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南宋余仁仲万卷堂刻<春秋公羊经传解诂>,为<公羊>重要版本之一,今存两个传本.本文考察了两个传本的递藏源流及文字异同,指出两本之间的文字差异,源自初印本与修订后印本的差别.希望借此为宋刻本的修补版研究提供实例,并为研究者利用该重要版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华海燕 《图书馆杂志》2015,(2):108-112,73
《左传》自产生以来,就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历代注疏点评研究者不可胜数。本文拟对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春秋左传评林测义》三十卷之版本进行考证,考察其存藏现状,并对一些讹误进行辨证。重点比较其与穆文熙《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评点本,凌稚隆《春秋左传注评测义》七十卷本之间的异同,最后确定凌稚隆《春秋左传评林测义》三十卷本的版本。  相似文献   

3.
善本书影     
宋嘉定六年刻本《孙子算经》宋刻本《春秋经传集解》汪克宽著《春秋胡氏传纂疏》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刊本l鳗网W啪正豪车汪克宽著《春秋胡氏传纂疏》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刊本且一;圣A;点j‘§。习耐1叫引善本书影  相似文献   

4.
《史记》诞生两千多年来,历代均有抄写刊刻,由白文无注本发展为《史记集解》单注本、《史记集解索隐》二注合刻本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注合刻本,形成了庞大的版本体系。探讨《史记》各本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各本的承传轨迹,是《史记》版本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研究《史记》的基础工作。自黄善夫于南宋光宗绍熙末年首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注合刻本后,三注合刻本便成了《史记》的主要版本形式,元、明、清代相继  相似文献   

5.
"翻刻宋本"指刻书者以宋本为依据所进行的版本复制活动,包括被明清藏书家、版本家视为"翻刻本"、"覆刻本"、"影刻本"、"仿刻本"及"重刻本"的刻本。翻刻宋本概念的产生有其过程,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版本递藏、研究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张伯行《近思录集解》的初刻本仍有留存,现藏吉林省图书馆和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此初刻本鲜见流传,目前只知道马氏存心堂本源于初刻。乾隆元年尹会一重刻张氏《集解》,此本流传很广,影响深远,今人论述多以此本为底本或参考,有的以为该本据叶采注参补或自行删改的条目为张伯行原注而产生误导。初刻本保留了张氏《集解》的原貌,可以纠正学界的这些错误,也有助于理解张氏《集解》的特征和成就,重估张伯行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尚书》是上古的皇室历史文献文集,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千百年来,释读文本甚多,而传抄、刻梓亦多。宋刻本作为最早的传世纸质文献,在保存《书》类文献时所显现出来的文物和学术价值毋庸置疑。而学者对其版本尤其是宋刻本的系统整理未见,基于此,本文对《书》类的宋刻本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著录,基本摸清了《书》类宋刻本的存世情况。  相似文献   

8.
刘明 《图书馆杂志》2020,(4):141-147
影宋抄本《鲍氏集》的底本,经考察乃南宋孝宗年间所刻,其版本及文本特征表明出自唐写本,属于六朝旧集,纠正了四库馆臣认为鲍照集属重辑本的错误判断。齐梁时期的虞炎编本鲍照集,推断即《七录》著录的六卷本,萧子显和钟嵘均据此本而论定鲍照的文学地位。鲍照集在流传中也可能混入了他人诗作。明朱应登本应据宋本(影宋抄之底本)而刻,产生了讹误字和脱字,不宜作为底本使用。影宋抄本是校注整理鲍照集的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9.
《尔雅注》的宋刻十行本,是该书传世诸版本中较好的一种,但此本板片曾经剜改,故先印本与后印本的文本有所不同。书成后在中国、日本两国又迭经覆刻、影钞,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版本系统。本文调查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刻十行本《尔雅注》的各种衍生版本,通过比较刻工姓名、行款字体及文字内容,参证相关文献,对这一系统中各种版本的先后顺序及传承关系进行了梳理。关于顾千里覆刻《尔雅》时是否利用了宋刻十行本的问题,也根据顾氏本人的题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学界关于《玉台新咏》的版本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刘跃进先生将现存的《玉台新咏》分为两个版本系统:一个为郑玄抚刻本系统,另一个是以明五云溪馆活字本、明崇祯六年赵均刻本、明崇祯二年冯班抄本为代表的陈玉父刻本系统。并充分肯定了第二个系统内冯班抄本之价值,云:"冯抄本于宋刻,而上述与赵本相异之处,也许宋刻即是如此,而赵刻本则有所改易也。宋  相似文献   

