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学洙 《新闻窗》2010,(2):74-75
淑贤大姐离我们而去不觉经年。她那自尊、良知、爱民的人格精神,愈加鲜明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她何曾离开我们!去年春节,和往年一样,我正想串门到她家坐坐聊聊。忽接电话传来噩耗,我打算赶去看她一眼,电话里答道:不行了,遵照母亲遗愿,遗体已送到贵阳医学院解剖楼,捐献给国家。我心中不由一颤。啊!她什么也不留下.  相似文献   

2.
贵州《文摘》报1987年3月4日登载的《一份感人的遗嘱》一文,由于内容上的前后矛盾,读后始则感动,继而生疑。文中列举陕西省科协原党组书记陶信镛生前立下的遗嘱“一、遗体进行解剖,作医学研究;二、不发讣告、不登报;三、不开追悼会、不向遗体告别”等八条。作者接着写道:“2月7日向陶老遗体告别后,陶老次子不无惋惜地说:‘因医生认为  相似文献   

3.
9月15日,作家秦牧在人民日报第八版的副刊上写了一篇文章《哲人丰碑》,文中写道,北京医科大学名誉校长胡传揆逝世前留下亲笔遗嘱,要求“遗体不火化,不留骨灰,解剖后,尽量利用其他组织及骨架,以利教学。”遵照遗嘱,一位技术人员怀着尊敬之情,小心翼翼地为胡传揆的遗体骨骼加了工。当这副骨骼不久前陈列在北京医科大学报告厅,举行庄严的揭幕仪式的时候,一副牙雕玉琢般的人体骨骼展现  相似文献   

4.
《浙江档案》2003,(3):43-43
1924年1月21日,一代伟人列宁因病溘然长逝,年仅53岁。1月26日,苏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做出决定,列宁陵墓建在红场克里姆林宫边,并采纳了工农大众要求保存列宁遗体的要求。生物学家兹巴尔斯基和解剖学家沃络比约夫接受此任。他们先将遗体解剖、清除内脏,并试制一种药液注入周身血管,以抑制细菌,取代肌肉里的水份。这样,列宁遗体被安放在水晶棺内,安祥地闭着双眼,人们能看清他脸上皮肤的毛孔。“他还活着!”这是苏联人当年常爱说的一句话。为了让列宁永葆生前模样,70年来,耗去了几乎三代科学家无以估量的精力和心血,苏联政府更是像…  相似文献   

5.
我在一场骤然而起的沙尘暴里放声痛哭。这并非是因为我在火葬场上刚刚拍完那些遇难者的遗体,也并非因为我的眼里堆满了废墟的块垒与遮挡太阳的厚厚尘埃,而是因为,我看见了敬老院的7位老人。  相似文献   

6.
“田流走了”。3月17日上午,李翼(原人民日报老记者)在电话里告诉我。他怕我听不清,又重复了一遍“田流走了”。 对于田流逝世,我很难过,想和李翼一块到他家看看,有什么后事帮助办办。李翼说:不要去了,他什么都不要。我说,什么都不要,这太简单了。人死事大,总该开个追悼会,向遗体告别一下吧!李翼说,田流不要什么遗体告别、开追悼会之类,连骨灰也不留。这使我想起十几年前,田流在人民日报记者部负责工作时,我们曾议论过后事。当时田流说,我什么都不要,少麻烦。如今,他果然这样做了。 田流在新闻事业上,做出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怀念刘达     
老战友丁文从沈阳打来的长途电话证实,她的老伴、四野老新闻工作者、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我的老领导刘达,的确于数年前便因患肺癌逝世了。他临终留下三条遗言:家属不要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不向亲友发讣告;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也不留骨灰,遗体交医院。刘达丧事两天办完,共花去所在单位公款381.87元,包括为他送行置办的一套新装。丁文告诉我这些后哽咽着:“他这回算是做绝了,但我一切照办。”我伫立窗前,拿电话听筒的手颤抖着,不知该说点什么……外面阳光灿烂,落叶飘零,冬天来了!刘达长我8岁,逝世那年还不到70岁。他是…  相似文献   

8.
那是一个悲痛的日子,当我向翁少峰同志的遗体鞠躬告别时,我在心中默念:“一位看着我长大的老首长走了……”翁少峰同志是原《河南大众》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从1951年到1956年,我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记者娃”和“编辑娃”,曾受到这位老首长的亲切关怀和培育.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08,(12):12-12
由于聚集在墓地的遇难者家属过多,为了防止死难者亲属情绪失控,妨碍现场遗体掩埋,当地政府规定在掩埋过程中,每具遗体下葬时只能有一名亲属进入墓地送葬。5月15日17时,当里圈负责掩埋的战士们准备将一具遗体下葬时,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从人群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05,(5):49-50
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志愿军烈士遗体,是怎样送回祖国安葬的?志愿军老战士耿式全道出了他的一次特殊使命,解放军报曾发表了志愿军老战士耿式全追忆护送英雄黄继光等人遗体回祖国的历史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