国建窑建盏之都”,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历史上以烧造铁胎黑釉盏著称。铁胎黑釉盏釉色品类丰富,以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名贵瓷器饮誉海内外,俗称“建盏”。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建阳,建盏文化遗迹随处可见,幼儿园在尊重和传承建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所“建盏文化”。幼儿园把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隐喻为“建盏”形成过程,幼儿本然天性犹如建盏的“坯”,教师犹如匠人,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的本然,用幼儿园建构的“嬉阅”课程为幼儿上“釉”,期待每一个幼儿都能本然舒展、尽情绽放,最终窑变天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化更迭至今为止,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可以说,是全球发展历程最长的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特征鲜明,内涵丰富。其中,有许多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容。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下,西方文化慢慢被引入我国,西式幼儿园、“双语”幼儿园纷纷入驻幼儿园教育中,我国传统文化隐隐出现被弱化的趋势。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下去。基于此,本文尝试把幼儿园区域活动和传统文化进行整合,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是保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培育幼儿民族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需要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观照传统文化,尤其是身心浸润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目前幼儿园教育尚未充分关注传统文化,更没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我们幼儿园地处潮汕地区,人杰地灵,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厚,其中旧民居建筑更具独特魅力,如“四点金”、“下山虎”、“围寨”、“双背剑”等建筑特色浓缩着潮汕民俗文化的精髓。如何利用这些旧民居建筑特色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潮汕优秀传统文化能得以延伸和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幼儿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精神?下面谈一谈我们借  相似文献   

19.
混龄游戏在农村幼儿园应被提倡。农村幼儿园由于招生不足而实施混龄教育(或混龄游戏)成为必然。混龄游戏是相对同龄游戏而言的,即同一空间或同一场域内允许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游戏,协助完成学习任务。“混龄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合作的支架。”不同年龄的幼儿混编在一起进行游戏,至少可以达到“以大带小”的目的,产生“儿童教育儿童”的效果。基于传统文化而创新混龄游戏的内容、方法与渠道应被提倡。传统文化游戏浩如烟海,以养性养心为主的游戏大有存在。  相似文献   

20.
<正>【活动意图】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集说、唱、演为一体。近年来我园开展“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引进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木偶、皮影教育活动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一次,大家在观看中班幼儿表演的新编皮影戏《小武松上山》时,兴致勃勃讨论起来,“这个动画片好特别”“这不是动画片,这是皮影戏”“他们的动作好奇怪”……表演结束后,幼儿对皮影戏念念不忘。于是,我们设计了“有趣的皮影”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在欣赏皮影戏、体验皮影戏表演中获得审美愉悦,培养幼儿热爱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