11.
王若之的著作有明、清两种刻本传世,两种刻本版式迥异,但往往被混为一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关于王氏作品的三条著录值得商榷。本文在考查国内四地所藏王氏著作的基础上,区别了两种版本,明确了《佚笈姑存》所收子目,对向称孤本的《再游草》的收录内容及题名、版本进行了重新审视,阐述《佚笈姑存》和《两笈姑存》的关系;通过文本比对,揭示了文内存在的删削修改;最后统计分析作品的收录情况,明确了清刻本对明刻本的承继。  相似文献   

12.
吕本中和吕祖谦二人皆撰有《春秋集解》。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引“东莱吕氏曰”凡七条,其中六条能够确定是引自吕祖谦的《春秋集解》,但这六条论说全不见于今传《春秋集解》,这充分证明宋元诸儒援以为据的吕祖谦《春秋集解》与今传《春秋集解》不是一书,吕祖谦《春秋集解》已经失传。今传《春秋集解》曾经后人的增补,加入了吕本中《春秋解》的论说,并析十二卷之书为三十卷,但这两种本子就其原作者而言都应该说是吕本中。又今传《春秋集解》所引数条“东莱吕氏日”来历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宋代陈襄《古灵先生文集》,今存绍兴年间赣州本和宋末元初福州本两种刻本.但各家书目多将后者误作前者,且在版本鉴定,描述版本特征,引用原书资料,判定《四库》底本及陈襄与陈辉、陈晔之关系方面存在诸多欠妥之处.本文对此逐一加以考辨.赣州本为现存最早、最善之本;福州本与《四库》本未为善本.  相似文献   

14.
明代所刊《毛诗》经注本存于今者,主要有万历二十二年歙县程氏玄鉴室刻屠本畯纂疏补协本《毛诗郑笺》二十卷,万历马应龙、孙开校本《毛诗传笺》七卷,崇祯葛氏永怀堂刻《十三经古注》本《毛诗》二十卷三种。明代刊刻《毛诗》经注本,一般认为是翻刻宋板而来,宋板既多不存,明翻宋板的文本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明代所刊刻的这三种《毛诗》经注本,今天看来,其文本皆为删削闽本疏文、因袭闽本经注部分而成,并非直接袭用宋元旧本。明代所刻《毛诗》经注本在文本校勘意义上虽无足道,但从明代经学发展史上来看,《毛诗》经注本文本之传刻,可以看作经学复古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属于明代经学复古的“原典回归运动”的一部分。明代经学复古思潮,乃是清代朴学的先声。这些经注本的出现在明代经学史上所具有的标志意义,应当被重视和重估。  相似文献   

15.
《樊川文集》常见的版本有日本枫山官库藏宋刊本(景苏园影印)、明翻宋刊本(《四部丛刊》影印)和四库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明刊本为底本,参校宋刊本等,点校出版了《樊川文集》,成为今之通行本。近几年又有学者关注到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以下简称朝鲜夹注本),  相似文献   

16.
杜预所撰《春秋释例·土地名》,本以西晋泰始政区为断限注解春秋地名。在太康平吴之后,杜预对其进行了调整:荆州、扬州、徐州“未界大江之表,皆改从今为正”,即以太康元年政区对此区域进行标注。在考察《春秋释例》文本、搜集佚文的基础上,可以复原出西晋泰始、太康时期的部分政区情况。通过对“东莞淳于县”记载的考察,发现杜预并未以太康元年郡国尽改荆、扬、徐三州长江以北地区的政区,这或与《春秋释例·土地名》与《古今书春秋盟会图》相配有关。这一认识,也为理解《春秋释例·土地名》《春秋经传集解》采用不同政区断限的原因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是清代《易》学的代表作,其版本有有获斋本、思贤书局本及三余草堂本三种。本文详细查考了三种版本,特别是利用了国家图书馆藏有获斋本,对《纂疏》的版本系统、特点作了分析,认为现有《纂疏》的影印、排印本,多选择三余草堂本作为底本,未反映该书的原貌。如有重新整理《纂疏》的可能,应当选择初刻本有获斋本作为底本。  相似文献   

18.
孔德凌 《图书馆杂志》2007,26(12):69-75
郑玄所作《毛诗传笺》是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其版本流传问题极为重要.《毛诗传笺》的版本可分为三大类一为唐及唐以前写本,一为唐宋石经本,一为宋及宋后刻本.现据相关资料考察《毛诗传笺》的版本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9.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5):121-125
《音学偶存》现存同治十二年活字本和光绪十二年刻本两种版本系统。通过考察,上海图书馆藏本实为活字本,而非刻本。活字本和刻本在内容上差异较大,活字本为未定本,刻本为定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唐仲友研究概况,并调查现今仍存世之唐仲友台州任职期间所刻书遗存,即辽宁省图书馆存《扬子法言》和原存日本金泽文库《荀子》,以及婺州唐宅刻《周礼》一部又半部,唐仲友去世后其门生刻唐仲友著《帝王经世图谱》之宋刻本一部.希望通过实物认识唐仲友所刻书在书籍流传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