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辑刻于清康熙年间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140种1860卷,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关于其刊刻过程,后世各书志、书目多语焉不详或存在误解,故《通志堂经解》见于著录时,其版本一项多有不同。经过全面搜集分析各相关资料发现,《通志堂经解》始刻于康熙十二年,至康熙十九年主体部分刻完,但仍未竣事,之后仍有经解付刻,而较多的经解在校订、改版,直到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之间,完整的《通志堂经解》刻印完毕。  相似文献   

2.
清康熙年间辑刻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一百四十种一千八百六十卷,荟萃宋元经学要籍,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丛书以"通志堂"名编,各卷末题"后学成德校订",故各书目多署纳兰成德编刻;但实际上该丛书的真正辑刻者为昆山徐乾学.徐乾学、纳兰成德与<通志堂经解>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通志堂经解》辑刻于清康熙十九年,不论在经学上还是在版本学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它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正、续编,为清人治经的重要依据,又多以宋元秘本作底本,精写付刻,可称清初写刻本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阮元校《十三经注疏》,于《礼记正义》大量采用南宋卫湜《礼记集说》的材料,由于版本的判定和使用犯了重要错误,使得大量校勘记条目与卫湜《礼记集说》原文事实不符,所采材料不可靠。通过对卫湜《礼记集说》版本源流的清理,比勘宋郡斋本、明影钞宋本、清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各版本,发现阮元所用《礼记集说》的版本非宋本,而是经过重大改动的通志堂经解本。  相似文献   

5.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4):113-118
胡一桂《易本义附录纂注》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新发现的元刻十五卷本与另二部元刻残本。清刻《通志堂经解》本自元刻出,《四库全书》本又自通志堂本出。另有今已亡佚的元代增订本,其主要内容保存于董真卿《周易会通》中,在引用诸家解说与胡一桂自注方面,均较现存诸本有较大规模的扩充。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考证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通志堂刻试印本《读史方舆纪要》,认为此本系徐乾学代纳兰性德以通志堂名义刊刻,刻印时间约在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四年顾祖禹在徐氏家中坐馆期间。再以此本中的审阅者批校等为史料,考述清初书籍刻印的实态细节,具体涉及修版改字后的局部再印、刻版字数的统计方法与复核、刻书主持方与刻工的博弈互动、清初刻书家对于方体字刻本的美观性要求等问题点。  相似文献   

7.
《佩文韵府》106卷是康熙年间分韵编排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共收单字10252个,按其读音分别归入明清时通行的平水韵106韵部中,所收词目按最后一字归韵并注明出处,卷帙浩大,内容丰富,至今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佩文”为康熙的书斋号。因命名为《佩文韵府》。此书最早的版本即刊于康熙年间,在权威工具书中对其版本有这样几种表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诞生之前,即"前图书馆学"中有关藏书的分类、编目、访求、庋藏、保管、建筑、设备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理论。分别介绍了《汉书.艺文志》序、《隋书.经籍志》、《通志.校雠略》、《通志.艺文略》、《麟台故事》、《南宋馆阁录》、《澹生堂藏书约》、《藏书记要》、《流通古书约》、《儒藏说》等文献的内容及其在我国藏书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对杨宾的集子发生兴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当时在旧杂志上读到一篇题为《关于杨大瓢》的文章,作者是杨宾的晚辈同乡周作人。文中介绍杨宾的集子说:"嗣知有《晞发堂文集》四卷,系杨慰农所编而未刊之本,在书肆寄售,问之云是东莞伦氏之物,今南行未返,因不能得,稍觉可惜。但诗集却于无意中得了一部,《力耕堂诗稿》三卷,康熙中叶刊本,每卷首有朱文印曰‘摩西’,又一印左旋读之曰‘黄人过目’。盖是黄摩西故物,亦正可珍重也。"黄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4):F0004-F0004
清代是中国“经学复盛时代”,学者辈出,著作众多,阮元汇刻《皇清经解》,亦句法《学海堂经解》,大体以作者先后为序,凡见于札记、文集者,依次编录,选入顾炎武等73人183种著作,计1400卷。光绪时,王先谦认为续出者尚多,旦先出而未收者亦复不少,故编成《皇清经解续编》,亦名《南菁书院经解》、《续清经解》,收录110人209部著作,计1430卷。两书共收入160余人近400种著作,2800多卷,内容涉及经义家法、名物训诂、曲章制度、天文历算、山川地理、校勘辨伪等众多方面,集清代经学研究之大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之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武英殿本《论语注疏》是以明万历十四年(1586)北京国子监刻本的初印本为底本的,其校本有毛本,还可能参考了宋八行本。殿本《论语注疏》新缀入了释文,这些释文应来源于《通志堂经解》本《经典释文》。殿本《论语注疏》的成就和贡献体现在缀入释文、调整体例、附有《考证》、施加句读,尤其是精加校勘、订讹补缺等方面。殿本《论语注疏》是历代《论语注疏》版本中内容最全面、校勘最精善的本子,是古代经疏体系最完善的样态,也代表了清代乾隆初年官方经学的水平。此本的不足之处是调整注疏的起讫语有失当,校改偶有错误和遗漏,释文也偶有错误。  相似文献   

12.
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琉球入学见闻录》是现存唯一系统全面记载国子监琉球官学教育的文献。此书卷二记有当时潘相所见琉球国之书籍,其中述及琉球大儒蔡温所著《澹园集》时,云此书有"紫金大夫曾恂德侯跋、闽人刘敬輿两序"。我们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察发现,其中的闽人"刘敬輿"当为"刘敬與"之误刊。  相似文献   

13.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14.
历经20余个春秋寒暑,诸多社会科学工作者、民族工作者付出辛勤劳动,《新疆通志·民族志》(以下简称《民族志》)终于付梓面世了,欣慰油然而生。笔者在参与此书的编校工作时,认真阅读了此书,获益匪浅。这部志书观点客观,资料翔实,史实清楚,体例完备,编纂科学,特色突出,行文规范,是第一部关于新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古籍索引编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一般认为,明代张士佩编制的《洪武正韵玉键》,具有索引所必备的要素,乃我国索引之滥觞。同时,《两汉书姓名韵》、《本草万方针线》、《历代纪年韵览》、《史姓韵编》、《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皇清经解敬修堂编目》、《皇清经解检目》、《式古堂目录》、《说文通检》等明清时期编制的索引,都具有较大的价值和影响。迨及二十世纪,古籍索引的编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阶段。索引编制者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索引的优良  相似文献   

16.
屈向邦《广东诗话》(1968)的史料价值受到学界的重视,《清诗纪事·同治朝卷》根据其初版《粤东诗话》(1948)所辑录的诗人"荫堂"并非同治时人,考辨可知"荫堂"即为屈向邦(1897—1975)。但《广东诗话》中若干"荫堂"条目的行文显然并非自述,屈向邦是编著者而非著者。作为屈大均的后人,他编著此书意在彰显"吾粤风雅"的地域文化和"屈氏义声"的家族文化,黄节和屈大均是这两种文化的重要代表,"风雅"与"节义"兼重是全书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尤侗编纂的《艺文志》五卷是康熙18年以来的首部《明史艺文志》稿本。此书不易得见,以致有学者认为它已经亡佚,实则上海图书馆藏有此书的清刻本。依据这一新见版本,订正《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两处错误,并从序文、分类、断代等方面的对比论证尤侗《艺文志》对殿本《明史艺文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田同之字彦威,一字在田,山东德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其晚年所作之《西圃词说》,于后世影响极大。但正如田同之《西圃词说自序》所说,此书乃其"追述所闻,证诸所见,而诸家词话之切要微妙者,又复采择之,参酌之"而成,并  相似文献   

19.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藏六堂书目》一卷,莆田李氏云,唐江王之后,有家藏诰命,其藏书自承平时,今浸以散逸矣。""《晋阳事迹杂记》十卷,从莆田李氏借录。""《番禺杂记》一卷,借莆田李氏本录之。"又,郑樵《通志·校雠略》:"乡人李氏曾守和州,其家或有沈氏之书,前年所进《褚方回清慎帖》,蒙赐百匹,此则沈家旧物也。"上述所记莆田李氏藏书家,叫什么名字?是谁?我曾遍查《福建通志》、《兴化府志》、《莆田县志》多种志书以及郑岳《莆阳文献传》、李俊甫《莆阳比事》,均无所获。只知唐江王后裔,繁衍兴旺,分支甚广,仅在[乾隆]《兴化莆田县志·  相似文献   

20.
和刻本《二十七松堂集》初探林子雄(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在近代日本翻刻的中国古文集中,多是名家之作。以清为例,有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万延元年刊)、朱彝尊《曝书亭文集》(无保十四年刊)、魏禧《魏叔子文选要》(安政年间刊)、袁枚《随园文钞》(安政四年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